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育東
摘要:歷史學科是一們文科性很強的學科,學好了歷史對學生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上,對學生當前乃以后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目前中學歷史教學中暴露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中歷史;現狀;對策
有位政治家說過:“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過去,歷史是每個國家、民族的靈魂和影子,俗話道‘忘記過去,就等于背叛自己”,我們只有了解過去,才能更好地認識現在的自己,所以學好歷史至關重要,不僅可以教我們如何做人還可以教我們如何行事,高中生應該認識到歷史的重要性,增強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
新一輪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改革如一場春風吹綠了教育教學的園地,不斷推進教育界的發展。教育理念和教學效率整體上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是也出現了很多教育問題,如: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方法單一;學習激情不足;學習效率低下等。面對這些教學問題,教師們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一、高中歷史教學現狀
(一)教學理念滯后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和課程標準已經啟動的大背景下,受多種原因的影響,很多地區還采用一種應試教學,緊緊圍繞高考這根“指揮棒”轉。只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忽略了學生的思想教育、人文素養的培養,更不利于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從長遠來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育出來的學生很難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高考不斷改革,社會在不斷發展,教師們的教學理念也應該不斷更新,教師也要與時俱進,更好的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如果教師教學理念滯后,必將制約教師自身的發展和學生的健康學習,更不利于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學習效率低下
在日常的歷史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的學習態度很端正,平時也很勤奮、用功、努力,但是最后的學習成績并不理想,付出也并沒有得到應有的收獲,嚴重挫敗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多時候我們做事都要講究方法和門道,同樣學習也一樣,也要講求學習方法,不能一股腦的埋頭學習,這樣是學不到真正的知識,學習知識要有開闊的視野,要懂得學習方法,只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好的,很多學生的學習效率低,所以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真正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
(三)學習激情不足
大部分學生學習歷史并不是源于興趣,而是因為學校開設的課程而強迫自己去學習一來想考大學,就必須學習這一科,面對記憶性要求較高的這一學科,學生們不得不死記硬背,不得不為了高考努力學,很多學生帶著一種壓力學習歷史,學習上缺乏一種激情和鉆研知識的精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這樣學習的過程很苦,結果也不是很理想,大多數記住的知識點很快就忘掉了,不能靈活運用。這種學習狀態很難理解知識,更不用說運用了。所以,學生們應該轉變學習觀念,帶著一種激情去學習,帶著一種興趣去學習歷史,我想,這樣學生們才會學到更多知識,還能感悟到更多道理。
二、高中歷史教學的對策
(一)教學中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
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比較單一,多數是教師講,學生聽,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必須第改革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由單一化轉變成多樣化和科學化。怎樣讓教學方式多樣化至為關鍵,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是指不能像以前一樣只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課堂講授,而是不斷接受新技術、新信息,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不斷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去,如,有效使用多媒體課件,把歷史教材內容運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提高歷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二)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們多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得授課方式,隨之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們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關系,注重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不斷增強師生間的感情,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信任和親切感,這樣學生才會在活躍、自由的氛圍中學習歷史、感悟歷史的真諦,才會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久而久之,才會提高歷史的考試成績,相應的也就會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升教學質量,更好的推動素質教育的開展以及新課改大綱的貫徹落實。試想,師生間的互動少,交流少,勢必導致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距離感,課堂上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的可能性就會少很多,教師們面對這種情況,也會降低教學的積極性,自然不利于形成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和學習氛圍,更不利于學生的健康學習以及自由學習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要注重良好師生關系的塑造,更注重師生間互動關系的重要性,通過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
(三)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大都采用灌輸式教學,不注重創新和教學方式的靈活運用,導致很多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很多學生面對記憶要求高的歷史課,大都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不注重教材知識內容的理解,純粹死記硬背,不懂得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久而久之,思考問題時的思維模式比較固定,不懂得發散性的思考,極其不利于創新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素質教育改革的推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強調合作學習的的重要性,不斷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也要學會走出課堂,學會把課堂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注重全方面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發展自己、學會學習。積極引導學生大膽表現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要害怕和膽怯,適當給予學生一些肯定性評價,對于學生的一些見解和想法予以尊重,這樣學生才會在以后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課堂質量和課堂學習效率。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了,才會更好地適應現代的而學習環境,才會更好地貫徹新課改的要求,不斷推定現代教育的新發展。
三、結束語
總之,高中歷史的學習不管是對于成績的提升還是個人以后的發展都及其重要,我們要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更好地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教學效果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