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當今不良的社會風氣對家庭和學校教育產生了負面影響,部分中職生法律意識淡薄。一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導致法律知識貧乏;二是學生受社會負面思想的影響,法律信仰缺失;三是學校的法律教育缺失,導致學生對法律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存在很大偏差,乃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開設法律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職學校法律課教學現狀
一是一些中職學校不開設法律課,或者以政治課代替法律課,畢業前僅開設就業指導課介紹一些法律知識。一部分學生已成為“半法盲”或“法盲”。中職學校學生法律素質欠缺、法律意識淡漠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二是中職學校學生的年齡層次、受教育程度有別于其他社會群體,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致使其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還不夠全面,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易變性和不成熟性,沒有形成一貫的學法、守法、用法的主動性。三是中職學校的法律課教師基本上由政治課講師擔任,他們的法學理論實踐水平普遍較低,在教學實踐中照本宣科,進行“填鴨式”教學,學生沒能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法律課程在學校課程設置中的比例較低、課時少。
二、提高教學質量,全面培養學生的法律素質
法律課又是一門理論性、文字性很強的課程,筆者從多個方面對教學進行了探索。
1.精心準備是上好每節課的基礎
教師要備教材、備學生,每節課都有中心、有目的、有計劃,不局限于教材本身,需要有更廣泛和更深入的知識,并結合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引入大量案例。按照新大綱的要求,傳授知識,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實踐證明,這一大膽的嘗試是可行的。
2.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是良好教學效果的保障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只靠上課時間是不夠的,還必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鞏固知識。在課堂上改變教學方法,進行課前測驗。通過對學生的測驗,使教師了解教學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同時小測驗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鞏固知識,進行運用,形成技能。小測試以考查學生是否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作為重要目標,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和閃光點,這樣不僅消除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障礙,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3.以教材為基礎,取舍部分內容,添加案例
通過集體備課,以新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有用為原則,對教材應該保留哪些內容、刪除哪些內容,做到高度統一。減少學生的記憶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4.改革教學方法,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探索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學中抽象的理論內容,運用彈性思維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探究學生提問的根本原因。在復習的過程中,采用提問、應答、分析、解決問題、擴大案例、安排作業等教學模式。
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激烈的競爭、殘酷的競爭規則,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法律素質。中職學校要通過法律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最終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社會建設做出貢獻。
總之,法律基礎課教學必須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和層次,培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具有較高的法律意識和較強的法律能力,這不僅是學校的教學目的,更是社會全面發展的要求。
(作者單位:寶清縣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