汪勤 夏江敬
[摘要]當前由于社會觀念和價值觀的多元化,社會思潮發生激烈碰撞,一些否定馬克思主義的聲音隨之出現,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了。在20世紀80年代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嚴重受挫這種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甚囂塵上,本文對此進行了一一駁斥,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并沒有過時,在當代的中國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對于我們堅定馬克思主義路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6-0051-03
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民族的凝聚力,因此,必須要認識到意識形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馬克思主義過時論早在第二國際時期就已經出現,在上個世紀80年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嚴重受挫使得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甚囂塵上,制約著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指導思想作用的發揮?,F如今,中國現代化建設進入攻堅階段,西方的一些思潮隨著國際交往的深入不斷涌入我國,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因此,就更加需要我們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
一、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產生
馬克思主義過時論一般發生在社會歷史的轉型時期,盛行于資本主義發展平穩時期。眾所周知,早在第二國際時期,伯恩斯坦就要求對社會主義進行改良,主張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進行一些修訂。受到新康德主義和拉薩爾機會主義影響的考茨基和孟什維克也以隨著第二國際的到來,我們所處的時代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化來要求我們的工人政黨們檢查自己的精神武器。而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蘇聯的解體和東歐國家出現的政治上的動蕩,使得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到前所未有的低谷當中去。而資本主義國家在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影響之下,國民經濟不斷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在政治制度層面,國家的行政機構權限不斷增加,公民權利有所擴大,改良主義政黨也在政治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勞資關系方面,逐漸采取一些緩和勞資關系的制度措施,例如職工參與決策、終生雇傭、社會福利制度等等。西方國家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因此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在世界范圍類蔓延,逐漸形成一種比較有影響力的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思潮。這就需要我們時刻警惕有關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一些觀點,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定我們的理想信念不動搖,只有這樣,才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發展。
二、形形色色的馬克思主義過時論以及對這些觀點的反駁
第一種,從真理的相對性和絕對性提出的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了,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相對真理,曾經體現過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也具有相對性。從科學意義上說的真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預測性,只講真理的相對性而不去講它的絕對性,這是理論上的形而上學的表現,這種說法不僅表現了其理論上的“貧困”,也反映了編造者的無知和昏庸。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辯證統一、相互滲透的關系,一方面相對真理包含著絕對真理;另一方面,相對真理都是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向絕對真理靠攏,是向絕對真理無限發展的一個過程。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絕對性就在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揭示的資本主義必將被共產主義代替的基本理論是正確的,對于我國當前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然有著重要的意義;而真理的相對性就在于馬克思關于某些論斷的理論可能過時,需要進一步的修改與發展。眾所周知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重要的理論品質,它是一個科學的理論,反映了我們人類在認識領域和實踐領域所取得的新成果,回應和解決了時代發展所提出的重大問題??v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進程,我們能夠看出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內在要求。在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要反對兩種錯誤,第一種是否認真理相對性的絕對主義錯誤;另外一種則是夸大了真理的一個不確定性,犯了相對主義的錯誤。真理不存在被推翻和過時,后來發展的真理是在前一個真理的基礎上發展的,是對前一個真理的時空限給予更加明確的規定,給前一個真理更高的概括和更為精確的表述,并且把前一個真理作為局部而包括在自身之內。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只會是向前發展的。
第二種,與實踐不相符合的馬克思主義過時論。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馬克思當年認為的共產主義是消滅了市場經濟的,但我們如今卻正在搞市場經濟;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每個人都能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但我們現在的社會城鄉二元結構嚴重,社會兩極分化矛盾尖銳,因此,我們現在的實踐根本就是背離了馬克思主義。我們都知道馬克思主義并不僅僅是指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也包括了其繼承者的理論,是隨著時代和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的,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正如黑格爾所說:“偉大的靈魂一哲學史上的英雄們的身體,他們在時間上的生活,誠然是一去不復返了,但他們的著作(他們的思想、原則),并不隨著他們而俱逝”。雖然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一些具體的結論隨著時代和條件的變化不再具有直接現實性,但是馬克思主義中的基本方法,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仍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預測性。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市場擇優汰劣機制等因素,都會造成社會階級的兩極分化,共產主義的實現仍然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僅僅把共產主義看作是一種理論體系和社會制度,更看做是一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運動。這也就是說,共產主義不僅是一種理想,也是對社會不斷進行變革和改造的一種運動。目前社會上的確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因素,但這些只是暫時的需要我們去克服的。馬克思主義從一開始就沒有為我們未來的建設勾畫具體的藍圖,與時俱進才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事實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是符合我們國情的,才是我們真正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表現。
第三種,以缺乏經世致用功能為由提出的馬克思主義過時論。把我們當前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出現的一些腐敗問題,貧富兩極分化,認為是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持這種觀點的人也認為只有在鬧革命的時候需要馬克思主義,而在搞建設的地方,馬克思主義已經不適用了。這種觀點看上去好像很溫和較合情理,但是它和全盤否定殊途同歸,其矛頭都是對準馬克思主義的整個的理論體系。他們認為既然馬克思主義具有那么崇高的理論指導作用,那么它為什么不能像靈丹妙藥一樣解決中國新階段發展的所有問題呢?列寧曾經說過一句話“從一般真理的單純邏輯發展中去尋找具體問題的答案,這是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并且完全是對辯證唯物主義的嘲弄”。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它來指導我們的實踐,面對各種問題的研究和探索,來幫助我們解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是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中我們可以看出,理論的作用不是直接發揮的,它需要經過實踐,只有完成一系列中間的環節,才能完成理論到實踐的飛躍和轉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30多年的光景幾乎完成了西方國家200多年的奮斗歷程,港澳回歸、奧運圓夢、民族復興、大國崛起等這些都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對于當前我們在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教育、醫療、三農、環保、交通等等問題,都可以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框架類找到答案,但是馬克思主義它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只是提供一種思維的原則和方法,因此我們說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我們不能離開具體的歷史形式,要因時因地而論,不能忘了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且一般說來,理論的普遍性越高,需要經過的中間環節才會越多。正如恩格斯所言:“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的方法”。
第四種,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消除或者趨向緩和的馬克思主義過時論。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社會化大生產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種觀點認為,市場經濟越來越呈現出其優越性,現在不僅資本主義國家在弄市場經濟,中國也在搞市場經濟,并且通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的發揮出政府的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的高效平穩運行。隨著時代的發展,資本主義也在不斷的改革與完善,但是,資本的本性并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正如馬克思曾經說過:“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資本積累中存在著一般規律:即一極是財富的積累,而另一極則是貧困的積累。當財富被社會中的少數資本家所占有之后,就會導致大多數人處于貧困的狀態,這樣必然會導致嚴重的階級對立和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從而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我們說馬克思通過《資本論》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剝削的秘密,隨著時間的推移,剝削的形式可能會千變萬化,不斷翻新,但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仍然沒變。至于為何資本主義現在仍然還在發展,就像馬克思提出的兩個絕不會理論,即“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絕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絕不會出現的”。只要資本主義制度還在,馬克思主義就不會過時。二戰中一些國家建立起來了的福利國家制度就是借鑒了馬克思具有人本主義關懷的社會保障思想,而羅斯福新政中加強國家干預也是借鑒了社會主義的一些做法。我們可以說馬克思主義不但不會過時,反而還是資本主義不斷自我改良、自我革新的動力。
三、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站在我們黨和國家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論點、新論斷,闡明了意識形態工作中“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一些基本問題,為新形勢下我們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提供了一個基本的遵循。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輿論生態,我們必須要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不斷地去擴大主流意識形態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加強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我國社會的主導地位。
時代呼喚理論,理論指引時代,馬克思的理論,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傳統到現代,是一步步探索和發展起來的。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在這100多年里,在斗爭中磨礪,在實踐中檢驗,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本質矛盾的揭示,深刻地揭示了共產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并且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矛盾的分析,闡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和實現人類解放的道路。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需要我們好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就想馬克思曾經說過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不要認為共產主義和我們遙不可及,它不僅僅是一種理想,也是消滅現實狀況的一種運動。習近平主席提出來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些都是我們為了實現共產主義所做出的的努力。隨著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從本國的現實情況出發,確定不同階段的奮斗目標。人類發展的歷史經驗也表明,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取代是不可阻擋的,不可改變的,馬克思主義不會過時。
我們黨能夠做到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們的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創新之路,歷經艱辛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鋪設了康莊大道。我們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任務還非常艱巨,斗爭還異常復雜。我們必須倍加堅持,堅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堅定不移的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馬克思主義代表著的是人類社會對美好合理制度的向往,其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價值理想是激勵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這樣一個立足于實踐和時代,代表著人類美好追求的馬克思主義怎么會過時呢?我們說中國需要馬克思主義,世界也需要馬克思主義,現在需要馬克思主義,未來也一定需要馬克思主義。
(責任編輯:封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