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杰
摘要:新聞媒體在整個意識形態學領域方面處于最前沿,在人們社會以及精神生活方面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一篇好的新聞報道或者輿論宣傳也會影響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改革以及社會的穩定性。只有充分了解了作為記者或者一名宣傳者的職責任務,才能在重大的壓力環境下承擔起促進經濟發展,引導人民的思維方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關鍵詞:新聞編輯;輿論引導;應用
一、新聞編輯具有輿論意識的重要性
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哲學家馬克思認為,輿論就如同一種隱秘的精神力量,它既具有強制性,又具有普遍性的特點。之所以說它具有強制性,是因為只要輿論發揮出力量來,毫無疑問地會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而這種力量是無法抵抗的。作為新聞編輯,應該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并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實際的工作當中來,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將新聞編輯中的輿論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以此來促進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并對正能量加以弘揚和傳播。與此同時,在當今社會背景下,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編輯,不僅要職業技能強、專業素質過硬、文化素養深厚,還必須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以此來增強自己在新聞編輯中的輿論引導應用的能力。堅決杜絕為牟取私利而肆意編造新聞信息,制造虛假新聞,造成社會人民群眾內心恐慌,社會動蕩不安的行為。所以,每一個新聞編輯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和工作使命感,用事實說話,保證自己所發布的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為社會提供更多具有價值的新聞信息,讓社會大眾通過閱讀新聞信息了解更多的事實真相,保證其知情權。同時,通過新聞信息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構建良好和諧的社會氛圍。
二、對于新聞編輯者的具體要求
(一)培養良好的政治素養
作為一個新聞編輯,首先必須時刻記住,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是一名新聞編輯必須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如果不具備這一素養,就不能最大程度發揮出新聞編輯的作用,也就不可能將新聞編輯中的輿論引導作用發揮出來。良好的政治素養,是指新聞編輯在對待政治問題時要具備一定的敏銳性和預見性,能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去看待問題。作為新聞編輯,必須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堅持積極正面的宣傳方針,在重大新聞報道問題中嚴格把關,撰寫的新聞要符合我國的政治背景,并遵守新聞紀律。
(二)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
作為一名優秀的新聞編輯,不僅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素質,還必須要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只有具備這樣的素質,在新聞編輯的過程中才能夠得心應手,將要表達的內容清晰而又明確地表達出來,并將輿論引導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中國有一句古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對于新聞編輯同樣適用,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能夠對編輯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既保證了新聞消息的內涵和層次性,還能夠讓大眾在閱讀新聞消息時更快地掌握重點。
(三)具備熟練的業務處理能力
作為一名優秀的新聞編輯人員,除了要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和文化素養之外,還必須具備靈活熟練的業務處理能力。首先,要了解我國與新聞出版相關的各種政策、法規以及紀律,并在實際的新聞工作共謹遵這些原則。其次,目前我國新聞的播放形式,由原來的預錄再播放轉變為直播,相對,提高了對新聞編輯的要求。這就要求新聞編輯人員,必須熟悉新聞播報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并對每一個環節可能出現的不可控因素提出應對措施。最后,作為新聞編輯還要擁有較高的知識儲備量,掌握一定的編輯技巧和高水平的寫作能力,并對新聞學以及編輯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掌握其中的內容。在編輯時,遇到存在疑慮的新聞事件要多查詢資料,還原事件真相,以避免出現不實報道,造成輿論恐慌。
三、新聞編輯中的輿論引導應用策略
(一)從我黨的政治立場出發,弘揚正能量
作為新聞編輯人員,在編輯工作中必須要堅持我黨的領導,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宣傳我黨的方針和政策,將我黨的思想進行大力宣傳,讓每一位國民了解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與此同時,在對促進我國社會發展和國家未來走向的重大政策進行宣傳時,必須要加強宣傳力度,通過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以及電視等媒體形式進行宣傳,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形式如新浪微博、微信、騰訊QQ,以及各大新聞網站平臺進行一系列的宣傳報道,力求將黨中央的精神傳遞個每一個國民,弘揚正能量,促進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同時,通過新聞媒體將人民群眾的愿望和呼聲傳達出來,增強我國社會的凝聚力。
(二)培養強烈的責任心,構建良好的輿論環境
新聞媒體本身就具有輿論導向這一特點。新聞媒體在發表新聞信息時,都會有意識或者潛意識地將自己的思想觀點融入新聞編輯當中,將自己對于新聞事件的看法傳達給觀眾。所以,人民群眾在觀看新聞的時候,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新聞媒體的影響。
四、結論
廣大讀者對新聞內容的要求不斷提高,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對新聞工作的相應調整也勢在必行。為了使新聞的內容更簡潔更直接的被群眾所接受,也為了能夠更好的為廣大閱讀群眾服務,懷著對新聞報道的美好前景,新聞媒體即將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對新聞報紙的內容進行整改,為讀者呈現出更加適合的閱讀
內容。
參考文獻:
[1]畢一鳴,駱正林.社會輿論與媒介傳播[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
[2]馮希瑩.當前我國主流社會輿情分析之我見[J].前言,2010 (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