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銀術
學校管理的工作核心部分是教學管理,它是在教學領域進行改革和創新性的工作。一所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現行的教學管理模式百花齊放,我校確立“優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管理目標。其主要措施是:
一、健全機制,實現教學管理規范化
在工作中,如果教師擅自增刪課程、課時,擅自調動課程,那么就缺乏執行計劃的嚴肅性,表現為極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教學管理工作應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工作。俗話說:“管理出效益”。我校教學管理靠的是健全、合理、有效的機制,使教學規范化。
1.明確要求。讓教師明確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具體要求。我校將備課、編寫教案、聽課與評課、作業布置與修改、個別指導與輔導、教學效果與考核等具體要求印成冊,人手一冊,供教師學習對照,學校定期檢查各項工作的完成情況。
2.四個監控有力。(1)行政監控,分管的行政人員深入教研組協助教研組長管理教學,提醒教師完成聽課任務。行政領導堅持深入課堂聽課,每學期召開例會,匯報教育教學情況。(2)教研組長實行監控。我校實行教學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管理機制,發揮教研組長的職能,由教導主任牽頭,定期對教師的教學進度檢查評估、記載。(3)檢查評估監控。教研組每兩個星期對教師的教學常規進行檢查,并在教師例會上如實反饋檢查情況,每學期結束后,組織一次優秀教案評選活動。(4)教學效果監控。期末教學效果監測,從合格率、優秀率進行綜合評價。音樂、美術課程與參加教育部門的各級競賽成績進行評估;體育從“三操兩課”(廣播操、韻律操、眼保健操,體育課、健康教育課)、體育達標率、運動會成績進行綜合評價。
二、抓教師業務結構建設,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不具備這個條件,素質教育的實施只能是紙上談兵。為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我校采取了“三個結合”的辦法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1.個人鉆研與集體研討相結合。每個教師根據自身條件,確定個人提高業務能力的教研課題,明確主攻方向,首先,采取分年級段、分專題、分學科集體研討辦法,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具體做法是:骨干教師上示范課、青年教師上嘗試課、全體教師上匯報課,教師相互聽課、評議、交流、學習,領導聽課30節以上,教研組長聽課20節以上,教師聽課15節,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寫一篇有價值的教學論文。
2.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在個人分頭備課的基礎上,每兩周按學科教研組集中備課一次,定時、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著重研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研究教法”等問題,并做好記錄,定期向學校匯報備課情況。
3.新老結合。以老帶新,互幫互學。由學校制訂計劃,落實具體任務,如:老教師輔導新教師備課10節并聽課指導,做好記錄;新教師向老教師聽課10節。新教師上匯報課教學水平明顯提高了,學校實行雙向獎勵。
三、以教改、科研為途徑,向教學科研要質量
1.改革課程結構,按照國家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計劃,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合理開設課程,開足課程。一至六年級增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強化“EEPO-有效教育”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樂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課內40分鐘的有效功能,探索“輕負擔、高質量”的新路。注重研究激發學生樂學的途徑和方法,采用多媒體激趣等教育手段,使學生主動愉快、生動活潑地學習。
3.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著重抓合格率,力爭各科成績達標或超標,提倡對后進生的優先照顧。實施“轉差扶困”工程,建立轉化后進生四級(教導處、年級、班、教師)網絡教育,每個教師承包三至四個后進生轉化工作。每學期表彰一次進步大的學生,設立“學習進步獎”。
4.學科合理安排課外作業,根據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不同層次作業,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各有所得。家庭作業不得超過教育部規定的時間。學生按時離校,值日的行政領導和老師每天放學后進行檢查并記載。
四、強化活動課,向活動要質量
1.認真上好各類活動課,重實效,課前教師要按學校要求寫出教案,并納入教學常規檢查中。
2.根據學生的特長和愛好開展課外興趣活動。堅持“五定”原則(定活動內容、定活動時間、定活動地點、定輔導老師、定考核評比),輔導老師要有輔導計劃、備課教案和活動記載,學校定期檢查,保證活動質量。
3.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有關競賽活動。
五、重視藝術教育,創辦學校特色
1.認真執行藝術課課程標準要求,上好音樂課、美術課,以提高學生總體素質為目的。
2.加強藝術科組的宏觀管理,開展有益的藝術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藝術節”,舉辦書法、美術、藝術作品評展。
3.籌集資金,增設藝術教育活動。這樣,在教學管理中,措施落實,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就有條不紊。
總的來說,我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是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出發點,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設計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管理模式,培養了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造就了新時代的合格人才,為黨的教育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