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文
一、技工院校職業指導課程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定位不夠準確,關注程度不夠
大多數技工院校都開設了職業指導課,但部分技工院校還只是將職業指導課的作用狹義地理解為幫助學生找到工作,對職業指導課的實用性認識不充分,對職業指導課提升學生職業素質的教育功能認識不足,對學校設置職業指導課的原因認識不夠深刻,進而造成對其關注度不足,最終影響了職業指導課的系統化和規模化建設。
2.教學手段創新不夠,發揮作用欠佳
技工院校職業指導課的教學手段與其他基礎課程相差不大,都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職業指導課教師往往由其他基礎課的教師兼任,對職業指導課的教學方式研究不足,沒有形成職業指導課特有的教學模式,影響了職業指導課作用的發揮。
3.職業指導課教師專業化程度低
技工院校職業指導教師專業化程度普遍不高,具備職業指導師資格的較少,對職業指導的了解不夠專業,進而影響了職業指導課的實際效果。
4.職業指導呈現出滯后性與臨時性,缺乏系統性規劃
大多數技工院校職業指導課使用的教材僅僅是《職業指導》,大部分學校將職業指導課安排在第四學期,也就是中級工在校的最后一個學期,可見開設職業指導課完全是為了即將面臨的就業做準備,職業指導呈現出明顯的滯后性與臨時性。從學生剛進校門就應開始分階段、有重點、系統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教育。
二、技工院校職業指導課程體系的構建
面對技工院校職業指導課程建設存在的諸多問題,構建新的職業指導課程內容和教學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加強職業指導課程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轉變觀念,對職業指導課重新定位
第一,提高對職業指導課的認識。技工院校應科學、系統地開設職業指導課,幫助學生順利地踏入社會,實現技工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而實現黨的教育方針,在客觀上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
第二,將職業指導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理念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的整個過程,將職業指導課程體系作為技工院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教學計劃,對職業指導課程進行規范化的建設。
2.加強職業指導教師的專業素質建設
職業指導課的教學質量取決于教師的專業素質,培養一支專業素質較強的職業指導教師隊伍是技工院校職業指導工作與課程建設的當務之急。
第一,加大師資培養力度,提高職業指導教師隊伍的素質。對現有從事職業指導工作的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建立制度,鼓勵職業指導教師考取職業指導師資格證,逐步提高職業指導教師的專業素質,保證職業指導課教學的專業化和規范化。
第二,加強職業指導師資隊伍的內部交流學習。組織職業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的研討,確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組織職業指導教師參加職業指導課的教案、公開課、說課的競賽,加強師資隊伍的教學交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3.加大職業指導課程的建設力度
(1)確立全程化的職業指導課程體系。將職業指導課滲透于技工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是職業指導課教學目標的要求。因此,職業指導課應從新生開始,實現職業指導的全程化、全員化。在堅持全程化和全員化的基礎上,還要講究針對性。
技工院校應摒棄在學生畢業前臨時教授職業指導知識的做法,要將職業指導列入教學計劃,與學生的成長相適應,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的全過程。根據不同階段,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職業指導,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階段開展。
第一階段,身份接受階段。技工院校與普通高中存在區別。學生來技工院校學習是為將來就業做準備的,因此,要讓學生逐步形成即將由學生轉變為就業者的意識。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學習過相關的職業指導知識,又對所學的專業缺乏了解,所以,在此階段的職業指導課程中,主要是介紹專業、職業資格、職業能力,讓學生能夠主動接受和適應身份的轉變。
第二階段,職業素養培養階段。通過校企合作的加深,企業對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技能,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意識等方面。較好的職業素養對于學生勝任未來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它如同冰山一角下的巨大冰體,是決定著學生未來職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技工院校的職業指導課程要貼近企業需求,除了選用人社部認定的職業指導教材外,還應開發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教材,輔助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筆者所在學校通過努力,開發出了《學生職業素養訓練指導手冊》教材,教材內容依據學生入校不同時期的學習內容而有所不同,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職業意識、職業道德等,教學手段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從做中感悟職業素養的重要性,進而培養其職業意識。
第三階段,就業技能培訓階段。技工學校在第三年安排頂崗實習,這個階段的職業指導主要集中在求職技能的培養方面,具體包括面試技巧和職業適應等。通過培養學生就業技能,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除了必要的職業指導外,學校還應該積極進行創業指導教育,幫助有創業需要的學生明確創業的意義,提升創業的品質。
(2)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職業指導教育的實效性。使學生在思想、知識和技能上有所收獲是開設職業指導課的目的,使學生能夠順利地選擇職業是職業指導課所追求的實際效果。職業指導課的實際效果與教學方式方法的聯系較為密切,要想最大限度地實現職業指導課的實效性,就必須在職業指導課的教學方式方法上下工夫。教師可以通過實地參觀和情景模擬等方式,實現課程的教育性和實用性的緊密結合。在實踐中,除了正式的課堂講授外,還應開展個別指導、心理咨詢等活動,豐富教學方法,多途徑地教育和培養學生。
4.職業指導課要與時俱進
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的過程中,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可見國家對工匠精神的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其實就蘊含在技工院校的職業指導教育層面中,這也對職業指導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滿足這一要求的關鍵就在于加深校企合作,讓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方面實現無縫對接。通過開展企業文化學習、專題講座等社會實踐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質量意識及職業意識。
三、小結
技工院校職業指導課程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師在觀念、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加以改進和提高,是多種因素相互促進的結果,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需要學校、企業、社會共同參與構建職業指導課程體系,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素質優良的技術人才。
(作者單位:北京市市政管理高級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