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貞
【摘 要】本文從設置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幫助學生延伸學習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編制問題三個角度論述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提問策略,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提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042-02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會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如何高效地、藝術地提問,是高中英語教師非常關注的問題。本文針對高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提問的方法進行探討。
一、設置綜合性較強的問題
部分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常常提出很多問題,這些教師提出的問題幾乎包含了閱讀文本中所有的內容,學生或者只需要回答一個“yes”或“no”就能回答完問題;或者教師給出一個“or”句式,學生只需要從教師給出的答案中作一個選擇就能回答問題;還有一些教師會提出“when”、“where”、“who”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只需要把閱讀文本材料中的內容稍微變一變就能回答出問題。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生貌似很容易回答,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該如何設置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呢?
以高中英語教師引導學生學習“Friendship”這一節課為例,如果教師提問的時候問“Does Anne want a friend which can talk about anything at all?”學生只需要回答“yes”或“no”就可以了。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帶來幾個問題:第一,教師在課堂上說了太多的英語,導致學生沒有說英語的機會,學生會覺得學習主體性失落;第二,教師把英語文本中的話都說出來了,學生就失去了運用英語知識的機會,當學生不能運用英語知識的時候,教師就不能了解學生閱讀學習的成果;第三,教師問出來的問題太簡單,學生會覺得教師提出的問題失去回答的價值,從而不愿意再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假如英語教師這樣提出問題:“Why did Anne choose diary as a friend?”,教學效果就不同。第一,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不能簡單地用“yes”或“no”來回答問題,學生必須要深入地理解英語材料的內容,才能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第二,學生如果要回答教師提出的這個問題,不僅必須認真地閱讀英語材料的內容,還必須結合自己的理解整合英語材料中的知識;第三,這個英語問題綜合性較強,每個學生都可以從自己的理解著手回答問題,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活動,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能進一步學習英語閱讀材料中的知識。
高中英語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不能只顧自己說英語,不給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機會。教師要把自己提出的問題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目標,引導學生結合教師的問題學習英語知識。比如英語教師可以提出一個綜合性較強、學生必須認真思考英語材料中的內容、整合英語知識才能回答出的問題,教師只有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生才能夠以此問題作為學習的目標閱讀英語材料。
二、幫助學生延伸學習問題
學生在閱讀英語材料的時候,常常不希望自己是一個被動接受提問的人,學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學習的主體。高中英語教師如果一味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會覺得失去了學習主體性。為了避免學生學習主體性失落的問題,高中英語教師可以運用與學生交流的方法向學生提出問題。
以高中英語教師引導學生學習“Earthquakes”這一節課為例,有一名英語教師運用這樣的方法向學生提出問題。
師:However,is our world always beautiful and safe?
生:no,it isnt.
師:why?
生:sometimes it is destroyed by some natural disasters,so it is also dangerous.
教師提問的時候,雖然教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看似很簡單,學生只需要回答“yes”或“no”就可以了,但是教師接下來提出的問題,學生卻是要認真思考才能回答出來的。當學生回答出這個問題以后,教師還可以問:“我國曾經出現過哪些自然災害呢?”教師可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表示感嘆,表示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太惡劣。教師可以一邊發表自己的感想,一邊繼續提出問題。當教師和學生就英語材料的問題進行探討時,教師引導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情感的時候,學生就不會覺得自己只是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而是會認為教師正在和自己交流學習問題,并且教師很喜歡和自己交流學習的問題。當學生覺得自己正在和教師交流問題時,學生就會愿意自主地閱讀英語材料,積極地與教師共同探討問題。
高中英語教師在向學生提問的時候,不能一味地向學生提出學習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教師時時與學生交流學生的觀點和看法,教師和學生在交流探討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延伸學習問題,學生在延伸學習問題的過程中能吸收到更多的英語知識。
三、引導學生自主編制問題
部分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只給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很少給學生提出學習問題的機會,或者幾乎不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這種閱讀教學方法會讓學生覺得開展(下轉第46頁)(上接第42頁)閱讀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當教師運用這樣的方法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或者把教師提出的問題當作學習任務來完成,而不愿意認真地思考學習任務以外的問題;又或者學生覺得學習主體性失落了,索性消極地對待英語閱讀學習。高中英語教師要意識到,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希望提出學習問題,他們甚至希望別人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結合高中學生這樣的心理特點,鼓勵學生自己編制問題。
以高中英語教師引導學生學習“English around the world”這一節課為例,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沒有向學生提問,而是將學生分成數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結合學習過的英語材料來提出10個問題。當所有的學習小組都完成提出學習問題的任務后,教師回收學習小組的問題,讓學習小組成員回答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在學習小組回答完其他學習小組提出的問題后,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閱讀學習小組提出的問題及回答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從學習小組提問的創意性、知識覆蓋面的廣度、與英語材料結合的程度等指標評估提問,學習小組提問的質量也將計入這次的學習評估中。當學生覺得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創意,向別人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被激發了。比如有一個學習小組的成員剛開始想提出:“現在英語的覆蓋面是什么?”、“英語演變的歷史是什么?”這些問題都被一一否定,學習小組的成員都認為這樣的問題太簡單,其他學習小組的成員只要稍微改動一下英語課本里的內容就能回答出這樣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太沒有難度。而有一個學習小組的成員提出這樣的問題:“why does people study English?”學習小組的成員大都認為這個問題好,它既與課本緊密結合,又有一定的回答難度。
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引導學生編制問題有以下幾個教學優勢。第一,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落實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第二,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創意;第三,教師在引導學生編制閱讀問題的時候,學生會找到閱讀英語材料的方法,積累學生的學習經驗。故高中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學習問題,讓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學習英語材料。
總之,高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向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要注意提問的藝術。第一,英語教師要提出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問題,讓這些問題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目標,使學生可以一邊閱讀英語材料、一邊思考問題;第二,英語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感與學生交流問題,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適當地拓寬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學習英語知識;第三,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己編制學習問題,讓學生覺得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是只有回答問題的權力,他們還有提出問題的權力。只要高中英語教師運用這些策略開展提問教學,閱讀教學的效率就能提高。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