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妮妮

摘 要:應用題教學方式是小學高年級數學科目教學中的重點,依據現階段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情況,結合近年來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形式特點,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優質的教學形式,以此提升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方式;分析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主要是依據講解“例題—訓練—再講”的形式進行教學工作,其中訓練也是學生先做題教師再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形式缺少優質的方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漸失去學習應用題的興趣,但是教師為了提升教學質量,開始引用題海方案。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幾點:(1)問題過于單調,思維過于老套,缺少靈活性,學生沒有創新的理念;(2)忽視了語言教學的重要性;(3)學生解答應用題的形式過于統一,沒有思路的拓展;(4)教師過于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問題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方案分析
(一)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
1.數學能力。小學時期的學生智力正處于發展階段,根據數學能力培養而言,需要先讓學生明確應用題的知識構架,對問題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了解問題中的重點問題和條件,找到解題的根本。在實際解決應用題的過程中,需要提升學生對數學問題結構的深入理解。同時,多讓學生訓練線段圖相應的知識,以此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拓展學生解數學題的思維空間。小學高年級學生難以掌控應用題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問題過于復雜,同時學生缺少思維空間的拓展和訓練,導致學生難以深入分析和理解數學應用題,因此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有步驟、有過程地解決應用題,并且注重拓展自身解決應用題的形式。深入理解應用問題表達的含義,結合問題中提出的條件,促使學生對應用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依據這一認知可以更好地解答問題。從審題到列式運算的過程中不斷鍛煉自己的思維,思維訓練需要從閱讀問題、看圖解題等方面進行,加大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標注主要是將問題中重要的詞、句子等突顯出來,促使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依據給出的條件獲取更多的信息;同時,理解對于學生而言也非常重要,學生在理解問題條件的基礎上對問題有更深入的認知,以此解答出應用題。
(二)將應用題和實際生活相結合,構建數學模型
一些數學應用題難以依據表層文字獲取信息,但若是創造一些學生理解而熟知的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思維故事,可以提升學生理解和認識應用題的效果。一個優質的生活背景,可以提出非常多的問題,促使學生結合自己的好奇心,建立創新觀念,這就要求應用題的素材是學生自己熟知的,或者是自己曾經經歷過、看到過的情境,與自身的生活息息相關。這種教學形式,對于學生而言具有強烈的親切感,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其中,并且接受這種情境。在教師設定的教學情境下獲取解題條件,最終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更多地觀察和分析應用題的變化,讓學生注重教師在解答應用題中的分析過程,在此基礎上構建抽象化的數學模型,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效的依據。如下列問題:某婦產醫院上月新生嬰兒300名,男女嬰兒數量之比是51∶49,上月新生女嬰兒多少人?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之前可以讓學生先明確嬰兒的起源,促使學生對這一問題產生思考的興趣。問題中有男女嬰兒的比例為51∶49,而新生嬰兒的數量為300名,因此女嬰兒出生占新生嬰兒比例為■=■,這樣可以得出女嬰兒的數量為■=147,所以女嬰兒為147人。
(三)拓展學生解題的思路,鍛煉學生解題的技巧
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和鍛煉學生的解題技巧,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在草紙本上整潔地寫出整體解題思路,為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帶來一定的基礎,還可以在解決問題之后有基礎的實施檢測,從而不但可以減少做題的時間,還可以保障做題的正確率。在面對無法理解的抽象問題的過程中,例如轉變思路,巧妙地將抽象問題改變為圖像問題,這樣可以清晰地找到問題的中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解題技巧實施分析,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解答問題。
總之,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習的重點,對于教師而言是教學的難點。因此,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要依據新課標提出的要求進行創新,結合生活案例,從學生經歷的生活分析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技巧。從學習的興趣和思維兩方面分析,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以此增強實際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姜海宏.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有效性分析[J].數理化學習,2015(12).
[2]伍紅偉.芻議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應用題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