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銀華
摘 要:建構游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但我們發現,我們在孩子們建構中的觀察和指導往往不受孩子們喜歡,表現為:你在孩子身旁觀察他們,他們顯得特別拘謹、緊張;當你遠遠離開他們,他們顯得特別輕松、自由。
關鍵詞:建構游戲;觀察;創造性;自由;自主
在幼兒園主題活動《我居住的地方》開展過程中,需要孩子們了解自己的家鄉,我們發放了調查表,因為我們的幼兒園離青洋高架不遠,孩子們大多居住在青洋高架周圍,他們的調查表上都繪畫了青洋高架。基于孩子們對“高架橋”有好奇心求知探索欲強,我們和孩子一起設計了建構游戲“青洋高架”,在游戲觀察中我們發現了孩子別樣的建構世界。
一、潛心觀察——看
案例:建構游戲“青洋高架”開始了,孩子們也忙開了,自由選擇材料,自主選擇游戲伙伴,我在墊子上找了個空地方蹲了下來,開始了我的觀察,遠遠地,我發現郭堯藝和姚易兩個人頭碰頭商量著什么,一會兒郭堯藝找來了兩根長方體的積木,和姚易一起把積木斜著架起來,嘗試了幾次,兩根積木總是架不穩傾倒,姚易找來兩塊小的方塊積木架在長的積木下方,他們左右擺放了幾次,還是沒有成功,這時郭堯藝拿起積木準備拿走。
策略:我走上前,問郭堯藝:“剛才你們搭了什么呀?”姚易回答我:“斜拉橋”。我說:“我遠遠看著還真像。”我接著問:“為什么拿走不搭啦?”郭堯藝說:“我們的‘斜拉橋架不住,老是倒。”我又問:“能再建構一次試試嗎?”看出我的好奇,姚易和郭堯藝再次把兩塊長方體積木架起來,還把兩塊小的方形積木也架在旁邊,沒想到這次成功了,我驚訝的問:“咦,這次成功啦。”他們倆也很是奇怪,又重新把兩塊長方體積木分開些,“斜拉橋”一下子又倒了,他們重新調整了兩根長方體積木位置,一次兩次,成功了。姚易和郭堯藝非常興奮,尤其是姚易,一個勁嚷嚷:“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們擺得太寬不行,靠得太緊也不行。”我為他們感到高興。
思考:在孩子們自主建構游戲中,有著孩子最真實的自我表現。觀察是教師指導游戲的一個前提準備,巧做“觀察者”,不是無目的觀察,不是置身游戲之外,而是巧用觀察,為指導服務。今天的游戲中,我在觀察時捕捉到姚易和郭堯藝的“斜拉橋”一次次嘗試沒有成功,我沒有急于去打斷他們的思路去幫助他們,而是等待性觀察,給孩子留有思考、想象和不斷探索的機會,當他們嘗試多次沒有成功想放棄時我再介入引導,這樣能更好激發和保護孩子游戲的興趣,讓孩子在寬松、愉快中自主地建構,同時在老師的有效引導下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潛心觀察——聽
案例:“青洋高架”大致建構完成,孩子們運用各種材料進行裝飾,我找了個角落蹲下來,這時陶子璇大聲招呼:“快來看我搭的。”只見蓋著木板的高架橋上放了一些綠色的線筒和旺仔易拉罐,他介紹說:“這是我設計的洗車噴水器,車子開到這個地方,水就噴出來把車子洗干凈。”他們在一起交談起來。
策略:游戲結束時的講評環節開始了,孩子們圍在建構作品四周,一起分享建構的樂趣,我讓孩子們大膽介紹“自己建構了什么”;講評其他小組的建構作品“最喜歡的作品”;“下次還想建什么?”“需要什么幫助”等等,陶子璇進行了介紹還被小伙伴評選為“最喜歡的作品”。
思考:游戲后的交流與分享是幼兒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建構游戲的深入開展以及建構水平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的游戲中,我通過觀察傾聽,最直接地了解到蔣艾勛、陶子璇等小朋友的建構想法和需求,為評價積累豐富的素材,所以在評價環節通過讓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創新的建構,使幼兒感受心靈交流的快樂,分享到成功的喜悅,同時給其他幼兒提供了分享和學習別人經驗的機會,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潛心觀察——問
案例:游戲開始一段時間了,陶子璇忽然走過來問我:“史老師,你坐的地方很空。”我回應他:“是啊,你有什么想法嗎?”他立即說:“我到這里來建構。”我問他:“你的任務完成了?”他回過身指著他建構的高架橋對我說:“這時我建構的轉盤高架橋,下面是商場。”我點點頭說:“真不錯!那你來這里建構吧。”他一聽,跑到材料框拿了很多長方體的長塊積木,先在墊子上疊高兩塊,在兩塊積木的兩邊各圍合起來一塊,接著繼續這樣加長,我觀察了好一會兒也沒有明白他建構的是什么。
策略:我走上去蹲下身子問:“陶子璇,你建構的是什么呀?”他回答我:“我建構的是隧道。”我圍著他的建構轉了兩圈,表現出很感興趣的樣子,他看了看我,一邊建構一邊給我介紹:“汽車都在下面開,我等一下把上面還要蓋起來。”我恍然大悟似的點點頭,問了一句:“你的隧道建構在路上還是什么地方?”他說:“我建構的隧道要連在高架橋上,史老師,你幫我拿點這樣的積木,好嗎?”我忙給他拿了一些他需要的積木,他對我說:“我要把隧道和我剛才搭的高架連起來,我爸爸就帶我從隧道開過,我知道的。”這時游戲時間要結束了,陶子璇看看自己沒有建構好的隧道,對我說:“明天我再來搭吧。”
思考:教師的觀察應貫穿在游戲的始終,但切記不要過早地向觀察對象進行提問。比如在陶子璇小朋友在建構過程中,我沒有為了了解他的建構意圖,就急于去問要搭什么,這樣,有可能會打斷他的思路,因為有時孩子尚處在擺弄、感知材料的階段,自己也不明確搭什么時,教師的一再催問會引起孩子的緊張,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在他建構了一段時間后,我以好奇的口吻向他請教,他沒有反感,還熱情給我做介紹,讓我了解他的想法,知道他的索道建構來源于他的生活經驗。從這我也感悟到:孩子在腦海中積累的感性經驗多,幼兒的建造能力、創造能力也就越強,建造出來的東西也就越豐富。
在建構游戲中,孩子的想法是奇特的,他們對物體的想象是豐富的,只有在觀察中,我們才能了解,才能發現。在觀察中,我們老師要學會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這樣你就能看到孩子無窮的創造力,看到幼兒的建構世界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