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耘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都是天真浪漫,愛說好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特別容易分散。在課堂上,經常會玩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做小動作,講小話。這些行為導致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學習成績不理想,影響學習,為此老師批評,家長責備,他們上課時像是被捆住了手腳,束縛了思維,完全處于被動地位,一堂課下來又苦又累,使他們從一開始就產生厭學情緒。長此以往,形成大面積的后進層面,日積月累,延誤孩子的一生。如果我們一年級的老師,能夠讓孩子們一上學就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培養起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對孩子們來說,將受益匪淺。記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才會端正學習態度、努力學習,最終學習才會有收獲。在多年的教學中我認為要培養好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興趣要做到以下五點。
一、創設情景,故事開頭,營造濃郁有趣的課堂學習氛圍
六七歲的孩子,剛走進學校開始學習文化知識,還沉浸在童話故事的世界里。腦袋里想象著小動物們的活動。他們很愛聽大人給他們講一些小動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課,根據教材的內容,自編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樂,從講故事開頭,創設一種情景,再進行一組富有啟發性的提問,來導入新課。我們學校每個班級都有六十個學生左右,單靠教師控制課堂紀律,教學秩序難以維持。但一說到講故事,教室立刻安靜下來,小朋友們個個豎著耳朵聽講。故事講完了,孩子們還沉浸在故事里,動腦筋為故事里面的小動物想辦法解決困難,解答問題。小故事營造出了濃郁的課堂學習氣氛。例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時,編了一段這樣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約好,一起到森林里給小松鼠慶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車,他們一大早就到車站,買好車票。小牛的座位號是5,小山羊的座位號是9。過了一會兒,小猴司機開著中巴車來了。小猴司機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給他們說,誰的座位號數大誰就先上車。小牛和小山羊都還沒有學過比較兩位數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辦。他們想回去問問小狗,可時間又來不及了。小朋友,你們能幫幫小牛和小山羊嗎?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積極性很高,誰都想幫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師及時加以引導,學生很快地學會了兩位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二、利用多媒體展示,激發學生獲取信息和學習新知識情感需求
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圖文聲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不但能強化學生的記憶,而且還給學生展現出無限的知識空間,激發學生獲取信息和新知識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學習“10的認識”的課堂上,教師簡單地操作鍵盤,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跳出“1”、“2”、“3”、“4”、“5”、“6”、“7”、“8”、“9”,同時出現畫外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師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了。教師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10的認識。”
三、有意識用游戲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然后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后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小貓釣魚》一課時,先讓學生觀察貓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態,再讓學生戴上小貓的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四、動手操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學科的特點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因此在教學中應征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愛動的特點,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具進行直觀教學,并且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擺一擺、拼一拼、摸一摸、說一說、畫一畫等實踐活動,自己通過動手操作積極的去探索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交流中發現有趣的好的方法,形成更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樣一方面滿足了學生動手動腦和求知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使他們更深刻的理解了數學知識,充分的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五、給予恰當的表揚評價
榮譽感可以強化學習興趣。小學生的榮譽感特別強,其學習興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通過學習所獲得的社會效果。他們常常由于獲得好成績受到老師、家長、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贊賞而引起榮譽感,為保持已獲榮譽而更加努力學習在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正確、恰當的表揚。在學生回答問題時,眼睛注視著他們,以一種期待的眼神鼓勵他們大膽發言。要注意不失時機給予表揚、鼓勵,哪怕是一句表揚的話、幾個鼓勵的掌聲、一朵小紅花,都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待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應適當降低標準,側重表揚,鼓勵其進步。表揚是教師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的具體體現,也是保持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潛能的重要手段。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不斷鉆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研究教法學法,精心設計課堂結構,以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為先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變“被動”為“主動”,“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達到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最佳效果。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