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萍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討剖宮產不同胎盤娩出時間對產婦凝血功能、纖維蛋白溶解(纖溶)指標的影響。方法 146例行剖宮產產婦, 按照胎盤娩出時間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73例。觀察組產婦待胎兒娩出5 min后娩出胎盤, 對照組產婦待胎兒娩出后立即剝離胎盤, 對比兩組產婦的胎盤娩出時間、出血量、凝血功能及纖溶指標。結果 觀察組產婦的胎盤娩出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的術中出血量、產后2 h、24 h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的凝血功能、纖溶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2.16±0.86)d、住院治療時間(6.28±1.94)d短于對照組患者的(4.62±1.19)d、(12.05±2.03)d, ,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胎兒娩出5 min后剝離胎盤, 能夠改善產婦的凝血功能與纖溶指標, 減少產后出血量。
【關鍵詞】 剖宮產;胎盤娩出;凝血功能;纖維蛋白溶解指標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36
胎盤娩出時間會影響產婦的產后出血量, 產后出血是產婦生產時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 容易危險產婦的生命安全, 產婦凝血功能及纖溶指標是誘發產婦產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 本文研究探討剖宮產不同胎盤娩出時間對產婦凝血功能、纖溶指標的影響, 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行剖宮產產婦146例, 納入標準:單胎妊娠、胎盤位置正常;排除標準:凝血功能異常、妊高癥、肝腎器官功能異常等患者;本次研究均征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及產婦家屬的同意, 并與產婦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將產婦按照胎盤娩出時間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73例。觀察組年齡21~36歲, 平均年齡(27.36±4.45)歲, 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9.34±1.23)周;對照組年齡22~37歲, 平均年齡(27.87±
4.23)歲, 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9.42±1.56)周。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產婦待胎兒娩出5 min后娩出胎盤:胎兒娩出后使用10 U縮宮素宮壁肌內注射, 按摩子宮, 5 min后緩慢牽拉臍帶協助胎盤娩出。對照組產婦侍胎兒娩出后立即剝離胎盤:胎兒娩出后使用10 U縮宮素宮壁肌內注射, 按摩子宮隨即牽拉臍帶娩出胎盤[2]。
1. 3 觀察指標[3] 觀察兩組產婦的胎盤娩出時間、出血量、凝血功能及纖溶指標, 包括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血紅蛋白(HGB)、血小板(PLT)、D-二聚體(D-D)。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胎盤娩出時間、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胎盤娩出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的術中出血量、產后2 h、24 h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產婦凝血功能、纖溶指標比較 觀察組產婦PT、TT、APTT、D-D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FIB、HGB、PLT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治療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2.16±0.86)d、住院治療時間(6.28±1.94)d短于對照組患者的(4.62±1.19)d、(12.05±2.03)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凝血系統通過體內一系列復雜的反應, 最終使凝血和抗凝機制在體內達到一個平衡。當各種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增高或被活化和抗凝因子減少, 最終使凝血和抗凝機制紊亂[4]。妊娠是婦女一段特殊的生理過程, 血液常處于一種生理性高凝狀態, 由于妊娠和分娩的生理需要, 孕婦凝血指標隨孕期的增加將會有較大的變化, 妊娠期間凝血酶生成增加需要纖溶蛋白活性增加來保持凝血系統平衡[5]。產婦凝血功能障礙是導致產婦出血、威脅產婦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6]。止血功能是由血小板、凝血系統、纖溶系統和血管內皮系統等的共同作用來完成, PT主要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功能, APTT是內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篩選試驗, FIB是凝血因子Ⅰ, PT、APTT、FIB三者能夠在臨床上篩查患者凝血機制是否正常。D-D是交朕纖維蛋白特異的降解產物, 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纖溶系統的激活。
本文研究探討剖宮產不同胎盤娩出時間對產婦凝血功能、纖溶指標的影響,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產婦的胎盤娩出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的術中出血量、產后2 h、24 h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PT、TT、APTT、D-D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FIB、HGB、PLT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結果表明, 在胎兒娩出后立即剝離胎盤, 可以減少子宮肌層螺旋小動脈扭曲, 導致子宮-胎盤血竇開發, 延長血小板聚集事件, 造成產婦產后出血量增加;在胎兒娩出5 min后剝離胎盤, 符合子宮收縮規律, 能夠有效關閉血竇, 減少術中、術后出血量。同時, 在胎兒娩出5 min后剝離胎盤, 產婦的凝血指標水平降低, 纖溶指標水平升高。
綜上所述, 在胎兒娩出5 min后剝離胎盤, 能夠改善產婦的凝血功能與纖溶指標, 減少產后出血量。
參考文獻
[1] 毛曉紅, 董虹華, 余玲玲, 等.不同胎盤剝離方式對剖宮產術中和術后各指標的影響.中國鄉村醫藥, 2015(10):37-39.
[2] 劉葉, 張文亮, 王娜, 等.剖宮產不同胎盤娩出時間對產后出血量的影響.醫學研究雜志, 2016, 45(7):56-58.
[3] 房文佳.第三產程臍帶放血對胎盤剝離及產后出血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8):124, 封3.
[4] 顏建英, 徐霞, 徐榕莉, 等.產后出血不同時段出血量的危險因素分析.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2, 28(3):201-204.
[5] 張敏, 孫杰.產婦產前凝血及纖溶功能檢驗價值分析.中外醫學研究, 2013(17):49.
[6] 呂小英, 駱園園, 吳偉鑫, 等.凝血及纖溶指標檢測與產后出血的關系研究.臨床軍醫雜志, 2012, 40(2):409-410.
[收稿日期: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