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研究了語文記敘文閱讀有效性的含義,筆者認為記敘文閱讀有效性的定義是為了遵循閱讀本身的規律,依據記敘文本身的特點選擇適當的閱讀方法,可以節省大部分的時間來完成任務。初中語文記敘文低效表現在初中學生文體閱讀意識淡薄牽制記敘文閱讀無法可尋和記敘文閱讀水平的高原現象,使之面臨的困惑有增無減。造成低效的原因,不僅是學生的責任也有老師的,需要我們去探討,避免問題的發生。
【關鍵詞】記敘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有效性研究
我們要明確記敘文閱讀有效性的含義,第一點就是我們要弄清楚什么是記敘文。我比較認同關于記敘文的定義是以記敘作為主要的表達方式,寫成的文章,都可以稱之為我們定義的記敘文。筆者認為的有效性,是指在閱讀時是有效率的在閱讀,而不是在做無用功。在特定的閱讀條件下,不是閱讀的時間越長,其效果越好,反之,閱讀的時間短,效率就不好。在閱讀中,效果是放在首位的,有了效果才是效率,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根據記敘文中的特點選擇適合本文章的閱讀方法,再投入一定的時間,你就會取得非常好的閱讀效果,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達到自己的預期要求。
二、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低效的表現
為了考試能得到一個好成績使初中學生記敘文閱讀的目的走入了誤區,語文的教學不再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初中語文記敘文的教學變成了可有可無。很多語文老師并不注重記敘文的教學,只是領著學生做做習題和讀讀課文。教師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完成,并沒有考慮學生是否學會了閱讀方法,如果想要在記敘文中得到優異的成績,是離不開對于文本的解讀的。我們現在要做的事就是進行有效的閱讀訓練來達到閱讀的目標。國家倡導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就有存在的意義。我們既要適應也要創新,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學生離開閱讀教學,不能讓初中的學生對閱讀的目標的認識走入誤區。我們要糾正初中生錯誤的觀念。希望初中的學生不再存在記敘文閱讀低效的表現。
初中學生面臨的困境越來越多。在學習中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進步就會非常困難,初中生記敘文閱讀水平的能力非常低下,十分令人擔憂,雖然初中生的能力也在逐步上升,自我效能感也在不斷地增強,但是情況并不是這樣簡單。初中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讓人非常擔憂。隨著初中生年級的不斷升高,語文閱讀的難度在不斷增加,初中生產生了許多的困難,這表明初中生的閱讀水平還是很低下的。因為要參加應試考試,初中生是很想提高自己的能力的,但是并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此就出現了煩躁的心理,題怎么也答不對,做再多的練習題也沒有用,以致更加討厭閱讀。
初中生的文體閱讀意識非常淡薄。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大的語文教師們對文體知識越來越不滿意,很多的語文老師在課堂上不再給學生講授文體知識,導致學生的文體知識更加匱乏。教師在教授閱讀方法時并沒有講全,甚至還不知道從哪里講起。教師的水平越來越差,有些老師在唯考是圖的思想驅使下,老師和學生們離文體這一概念越來越遠,初中生未能根據文體來選擇閱讀方法這一現象是很常見的,記敘文閱讀無法可循也隨之層出不窮,這就是閱讀中的弊端。
三、初中學生閱讀低效的原因
(一)教師層面
初中語文教師對于文體知識幾乎一無所知,自己不知道從哪開始學,對學生不知道怎么教,只能看著教案講課。因此,文體的知識傳授慢慢淡出初中語文教師的視野,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無視文體知識的現象慢慢成了常態。從初中到高中,雖然初中語文教師對記敘文閱讀的教學方法有所增加,但教師只是采取題海戰術,讓學生多做題,要是問學生這個答案怎么來的,大多的初中生是不知道,只知道這個答案是對的,初中生們不知道這些文體知識,老師沒有教授,教師這樣做是不對的。初中生記敘文閱讀元認知意識的缺失,主要表現為缺少對記敘文閱讀心態調整的意識,缺少使用記敘文閱讀策略的意識,缺少記敘文閱讀過程中自我調節的意識,缺少對記敘文閱讀效果自我評價的意識。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說到底還是老師沒有教授好知識,教師要重視這個問題,不要一筆帶過。老師是要傳授知識的,并不是教學生混日子的。老師的不認真負責才使得學生的閱讀水平沒有達到標準,初中語文教師指導行為的缺失,再加上初中生元認知意識的缺失,構成了記敘文閱讀低效的根本原因。我們應該努力解決這一問題,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學生層面
1.對“垃圾文化”的崇拜
什么是垃圾文化,就是不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喜歡外國的流行文化現象。現今現代的社會消息不再閉塞,一臺電腦、手機就可以走遍天下,隨著網絡的快速傳播,每天可知天下事。不好的垃圾文化不斷沖擊著傳統文化。這種文化不但非常受初中生的青睞,也被大多數的國人所喜愛,這個結果就導致了初中生認為語文有什么難的,我是中國人,中國字還看不懂嗎,對于語文教材就不夠重視,不認真分析課文,初中生為了升學考試,就不斷強化數理化科目的學習,語文科目便是不費腦力學的科目,不用學不用練直接考試就行,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計劃總是在學生那里屢被擱淺,初中生的記敘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難以拿到日程上來,初中生的閱讀行為變得不那么重要,缺乏語文老師系統和規范的要求與指導,學生自然而然就產生了記敘文閱讀目的是什么,該怎么做也不知道。
2.不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是指你長期在閱讀時形成的習慣。對于初中生來說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提高閱讀速度,初中生在閱讀時出現的不良習慣主要是體現在閱讀時不做摘要,不能夠恰當地利用工具書,默讀時唇動、指讀、回視等。這些都是初中學生普遍存在的不良行為,不良的閱讀習慣不僅會影響整體的閱讀節奏,還會制約閱讀的速度。長時間下來,學生做的閱讀都是無用功,沒有閱讀的效果,哪來的效率。
3.學生要了解自己
學習者應該要了解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要盲目去做一些無用功,要找準自己的定位。
四、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有效性的對策探討
第一點歸納答題方法。現階段的初中語文考試,大多數是以現代文閱讀為主的,部分初中學生認為語文書中的課文不用讀,反正課文里的文章并不會出現在語文考試試卷中。其實這些初中生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課內閱讀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總結答題的技巧和方法,試卷上的文章即使是不同的,但文體也就那幾種,有些題型在課文中是完全可以找到的。因此,課內答題技巧的總結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環節。
第二點是加強當堂的測試。現在初中學生的參考書比語文老師的還要完整,布置課前預習或課后思考題,馬上會想到參考書,答案是有了,學生過分依賴參考書,缺乏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一旦到了考場,沒了依靠,答題思路不清,經常答非所問,即使學生知道解題技巧,往往也是語言組織得非常混亂。所以,教師在教學課文時,既然參考書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那不如就多放手讓初中生自己解讀,老師則以總結為主,把空出來的時間用在當堂檢測上,不但可以了解初中生對課內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可以激發初中生的思考能力。當堂檢測主要有兩方面:1.課內問題。老師提問,學生寫答案,回答問題要準確、要完整、要簡潔流暢。這種方式主要是檢查語言組織能力,問題量適中就可以,主要以一些知識點顯著的題型為主,以便及時反饋答題情況,提高學生的成就感。2.類型題。比如老師教學課內文章時,老師準備同樣題材的課外文章,并設計一些題,當堂解答,學生一旦沒有了參考,又可點撥他們結合課內的解題方法完成,鼓勵學生學會自我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三點就是多多練習。因為學生的上課時間是有限的,老師有時候不能把全部的知識點講完,所以適當加入課外練習可以較好地補充知識。素質教育雖然不提倡題海戰術,但是適量的練習題還是有必要的,畢竟天生語感好的學生并不多,學生大多數只能依靠熟能生巧。課堂的練習內容可以是由老師提供,練后講評。當然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查找,課后交流并相互批改。在九年級階段,還可準備文章讓學生自己出題,以訓練學生對文章要點的把握,增強學生在考場上的主動性,讓學生學會變通。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還豐富了訓練方式,避免了學生產生枯燥感。學生應該根據練習情況知道自己在哪類題型上較為薄弱,平時有針對性地練習,在一遍遍實踐中鍛煉自己。
作者簡介:劉佳,1993年生,遼寧大連人,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