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惠
【摘 要】本文分析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進策略,并從完善成本會計教材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成本會計評價方法四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成本會計 教學方法 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167-02
近年來,成本會計核算技術和管理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例如展開成本的預測與決策、實施目標成本計算、實施責任成本計算等。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被復雜的理論知識填滿,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育,讓學生對學習成本會計失去興趣。在中職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就業為導向創新教學方法,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一、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成本會計作為會計中的主干課程,是會計專業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一門集理論與實踐技巧相結合的核心課程之一。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生雖然有一定的會計功底,但想要完全掌握成本會計這門課程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成本會計的計算方法,依然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教材適用性不強。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對于會計的專業要求不斷提高,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也讓企業在招聘會計時注重會計的計算機能力以及基礎的軟件操作能力。但是,傳統的成本會計教材中沒有涉及這方面的教學內容,教師也不會過多地重視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導致教材的適用性不強,即便學生掌握了教材中的所有知識點,在面對電腦時依然不知道從何下手。
(二)教學方法老舊。在成本會計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還是使用傳統的“填鴨式”進行教學,在課堂中為學生講述教材中的重難點,然后通過大量的練習進行提升。這種教學方法只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忽略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學生很難掌握產品成本的形成以及計算的全過程,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成本會計這門課程,在今后的實踐中,也不能在工作中學以致用。
(三)教學設備落后。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中,因為教學涉及的表格較多,教師只能夠花費大量口舌對表格進行講解分析,讓學生聽得云里霧里。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成本會計教學能夠很大程度地提升教學質量,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已經習慣于使用口頭上的表達講解課文內容,不愿意通過多媒體進行授課,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跟上教師的思維節奏,并產生一定的厭煩感。
二、提高成本會計課程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完善成本會計教材內容,適應社會變化。成本會計課程要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完善成本會計的教材內容,對教材結構進行重新的設計,努力站在學術前沿。例如在教材中加入在網絡中如何處理相關業務流程,讓學生能夠通過教材,更加詳細地看到在網絡中應如何進行處理,遇見了突發狀況時如何解決。在教材中,對學生入職之后如何運用教材知識也沒有詳細介紹,在學生實際工作后,企業的成本信息對于企業的發展以及戰略的制定至關重要,所以要在成本會計學教材中加入一些學生在企業實際工作時涉及的一些概念。例如加入企業產品制造生產成本的概念,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更多接觸的是產品的生產成本,對制造成本的計算以及判別學生很容易忽視和計算錯誤,這可能導致在今后的工作中判斷失誤,所以在教材中應加入制造成本的概念,讓學生不要混淆。同時,成本會計教學還應該不斷更新、優化教學內容,能夠將學會的知識在實踐中合理應用。
(二)創新教學方法,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于今天的課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制訂新的成本會計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主動融入課堂中。教師可以使用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直接讓學生進行分析,提升學生在分析案例時的拓展思維與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完全成本”概念時,針對“完全成本=制造成本+分攤期間費用+計提的停產損失。分攤期間費用=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這兩個概念,讓學生自己進行聯想,可能會讓學生更難理解。如果利用案例進行教學,舉出如下案例:在某五金企業 2015 年 4 月鐵皮的制造成本為 2370 元,管理費用為 20 元,營業費用為 50 元,財務費用為 30 元,停產損失費用為 10 元,通過計算完全成本為多少?學生就能夠很好地根據案例套用公式,得出完全成本為 2480 元。這是一個簡單的案例教學,也體現了學生在面對具體案例時,能夠第一時間根據所給出的案例條件套用公式,教師要培養學生快速地記住不同的公式,可以通過不同的案例,讓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計算能力。
教師還可以使用啟發式教學法進行成本會計教學。啟發式教學法主要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教授過程中,拋出一個個問題,比方對重難點的提問,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拓展提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例如在學習“品種法”計算生產成本時,教師先讓學生觀看一段羽毛球運動及其相關產品的視頻,然后為學生展示羽毛球生產的基本流程、設備的使用等。在流水線的視頻中,我們假設羽毛球的生產商有 100 人,大量生產 3 種規格的羽毛球,在不同品種下,如何進行成本計算?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針對不同品種的羽毛球成本計算時,如果使用單一的方法會導致成本重復計算,然后引出“品種法”計算羽毛球不同產品生產成本。
(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中職學校學生學習成本會計有關知識,最重要的還是能夠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學以致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從以下兩點進行提升:第一,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到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參觀。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總認為自己學習的知識沒有意義,在工作中完全用不到,教師直接帶學生觀看員工在企業的真實工作情況,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判斷所學知識是否真的有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對學好成本會計充滿熱情。還可以請一些優秀的學長學姐為學生講述自己在工作中的經歷,以及學好相關課程的好處,更好地激勵學生。第二,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快速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方法,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時間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必須要在寒暑假找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并在工作地點實習,寫出實習報告,在開學時到班級中分享自己假期的實踐經驗。中職學生在未接觸社會前會對社會抱著好奇心、憧憬,或是不敢踏入社會等,學校給予學生的實踐機會也會讓學生勇敢邁出第一步,提早學習到社會的生存模式以及如何在工作中與他人相處,既提升了專業知識,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在成本會計課堂中的學習興趣。
(四)創新成本會計評價方法。傳統的評價方式還是根據分數的高低進行評價,忽略了學生的基礎與進步空間,會讓一些進步較大的學生得不到教師的鼓勵從而放棄提升。教師在進行課程評價時,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法,將卷面成績只作為評價的一部分,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踐操作以及進步程度進行多元化的評價,保障一定的評價公平性,并兼顧到更多不同特長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建立會計題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由選擇考試題目,可以規定考察某一章節的難點,讓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就不再出現在試題中,通過學生自己設置的隨堂測驗,找到學科薄弱環節,更好地進行全面性的提升。教師也可以設置一定的獎勵,對最先刷完教師題庫并且正確率最高的學生給予獎勵,培養學生的良性競爭。
總之,會計專業已經成為時下的熱門專業,也是各個企業中不可缺少的崗位,行業的熱門并非是提升了就業率,反而是讓會計行業競爭越發激烈。對于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來說,教師要重視培養專業人才,在成本會計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