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琳
【摘 要】習慣對一個人的發展影響很大,對幼兒來說,正處于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合理采用教育方法,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本文將結合幼兒實際特點,提出了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良好行為習慣;培養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今后的成長至關重要,只要他們養成了不良的習慣,將很難矯正。對此,幼兒園、教師和家長都要真正意識到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學習和教育中滲透對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創設環境,促進幼兒習慣養成
為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可以先從改善幼兒生活、學習的環境入手,為幼兒創設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熏陶[1]。幼兒園要重視優化環境,可以在活動室內設置“好習慣之星”評比欄,每周評比一次,將10位習慣好的幼兒的照片放到評比欄內,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室內主題墻也要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聯系起來,如為讓幼兒學會自己疊衣服,要在主題墻上貼好疊衣服順序圖,同時將兒童附在上面,讓幼兒邊看、邊疊和邊讀,這樣幼兒可以很快掌握疊衣服的方法。而室外環境上,要在走廊、樓梯等處張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噴圖,從而時刻提醒幼兒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
二、游戲活動,潛移默化影響幼兒
幼兒都有著愛玩的天性,特別喜歡參與到角色游戲中,教師要讓幼兒在角色扮演中通過感知、體驗和模仿角色的良好行為習慣。如我班上有位叫鵬鵬的小朋友,進入幼兒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每次離園都不與教師打招呼,這是不良行為習慣的表現。對此,我組織了幼兒們玩“娃娃家”游戲,讓鵬鵬一個人待在“家”中,之后我到他家里做客,先敲門,鵬鵬問:“哪位呢?”“請進來!”“您要喝水嗎?”鵬鵬的這些話讓我感到驚訝,原來他還是懂禮貌的。之后我和他說了會兒話,了解了鵬鵬不是不愛打招呼,而是不好意思,所以我鼓勵他不要害羞,要勇于打招呼。當我離開他“家”后,鵬鵬也主動起身說:“再見!”通過多次的訓練,鵬鵬離開幼兒園以后都會主動給我打招呼,說一聲:“老師,我回家了。”同時,鵬鵬遇見其他人以后,也會主動打招呼。
三、一日活動,規范幼兒日常行為
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還要將具體的要求明確下來,包括良好的品德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等。要從情感教育出發,落實教育,在一日活動中滲透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第一,要開展“三輕活動”,讓幼兒說話、走路和放東西要輕,懂得要愛護公務,不能影響他人。第二,要開展“三凈”活動,即保持碗里、桌上和地上的干凈。進餐的時候,教師應要求幼兒遵守這些規定,并保持安靜,不能將飯菜扔在地上、桌子上。教師可以為每個幼兒準備一個“雜物盤”,讓他們把進餐棄物放到雜盤之中,確保桌面和地面的干凈,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第三,要開展“三好”活動,即在幼兒離開活動室之前,將玩具、椅子、凳子擺好,告訴幼兒要獨立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不會可以跟著教師和其他同伴學習,要長期堅持下去。第四,當幼兒午睡起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們進行穿衣和穿鞋自理能力比賽,讓幼兒的自理能力得到提升。第五,加強對幼兒的禮貌教育。要讓幼兒在看見教師、父母和朋友以后,應該主動問好,并與其他伙伴友好相處,待人要有禮貌,不能影響他人的學習和生活。教師要精心組織幼兒開展一日活動,并利用表揚、示范、鼓勵以及個別教育等方式,讓幼兒可以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家園合作,提升幼兒教育合力
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過程中,除了需要發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外,還要各方共同配合,尤其是要加強家園配合力度,確保教育效果獲得提升[2]。家園教育保持一致的步伐,并在形成共識以后,才可以促進幼兒真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園要定期與家長加強聯系與交流,幫助家長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意義。要將家園聯系欄的作用發揮出來,讓家長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能夠采用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將家庭教育的優勢體現出來,為幼兒帶來積極的影響。此外,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家長還要承擔起檢查和監督的職責,主動與教師做好配合工作,并發揮出自己的榜樣作用,讓幼兒有一個可以模仿的對象。家長要用自己的言行、思想觀念與文化修養影響幼兒,促進幼兒真正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結語
總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幼兒園、教師和家長等要切實提起重視,從幼兒的認知水平與心理特點出發,為幼兒作出正確的指導,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滲透對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要始終保持著足夠的耐心,給予幼兒更多的關愛,這樣才能為幼兒今后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麗敏.淺析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思路[J].中國校外教育,2015,(09):136.
[2]郝志敏.幼兒園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思考[J].才智,2015,(0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