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銀川
【摘 要】數學思想是內隱在數學知識中的,教師應讓學生在經歷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過程中,感悟到知識背后負載的方法、蘊含的思想,這樣掌握的知識才是鮮活的。
【關鍵詞】數學思想;有效;滲透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然而,在教學中往往是為課堂的熱鬧而直接借用資源的情境,忽視利用教學情境的目的性、挑戰性和負面干擾,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為此,數學老師要在實際教學中多思考,多實踐,多創造用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教學環境。
一、豐富感知,叩開思維之門
從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初中生的思維正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概念教學必須聯系實際,讓學生對概念所描述的對象盡可能多的感知,讓學生們從豐富的感知中不知不覺的走進數學“王國”。
經過幾年的學習,學生思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主動性對于他們提高能力、發展思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是必要也是必須的。教學中,我提供學習材料,引導學生提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自主探究新問題的解決辦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于到學習中,師生互換角色,有效地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習興趣。
比如教學兩條線段的和差時,舉了這樣的例子:媽媽讓你在固定好的兩根柱子上拴繩子曬衣服,你隨便地拿了一根繩子拴在一根柱子上,然后一拉,想拴在另一根柱子上,不巧繩子短了,該怎么辦呢?再拿一根繩子接上,這就給了我們線段和的形象。接著提問,在你的整個操作過程中有幾條線段?學生有的回答一條,有的回答兩條,再問,你把兩條繩子接起來等于誰的呢?學生恍然大悟,活躍起來了“有三條”。從這樣的實例中,抽象成為幾何問題就是兩條線段相加。
再如在學習角的概念時,首先讓學生舉出了角的形象的實例:鐘表上的時針與分針,圓規張開的兩腳(這兩例學生大都有實物),它們都給我們以角的形象,引導學生分析綜合:“它們都是兩條射線組成的,并且兩條射線都有公共端點”,最后抽象概念。這種通過多個具有共同特征的實例,在教師的引導下,抽象概括達到了理性的認識,使學生的思維得以叩開、深化。
二、師生互動,有效滲透數學思想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課堂是動態的、發展的,因此,在每一個細小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需借助師生互動交流的形式得以實現。而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教師必須從數學思想的角度啟發學生進行必要的數學思考,讓學生感覺數學的神奇,感悟數學的思想方法,這樣才能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力。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中,可以設計這么一個小片段,讓學生認真觀察屏幕上的平行四邊形,然后啟發學生思考“如果它是什么圖形那就好辦了?”這時學生就可以提取已有的知識經驗,想到“如果它是個長方形就好辦了!”,此時,教師接著啟發學生思考“你打算如何把它變成長方形?”學生就會通過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在這個師生互動的片段中,就體現了啟發學生用“轉化思想”的角度去進行數學思考,滲透的數學思想。后續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時,與學生交流:“能不能也像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樣,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學習呢?”學生自主探究時,就能自覺運用轉化的數學思想來學習。由此可見,互動交流能促進學生對數學思想的感悟,能提升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
三、數形結合,有效滲透數學思想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數缺形時少自覺,形缺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斷分家萬事難。”數形結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直觀化、生動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有助于把握數學問題的本質。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利用實物、教具、圖表、生活經驗、幽默語言等直觀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植樹問題”時,我先與學生們一起玩手指游戲。即出示兩個手指,讓學生觀察中,有幾個手指幾個間隔?“兩個手指一個間隔。”接著出示三個手指,讓學生觀察,有幾個手指幾個間隔?“三個手指兩個間隔。”……從而得出手指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是,手指數=間隔數+1。游戲引入后,出示例題:“同學們要在長3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種一棵,①兩端都要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②只種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③兩端都不種,一共需要多少樹苗?”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根據自己的理解列式解答,并設法驗證。匯報時,有些學生是通過畫示意圖,進行“實地”植樹來驗證;更多的學生是通過畫線段圖來說明。通過圖形理解數量關系,學生容易理解,得出結論。先猜想解答,再通過畫圖驗證,借助直觀的數學活動,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彰顯了數學學習的價值,使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了提升。
數學思想是內隱在數學知識中的,教師應讓學生在經歷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過程中,感悟到知識背后負載的方法、蘊含的思想,這樣掌握的知識才是鮮活的。通過層層遞進的有效數學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而且滲透了無限逼近的數學思想,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