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珍+顧娟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5)
摘 要: 本研究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歷史沿革進行梳理,對鹽城市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并進一步討論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大學生創業教育 教育實施建議
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形勢大好,但大學生就業形勢卻依然嚴峻。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多次強調要“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顯示,創業與深造是穩定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創業教育是國家長期和個人終身受益的事業,高職院校加強創業教育,促進大學生走上自主創業之路,可以有效緩解就業難問題,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本研究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歷史沿革進行梳理,以鹽城市兩所公辦職業院校為研究對象,調研鹽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討論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鹽城市大學生創業教育
2004年7月,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文,要求在全國37所高校進行以SYB項目為中心內容的創業教育,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全面開展。江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于2007年,目前已重點建設了40所省級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校、驗收了50個省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實施了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28萬項[1]。
2013年鹽城市啟動“鹽城青年創業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培育和扶持青年創業項目。同年10月,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鼓勵全民創業的意見》,鼓勵科技人才和大學生創業。2014年鹽城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鹽城市高層次人才創業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2015年中共鹽城市委市政府印發《鹽城市“515”人才引進三年行動計劃》,大力集聚和激勵高層次人才來鹽創新創業。
二、鹽城市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現狀
目前鹽城市有江蘇醫藥職業學院、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明達職業技術學院(民辦)3家高等職業院校。本研究選取兩所公辦職業院校為研究對象,調研其創業教育現狀,結果如下:
1.鹽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取得的成績。
一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持續推進,構建了各具特色的創業教育模式。江蘇醫藥職業學院制訂《關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逐步形成了“課實賽服”四平臺,實踐“五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按照不同專業群特點設置創新創業課程,將創辦企業方案和創新產品、工藝、流程等設計引入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社會實踐等環節,實施全方位教學改革,形成了集“創業認知、創業體驗、創業模擬、創業實戰”于一體的“四層遞進式”創業教育體系。二是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斷完善。面向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基礎課、公共選修課程、創業實踐課,將創業理念滲透到教學中,并改革教學手段、方式、方法,倡導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思維。三是創業實踐平臺建設不斷加強。江蘇醫藥職業學院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依托專業建設,成功開展多項大學生創業項目,并與城南新區合作共建第一個校外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香園西苑健康小屋,對外開展居民健康服務;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完成大學生科技創業園建設項目,為大學生提供了集校企合作實體公司、合作企業工作站、教師工作室、入駐基地法人企業、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站、大學生創業項目孵化于一體的創業訓練基地。四是創業教師水平不斷提高。一方面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專職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并通過組織培訓、企業鍛煉等途徑不斷提升了其師資水平,另一方面外聘具有實踐經驗的創業成功人士、企業家和專業人士作為大學生創業導師,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分享創業經驗等形式,參與創業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五是創業氛圍逐漸形成。制定大學生創業專項管理辦法,為大學生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組建創業競賽活動平臺,開展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如積極組織師生參加省市創新創業大賽,培育優秀創業項目,激發學生創業熱情。
2.鹽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是創業教育重視不夠。沒有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統籌全校創業工作,把創業教育作為就業指導的補充,作為解決學生就業困難的一時之舉。二是創業教育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創業教育師資專業性不強,沒有專業的創業教育教師,主要由學生管理人員、輔導員和思政教師授課,缺乏嚴格的創業教育系統培訓和創業實踐經驗。三是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不合理。創業教育多由團委、就業部門負責,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務部門和學科專業對于創業課程教學并不重視,一方面缺乏專業的課程和有針對性的教材,教材多效仿本科院校編寫而成,沒有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的專業和崗位特色,另一方面課程內容以創業意識、創業政策為主,對創業素質、創業實踐等內容涉及較少。四是創業實踐平臺建設不夠完善。高職院校現有的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數量不多,創業地基的發展和運行情況不是很好,只有少數學生在進行創業實踐,而且能夠真正參與到學生創業實踐中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做到系統化和常態化。
三、鹽城市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實施建議
2016年12月,中國人民大學首次發布的《2016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顯示,我國在校大學生中九成有創業意向,其中近兩成有強烈創業意向。創業教育需求強勁,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鮮明的職業性和應用性,開展應用型、立竿見影的創業教育更具天然優勢。
1.轉變創業教育觀念。
創業教育就是要實現學生被動就業觀念向主動創業觀念轉變,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職業的選擇。各高校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同時,加強創業意識的培養,把創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融入教學中,把創業教育的思想滲透貫穿到高校教育的全過程中。
2.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一是選拔具有先進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優秀教師組建創新創業指導教研室,側重創新創業基礎理論和學科前沿等的知識講授;二是聘請熟悉創業及有創業經歷的社會名家、有創業實踐經歷的優秀校友擔任兼職創新創業教師或創業導師,承擔一定授課任務,開設講座、開展案例討論和創業實務指導等;三是制訂創新創業課程的培訓計劃、職稱評定、科研經費等優惠政策,大力提高創新創業教師的業務能力。
3.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包括對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和創業知識與技能的全面培養。《2016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表明,當代大學生十分看重大學專業知識對于創業的價值,報告建議,高校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群體,提供各有側重、更加精準的創業教育。高職院校要把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結合專業教育實際,有針對性地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特別是要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將創業課程融入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程中,使創業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方面。此外,還要突出創業實踐教育環節,通過開展創業調研、企業走訪等活動,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產初步融合。
4.搭建多樣化的創業實踐平臺。
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課外創業實踐活動,通過實踐積累創業知識、培養創業能力、樹立創業信心。認真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計劃項目;組織師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活動,遴選、培育優勢項目,通過大賽使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大學生牽手對接企業,爭取創投機構認可,獲得政府支持政策,推進創業項目的落地實施;推進大學生創業園和實踐基地的建設,建立全方位、階梯形的大學生創業孵化服務體系。
5.營造創業氛圍,提供創業扶持。
自高校實施創業教育以來,國家相關部委和地方政府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支持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文件,營造創業氛圍,提供創業扶持。學校要通過加強創業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樹立一批大學生創業典型,激勵大學生立志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努力營造和諧創業環境和良好氛圍,開發創新創業潛能。現階段大學生創業實踐面臨不少挑戰,其中制約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兩大阻力因素是大學生創業者資金和經驗不足。學校要通過短信、微博、微信和移動互聯平臺等廣泛宣傳各項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引導大學生用足用好政策。
參考文獻:
[1]沈健.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建設——江蘇的理解、實踐與構想[J].中國高等教育,2015(17):11-13.
[2]蔣禮文,李景國,丁威.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回顧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04):90-93.
[3]肖艷暉.對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史的考察性回顧[J].科技創業月刊,2011(06):17-18.
[4]江蘇省人社廳.以四項行動 培創業樂土——江蘇省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實施回顧[J].中國就業,2016(05):8-11.
[5]中國人民大學.2016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R].2016.
[6]麥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R].2016.
鹽城市社科應用研究立項課題“鹽城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課題編號:16skyy4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