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麗芳
摘 要:情感回歸是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重點內容,依據現階段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施情況,結合近年來學校和教師對情感回歸的重視和認知,分析情感回歸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意義,以此為實際初中音樂欣賞教學工作提供有效的創新依據,從而提升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情感回歸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教學的第一位,展現出情感體驗的價值。”情感體驗就是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觀賞多樣化的演唱作品,而學生的情感會因為音樂的變化而變化,并在其中受到一定的熏陶,以此達到教學的目標。
一、營造審美氛圍,引導學生建立情感體驗的觀念
在初中音樂教學工作中,教師主要結合自身的條件,營造出音樂藝術氛圍,從而引導學生建立情感體驗的觀念,其中主要分為以下幾點:第一,在音樂教室創造了音樂教學基地、展現了多個著名音樂家的圖像和信息,從而在日常教學中影響著學生;第二,依據校園課間循環播放激發學生情感的音樂,或者是讓學生自主提供優美德育音樂資源,在課前時間展示,從而拓展學生對音樂的認知,提升其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二、優化教學方案,引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工作中,教師是學生問題的解決者,學生是教師提出問題和知識的接受者,但是音樂課程與其他學科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還是依據“灌輸式”教學方案,這樣會影響實際教學工作質量。由此,在實施音樂欣賞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案,依據多樣化的教學知識和教學形式展現音樂藝術獨特的吸引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其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項工作:(1)關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2)依據媒體技術創造優質的情感教學場景;(3)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入更多的流行歌曲。實際案例證明,情感的表現不只在古典音樂中,在流行音樂中情感也非常豐富,流行音樂對于課堂教學而言,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促使學生在音樂情感中自主展現和理解。例如,教師在上課之前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在課前播放幾首學生耳熟能詳的流行音樂,如《十七歲的雨季》《同桌的你》《中國話》《水手》《稻香》等,這些對于學生而言都是可以激發學生情感的流行歌曲,有助于教師進行接下來的教學工作。
三、支持學生創造,完善情感體驗
實際教學案例的分析證明,提升學生音樂欣賞水平最重要的就是明確音樂欣賞教學工作是一種思維學習,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情感等,這些情感的終點就是人們的內心,而想象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音樂作品。塞·約翰生提出:“理智像太陽,它的光是恒久的、不變的、持續的;而想象,則像發光的流星,不過是稍瞬即逝的閃耀,其活動無規律,其方向亦不固定。”由此可見,在實際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指導學生發現和明確音樂教學中的魅力,支持學生更多地去創造,不斷地去想象和整理活動,以此提升情感體驗。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梁祝”這一曲調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多次欣賞過程之前明確梁祝故事的情節,并且依據學生自身對故事的理解和分析,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想象當時的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故事中最為經典的兩位主人公分別化蝶而去的場景,就是學生蘊含情感最為豐富的時期。還有,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法國圣桑創造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自由想象動物狂歡的場景,以擬人化的手法,將動物們在狂歡節的形態有效地描繪在自己的腦海中,理解歌曲中動物的心態和情感。
四、不斷創新展現,優化音樂情感
情感在實際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但是依據音樂欣賞產生的情感是一種通常情感的優化,具有一定的意義。在初中音樂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將自身對歌曲的認知、情感體驗依據多樣化的形式直觀、有效地展現出來。例如,在學習“真情的呼喚”這一章節的過程中,需要先創設音樂場景,展現歌曲優質的創作背景,并且在多次播放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探討“真情”的意義,促使學生明確真情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真情就是你在需要時的無私給予;真情是自然的情感,沒有做作、沒有演示,是世間最為真實的情感。在學習的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表演的形式展現“情感”,并且認識到學生的展現能力和表演能力,從而了解到學生對歌曲的理解程度。
總而言之,音樂是依據其獨有的情感魅力,引導著學生的情感、熏陶著學生的心靈、優化學生的言行舉止。在實際音樂情感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情感,讓音樂與情感成為音樂欣賞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高麗萍.多元化音樂欣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康莉.對話: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新經驗[D].四川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