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國
【摘 要】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做“自媒體”,對于新聞素材的把關做不到全面嚴格,網絡新聞失實的情況也隨著愈演愈烈,造成受眾對媒體的權威性發出了強烈的質疑。傳統媒體作為更具公信力的主流媒體,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對新聞真實的堅守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聞真實 傳統媒體 新媒體時代 虛假新聞
近年來,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打破了原有的媒體格局,隨著傳播渠道發生的變化,傳播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傳播的內容也更加多樣化,網絡逐漸成為了大眾首選的信息源,新媒體也以此來弱化傳統媒體的優勢,挑釁著傳統媒體的主流地位。
然而機遇的背后暗含著巨大的挑戰,就在新媒體風起云涌的同時,自媒體泛濫成災的情況相繼出現,新聞失實的問題愈加嚴重。傳統媒體作為新聞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絕不能成為網絡虛假信息的跟隨者,而是更應該做好新聞把關人,重提對新聞真實的堅守,原因主要可分以下三個方面來論述。
一、拒絕為網絡虛假信息推波助瀾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在不斷地加快,個別傳統媒體對于一些沒有經過任何核實的網絡信息進行播出、刊發、報道的情況,導致假新聞迅速得到擴散。2016年春節后,“上海姑娘逃離江西農村”(2016年2月7日)的事件成為輿論熱點,利用城鄉差別作為槽點,網絡上當事人的不斷發聲,在網絡上迅速引起熱議。關于本次事件的首篇報道為華西都市報官方微博發布的《女孩跟男友回農村過年,見到第一頓飯后想分手》一文,消息來源為2月6日網友在某論壇的發帖,大致內容為:姑娘本人為上海人,家庭條件居于小康水平,談了一位江西農村的男朋友。春節期間共同回男友所在的江西老家過年,由于飯菜與想象中的相差一百倍,接受不了,做出了分手的決定。這篇報道并沒有對網絡素材進行確認,而是直接進行了編輯發布,并引發大量媒體跟風轉載。但在此過程中,部分傳統媒體記者經過初步的核實,從照片和文字信息等一些細節察覺出多處存在虛假,發出質疑。直到2月21日,《江南都市報》刊發了文章《“上海女逃離江西農村事件”:假的》,澄清了“上海女逃離江西農村”事件從頭至尾均為虛假內容,引起一片嘩然。《江南都市報》雖然沒有在第一時間成為網絡熱點的跟隨者發布相關報道,但14天后的全面澄清,不僅表達出了傳統媒體對社會新聞真實性的堅持,也使網絡輿論回歸到正確軌道當中,體現了傳統媒體對社會輿論的引導把控能力。
在網絡虛假信息泛濫成災的情況下,個別傳統媒體不加核實地傳播,只看重新聞的實效性,對于新聞的真實性并沒有嚴格把關,為網絡信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給受眾和社會都帶來了很嚴重的影響。
二、新聞真實仍是傳統媒體生存王道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行業面臨著或長或短時間的震動和洗牌,一些傳統媒體人盲目地追求發行量、收視率、收聽率與點擊率,而置傳統媒體的公信力于不顧。如《新文化報》在2013年爆出《長春老人菜市場暈倒 178人無視跨過,僅有1人施救》的新聞。此文一經播報迅速引起輿論的爆炸,引發大量網友議論,甚至得出“世風日下、人情冷漠、道德淪喪”的負面結論。經過詳細的調查發現,新聞中提及的事發現場的監控畫面居然是特殊處理之后才被放到網上的,視頻內容并沒有真實地反映事件本身的情況。此媒體雖然一時間提升了關注度并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這樣不負責的做法讓整個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受到了巨大的損失。
2016年,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發布了一篇《媒體與公眾關系調查報告》。調查顯示,目前在受眾群上,傳統媒體仍略勝一籌,但新媒體正在“迎頭趕上”,尤其是新媒體的使用頻率極高。對于新聞信息的獲取上,新媒體憑借方便、快捷、信息海量化,獲得受眾的更大使用權。但在重大新聞和突發事件的報道中,受眾對不同媒體的信任度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傳統媒體獲得受眾的支持率要高于新媒體四十多個百分點。這一調查結果說明 “新聞真實仍是傳統媒體生存王道”。傳統媒體作為新聞事業的根基,一次又一次地不斷受到媒體發展所帶來的沖擊,但我們確信新聞界的業態將是多種媒體形式并存,傳統媒體一定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時代在變,但成功的法則不會變。媒介變革只是為傳統媒體從業者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但對于傳統媒體來說,發展的根本立足點依舊是堅守新聞真實。
三、真實性永遠是新聞的生命力所在
新聞的本質是源于新聞事件自身的發展。真實性乃新聞之本,是新聞的生命力所在。近年來網絡上的虛假新聞層出不窮,媒體行業的公信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一些自媒體企圖通過轟動的標題來渲染事件的發展,更有甚者不顧社會的安定有序,為了一己私利制造假新聞來博取眼球,讓人唏噓不已。
實際上,新聞失實與網絡發展并沒有什么必然關系,網絡也并不是新聞失實出現的必要條件,只不過網絡信息傳播的快速性、即時性給虛假信息提供了傳播的瘟床,讓大量的虛假信息通過互聯網快速傳播,進入到公眾的視野中,擾亂公眾對信息的辨識能力,進而讓公眾對任何信息都產生半信半疑的態度,最終造成媒體失去公信力。
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傳播領域就更需要傳統媒體堅守新聞真實性的原則,無論傳播環境有多大的變化,堅守新聞真實性永遠是新聞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
結語
現如今,傳統媒體仍是公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這就要求傳統媒體要從自身杜絕對虛假新聞的傳播,不為虛假信息的傳播帶來任何機會,掐斷造假的源頭;同時,在挖掘出新奇事件的同時,也要進行大量的考察、核實,經過嚴格的甄別后才能將新聞傳播開來,切勿為追求新聞熱點,過分追求轟動價值而盲目從自媒體環境中取材,跟風報道,造成虛假信息影響的擴大化。
傳統媒體對新聞真實的堅守不僅是為媒體行業樹立新風,從而建立更為強大的公信力,更是努力做好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擔當起媒體應有的責任。(作者單位:鐵嶺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