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雍+張玉賢+毛方+李蕓
摘要:針對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以機械類專業《機械工程檢測技術》課程為對象,分析了本課程的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對機械工程檢測技術教學改革有所啟示與幫助。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機械工程檢測技術;教學改革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地方高等職業院校,學校一直堅持立足衢州、面向市場、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機械工程檢測技術》是我校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一門職業能力核心課程。該課程涵蓋壓縮機檢測檢驗等內容,通過該課程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后繼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特別是我院與開山公司合作創建開山學院,培養壓縮機方向的專業技能人才,許多畢業生畢業后直接到壓縮機制造企業工作,所以《機械工程檢測技術》課程對于我院機械專業的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本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差,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由于課程的理論性、專業型較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所以,在大部分的教學中,老師占主體地位,主要的授課方式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方,再加上高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較弱,所以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普遍不高。
(2)課堂氛圍不夠活躍
由于本課程內容相對枯燥。高職的學生由于其基礎較為薄弱,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也較差,導致上課時,師生課堂互動性不足,課堂氛圍稍顯沉悶。甚至有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
(3)考核制度不完善,教學效果不理想
現在課程的考試內容大多就是教師在課堂講授時使用的PPT課件,臨近期末的時候還會組織幾節復習課。這樣就使學生有機可乘:平時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講甚至曠課,一到考試的時候就“臨時抱佛腳”,猛抄或復印其他同學的筆記,這樣他們也能過關,有些時候甚至比上課認真聽講的同學考的分數還要高。這樣就導致學生不重視日常積累,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4)實訓教學內容較少
壓縮機的檢測涉及到溫度、流量以及壓力等多個參數,但是由于目前實訓室只有通用的檢測工具而缺少壓縮機專業檢測設備,因此學生只能進行常規的壓縮機機械檢測,不能對壓縮機整個系統進行檢測,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二、本課程教學改革
(1)教學手段改革
改變傳統的單獨使用PPT講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投影設備、視頻音頻等多種教學設備,利用圖片和視頻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方式給同學們介紹了各種壓縮機檢測技術的有關知識以及檢測技術在工程實際中的具體應用等知識,使課程內容化難為易,變繁為簡,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而且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教學內容改革
目前傳統的課程設計及單元設計都依附于教材,教師的講授進度一般按照課本章節的順序進行。而《機械工程檢測技術》課程教學內容較多、理論公式繁多、學時偏少、實踐性較強等特點,我們在深度分析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壓縮機檢測特點的基礎上,按照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對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化。詳細講解重點與難點,如壓力、溫度、流量的測量以及指示圖的錄取等,并配以課堂討論、作業和實訓,以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3)實訓教學改革
高職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高水平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設備的支持,而且這些教學環境必須與企業真實工作場景相似,因此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條件下讓學生接觸到更多工作場景就顯得尤為重要。與企業密切合作,打造更多更真實的工作場景有助于學生技能的掌握,也是對實訓條件的極大改善。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教研室已具備壓縮機整機及機頭部件等配套設備(主要由開山集團捐贈),方便學生進行觀察、拆裝、繪圖等操作。對于本課程實訓環節缺少專業壓縮機檢測設備,我們與衢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中心合作成立校外實訓基地,充分利用該中心的壓縮機檢測設備。該中心具有一套完整的壓縮機檢測系統,其中動力裝置包括1000kW三相穩壓電源、配電柜、315kW級壓縮機變頻驅動系統、220kW級壓縮機變頻驅動系統、110kW級壓縮機變頻驅動系統、22kW級壓縮機變頻驅動系統組成。相關檢測設備有:噪聲統計分析儀、振動檢測儀、玻璃溫度計、精密壓力表若干,已有設備能對活塞式壓縮機主要參數進行采集,滿足我們教學實訓使用。
(4)改革考核方式
改變傳統課程期末考試判定成績的考核方式,完善平時成績的考核標準。要以項目完成情況為主要考核指標,小組間進行評比,控制優秀比例,被評為優秀的小組成員均有加分。同時結合出勤情況、課堂紀律、項目中擔任角色、作業完成情況等酌情加分。改革后的課程,要降低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加大平時表現的成績比例,使學生重視日常學習,端正學習態度。
三、結論
機械工程檢測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教學改革的探討,我們改進了教學手段,整合優化了教學內容,豐富了實訓操作,完善了考核方式,增加了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清. 《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信息, 2008,17:500.
[2]吳耀宇,劉冬敏. 高職院校《機械工程測試技術》課程中的實例教學[J].中山大學學報, 2010,(4):126-128.
[3]宋娟,方楠. 機械工程檢測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1,19(2):105-106.
作者簡介:姜文雍(1982-),男,浙江衢州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