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錄壽
摘 要:許多教師為了便利,在電子白板中利用網絡資源直接把現成的課件運用于教學。不考慮其效果,給學生造成視覺疲勞以至于形成一種厭學的現象。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同時,不得不考慮它給受教育者帶來的負面影響。它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考慮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多媒體技術的問題,深切考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優點和缺失,使教育者的勞動發揮應有的正能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媒體;難點
一、注重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卻過于強調了娛樂性
多媒體的優點在于能夠集影視、音樂、圖像等于一體,畫面生動活潑,聲情并茂。往往能根據知識的內容虛擬出特定的情境,將“死”的知識變“活”,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環境變得豐富而生動,學生置身于這樣一個和諧的教學情境,學習興趣將得到極大的提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講授《桃花源記》時,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要求學生不看課文,集中聽配樂朗讀,優美的語言、動聽的音樂、充沛的感情把學生帶入一個陽光明媚、雞犬相聞、怡然自得的情境中,讓學生沉浸在對美好世界的向往之中,也許有許多學生會在這種美好的境界里沉浸許久,因為初中生大都已經有游山玩水的經歷和欲望。所以,在制作課件的時候,所選擇的影視、音樂、圖像等資料一定不能脫離教學目標和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要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制作課件一定要注意不能過于體現娛樂性,缺少文學性。過于色彩感,過于強調學生的欣賞,把課堂變得過于活躍,卻偏離了教學主題,就會使學生感到每一堂語文課就像看電影似的,眼過其實,效果卻甚微。
二、重視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豐富的教學內容,卻給學生造成了視覺疲勞
利用多媒體課件把一節課所要講解的內容設計在課件的各個環節中,上課時用鼠標點擊便能一個個地呈現給學生,這可能是大部分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一貫的做法。和傳統教學相比省時省力,一節課下來呈現給學生不少。從字詞句篇的訓練到相關知識的穿插,從時代背景的展示到寫作目的的體現,從思維訓練到情感教育等方面,只要設計合理,張弛結合得好,不僅能增大教學容量,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以《海燕》一課為例,課件把課文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都設計在里面,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把握時機,張弛結合,使之成為點擊要點,提出疑問,在關鍵時刻啟發誘導,幫助學生解疑,展開聯想,進行情感教育。如果做得恰如其分,就能高效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如果不以學生學習的需要出發,千篇一律地照抄照用,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一節課都像播放影片一樣,很容易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時間長了給學生造成的又是枯燥無味的教學形式,這點值得我們教育者考慮。
三、重視用多媒體課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卻忽視了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
多媒體課件能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幫助學生全身心地主動發現、探索、思考、解決問題,從而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作用。所以在運用多媒體課件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做到精心、全面、周到,而絕不是不考慮學生學習的需要照抄照搬。有時,一個小小的微課發揮的作用比花費若干天時間做出的課件所起的作用要大。語文教學主要的方法是聽說讀寫,要求學生背誦、記憶、理解、掌握并加以運用。它注重的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及積累。所以,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基本素養的訓練和培養。例如,在學習《海燕》這篇課文時,重難點是品味語言,理解海燕的形象,感悟海燕的品質和態度。如果把課件設計成海面圖景:風卷云集,雷電轟鳴,暴風雨迫近,暴風雨來臨,海燕猛飛,企鵝躲藏……的一個個變幻莫測的畫面,而沒有讓學生體會作者運用象征、擬人、比喻等語句的具體表達和作用,學生感悟到的可能只是海燕的品質和態度,而對作者運用語言表達海燕的渴望、恐懼、膽怯等的方法沒有得到訓練,課文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沒有真正理解,這對學生在自己寫作中的運用將是一個空白,無疑造成我們教學的缺失。
所謂創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創造新的教學理念、方法、形式。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把學生當主體,并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圍繞學生的學習進程,有目的、有步驟地設計教學過程,做出合理的創新模式為教學服務。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服務于教學的同時,它的優點和缺失不止這些。只要我們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精心利用多媒體資源為教學服務,為學生付出,就一定會將教學工作做得更加完美無缺。
參考文獻:
[1]祁麗娟.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利與弊[J].甘肅教育,2014(20).
[2]楊光.“信息技術課程如何進行任務設計[J].新教育時代,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