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恒
摘 要:學生自學,也應在教師的引導下去自學,教師的引導、點撥,既給學生點明問題的關鍵,同時又可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思維解決問題,鍛煉獨立探索講座問題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做到“自化”“自得”。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預習指導,為課堂學習做準備;創設問題情境,開啟學生自學的動機;安排多樣的自學活動,提高自學能力。
關鍵詞:自學;探究;實踐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學生自學,我想也應在教師的引導下去自學,教師的引導、點撥,既給學生點明問題的關鍵,同時又可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思維解決問題,鍛煉獨立探索講座問題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做到“自化”“自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要體現新的理念,在教學中實施指導自學,自主探究式教學,關注個性,培養興趣,發展能力,激發創新意識,是數學教學改革的方向。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應如何指導學生自學,提高學習效率呢?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預習指導,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對要學習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做好知識準備,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布置數學預習作業是指導和督促學生預習的有效途徑。布置預習作業時要有一定的要求,要有必要的指導。教師可按照每一節課的內容要求、重難點,準備自學提綱,要求抓住重點難點,明確哪些要在課堂中突破。例如,在教學認識比這節課前,可以讓學生先帶著幾個問題去預習:(1)什么叫做比?(2)比有哪些部分組成?(3)比號是冒號嗎,他們的意義有什么區別?指導學生關注課本中的知識點、關鍵處,采用圈、點、劃、注等方法,讓學生通過預習,把一些疑慮寫下來。自己嘗試審題、解答,解答后與課本上的方法對照。
數學知識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誰都離不開誰,所以學生要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預習工作,預習指導是必不可少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創設問題情境,開啟學生自學的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自主學習就開始了。
學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萌發學習興趣,自主學習就開始了。我在教學蘇教版第十冊找規律的覆蓋問題時,用彩票中獎創設情境:近來我國的彩票事業可謂是蒸蒸日上,很多家庭都會去買彩票,老師也經常買彩票,下面老師就要和大家來玩一個模擬彩票游戲。待會我們會開出一個中獎號碼,只要你寫出的相鄰兩個數和中獎號碼的相鄰兩個數一樣,你就能中獎。那現在每個人先寫兩個數,就是你的彩票,好好決定哦!誰相鄰的兩個數寫了6和7的?有誰中獎了?發一定的獎品。這次開獎的相鄰兩個號碼是6和7,當然還有可能開出哪些相鄰的兩個號碼?學生各抒己見,探究其中的奧秘,學習興趣瞬間點燃,進入了新的知識的探究過程中。
教師創設自學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學的欲望,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目標性,為學習新的知識鋪路搭橋。
三、安排多樣的自學活動,提高自學能力
思維是在活動中發展的,實踐操作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使學習變成學生內在的需求。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多采用多樣的活動方式,給學生創造自主探究學習的時空條件,讓他們在活動中發現、創造,從而提高自學能力。
知識不是通過老師的傳授得來的。要想獲得真正的知識,必須把小學生當作一個小小的探究者,由教師提供相應的材料,讓他們在多樣的實踐活動中自主地學習,主動地獲取知識,只有這樣,知識才能真正轉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去。例如,在教學蘇教版第九冊解決問題的策略中一一列舉這課時,教師提出王大叔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先猜猜看有幾種圍法,然后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引導學生用你喜歡的方式試一試,可以擺牙簽,可以畫圖,也可以填表。然后說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讓學生自主探究出問題的答案,學生參與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課堂也更有效。通過動手實踐操作,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實踐機會,使學生感受知識“再創造”的探究過程,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才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師利用多樣的自學活動,使學生經歷了自主學習的過程,親自動手參與了探究,促進了思維發展,這樣不但獲得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學習,同時其探究的自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常常要精心構思,讓學生自學、觀察、思考、討論、反思,逐步培養自學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引導學生自學,把教學轉化為教師指導下的讓學生自己去積極地學習,把培養學生會學的任務落實到位。通過自學,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