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
【摘 要】音樂是一門重要的美育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音樂教學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順應社會發展需求,遵循素質教育理念,按照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開展教學創新,用新思維、新方法推動新實踐,開展有效的音樂教學。
【關鍵詞】高中音樂 教學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31
社會的發展需要人才的推動。而人才的標準也隨著社會發展而有所不同。在經濟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人才需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德智體美勞都不能少。作為人才培養重要途徑的學校教育,要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貫徹素質教育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指針,自然就不能忽視學生的美育。音樂是一門重要的美育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音樂想象力與創造力的重點學科之一,有效的音樂教學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那么,如何才能開展有效的音樂教學呢?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睂τ诮虒W而言,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便是一大發展,素質教育和新的課程改革與以往的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創新同樣是我們去弊從新的有效手段。那高中音樂教學如何開展創新教學呢?對此,我們要有新思維、新方法,才能推進新實踐。
一、創新教學要有新思維
我們的教學行為受到思維的深刻影響,教學思維貫穿于整個的教學過程,所以,創新教學必須要有新思維的指導。應試教育思維模式造就了灌輸式教學。在素質教育和新的課程改革下,高中音樂教學面臨著新的形勢和要求,我們應當摒棄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及模式,培養創新思維。這個思維里必須要對兩個基本的問題給出準確的答案,一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問題,二是模仿和創造的關系問題。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問題是所有教學活動都面臨的基本問題,教學活動是師生相互作用的教與學的過程,師生雙方作為主體,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客體,開展教學活動,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教與學共同構成教學,所以,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傳統教學只注重教師的教,只注重教師的主體地位的認識和做法是不恰當的,在教學活動中,兩者有不同的分工,教師是教的主體,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學生的學;學生是學的主體,離不開教師的教。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學生是具體的實踐者,而教師則是引導者、合作者,只有兩者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實現有效的合作,才能發揮出合力,從而實現“1+1>2”,達到更好的效果。
在開展創新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處理一個基本的問題,那就是模仿和創造的關系問題。創造需要依靠掌握必備的知識、技能、資源,模仿可以為創造提供基礎和前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沒有模仿,就沒有創造,但僅僅是模仿,沒有創造,學習也達不到應有的層次,實現不了提高。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音樂想象力與創造力的重點學科之一,把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及創造力作為重要任務是其內在要求。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心理上和思維上已經趨向于成熟,個性比較突出,既有創新的需求,也具備了創新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積極為學生提供創新實踐的時空,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二次創造。
二、創新教學要有新方法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再好的內容也要通過具體形式來體現,再科學的教學思維也要有教學方法的支撐。好的教學方法對于實現創新教學的目標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我認為適應素質教育和新的課程改革的要求,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音樂教學的開放性和探究性。積極營造學習環境,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廣泛、自主、深入的投入到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并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增長知識,提高音樂技能,獨立思考,升華情感,勇于表達,敢于實踐,積極創造,在享受音樂學習過程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和綜合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充分利用新媒體等教學手段,構建開放性、延展性課堂。多媒體包含文本、聲音、圖像等多種媒體形式,集聲、光、電等多種表現因素于一體,是一種綜合呈現手段,它可以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感官,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吸引學生的持久注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多媒體教學的控制性、非線性、互動性,也方便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有利于師生之間的即時互動和深入交流。傳統的課堂是封閉式的,教師辛辛苦苦的在唱“獨角戲”,全程苦口婆心的滿堂灌,但學生昏昏欲睡,參與感不強,沒有形成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教學效果也不好。倘若我們能夠構建開放性、延展性課堂,多一些留白,多一些問題,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表達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揮愛探索、愛創造的天性,充分發揮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并在討論和展示的過程中實現見解的相互碰撞,思維的相互補充,則會有更好的效果。比如,可以讓學生共同欣賞相同的內容,讓學生對里面的重點內容、技巧、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現場討論,再讓學生用自己所掌握的不同的樂器進行演繹,甚至可以鼓勵學生就相同或者相似的主題內容進行即興創作。
三、創新教學要有新舉措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想實現更好的效果,要想實現創新,就不僅要有思維,有方法,還要有新舉措,積極進行實踐嘗試,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完善。
眾所周知,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樂作為人類藝術的典型的重要表現形式,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經驗進行音樂作品的學習,將能極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留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對我們的教學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融入生活,善于觀察生活,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主動的音樂創作。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也有利于學生抒發情感,在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同時,引導表達學生獨特體驗,實現人格的提升。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對于音樂教學同樣如此。在高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有把創新作為適應和推動新的課程改革的有力武器,用新思維、新方法、新實踐推動音樂教學的新成效,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貢獻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