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秋華+包國萍+左疆萍


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干預對緩解青年期乳腺癌術后患者的影響。方法 對30例青年期乳腺癌患乳切除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分別于術前和出院當天給予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心理測評。結果 干預前患者SAS、SDS得分顯著高于國內常模(P<0.05)。干預后患者SAS、SDS得分明顯低于干預前(P<0.05)。結論 心理干預可有效緩解青年期乳腺癌術后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狀態,促進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乳腺癌;患乳切除;焦慮;抑郁;心理干預
乳腺癌發病率已居女性惡性腫瘤之首,是14~54歲婦女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正在以5%~20%的發病率遞增且日趨年輕化[1],多數學者建議及早手術治療乳腺癌。乳腺癌患乳切除手術破壞了女性特征,特別是年輕女性形體改變,導致患者出現情感障礙,許多患者存在焦慮、緊張、抑郁、自卑等負性心理,進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甚至對戀愛婚姻家庭產生嚴重后果[2] 。2013年 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乳腺患乳切除患者予以積極的心理干預,負性心理狀態得到了改善,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科接受乳腺癌患乳切除患者30例,納入標準:①均為女性,年齡20~35 歲。②所有受試對象均經鉬靶照射、細胞穿刺、病理等檢查確診,且不伴有其他惡性腫瘤和嚴重并發癥。③意識清醒,無精神、意識障礙的患者。④能夠獨立完成閱讀和書寫工作。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下15例,本科11例,碩士及以上4例,乳腺癌Ⅱ期 9例,Ⅲ期13例,Ⅳ期 8例,患病位于左側17例,右側17例。醫療費用形式:自費 6例,公費 19例,醫療保險5例。
1.2方法
1.2.1心理干預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能夠在良好護患關系基礎上對患者病況進行告知:與此同時,在與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過程中一定要掌握說話藝術,要時刻觀察病患面部表情,且能夠對患者的性格、思想以及文化程度、家庭環境等因素有一定了解,且在此基礎上采取合理方式告知患者,能夠避免患者出現情緒上的過激反應[3]。②對于患者認知方面的干預:因護理人員同患者之間進行了深入溝通與交談,且對患者所存在的擔憂進行詳細解答,且能夠使患者在心理上更加輕松,對手術不再恐懼。③對患者情緒方面的干預:向患者講解情緒與疾病的轉歸關系,機體長期處于焦慮或抑郁狀態,可致免疫功能下降,機體抵抗力降低,不利于機體康復。通過交談,幫助其樹立樂觀的生活態度,提高控制自身負性情緒的能力。④鼓勵該病病友之間相互交流,彼此傳授康復心得,做到互幫互助、互相支持,齊心戰勝該病。⑤從家庭方面給予幫助 對于患者心理存在的問題家屬應充分重視,如對患者所擔心的形體問題,則可以勸其整形或者塑體等方法,以此彌補術后存在的影響。根據患者心理存在的問題,家屬應與患者進行實際的溝通,給予其心理上的疏導,對其實際情況要進行理解和支持。
1.2.2心理狀況評測方法與標準 可采取國際上較為流行的心理狀況評測體系。通過計分得分的方式,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測。如果所評測的結果與標準值存在一定差異的話,那么患者在心理狀況上存在嚴重問題,如果與標準值相差不大的話,那么通過普通的心理治療即可。進行評測可以在患者術前進行測評,且在出院之后,醫院也會對患者進行二次測評,能夠對患者的實際情況有一定了解。
1.2.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在本文研究中共對30例患者進行了心理護理干預,且對于患者之前所出現的焦躁、抑郁心理情況均有明顯好轉,且在治療方面能夠積極配合,對患者早日康復有一定積極作用。分別于3個月,6個月隨訪,30例患者日常生活均能自理,無嚴重心理障礙。
2.2干預前30例患者SAS、SDS評分與國內常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干預前、后患者焦慮抑郁發生率及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乳腺癌作為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手術仍是治療乳腺癌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法,青年期患者術后由于形體的欠完整,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從喪失信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功能紊亂[5]。另一方面,手術破壞了女性的第二器官的完整性,從而擔心失去乳房造成身體外形的障礙.甚至對戀愛婚姻家庭產生嚴重后果.因此青年期乳腺癌患乳切除患者易出現焦慮等嚴重的心理問題。本研究顯示青年期乳腺癌患乳切除術前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高于國內常模[6](P<0.05),說明青年期乳腺癌患乳切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衛生問題。經過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焦慮、抑郁發生率及評分與干預前均顯著下降(均P<0.05。說明心理護理干預有效降低了青年期乳腺癌患者術后的焦慮和抑郁的程度,對提高青年期乳腺癌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醫患關系的角度來說,能夠在患者身體上給予治療,且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從心理上給予支持和幫助,能夠幫助患者積極的面對疾病所帶來的影響,能夠從中積極的得以恢復,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命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方瓊,吳蓓雯,歐怡潔,等.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現況調查[J].外科理論與實踐,2010,15(5):508-510.
[2]郝會芬.乳腺癌根治術后的護理措施及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206-207.
[3]鄭梅英,柏麗琴,石春陽.心理護理在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3):800-802.
[4]牛效敏.膀胱癌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3):573.
[5]劉曉偉,孟慶蘭,李鑫,等.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心理護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131-132.
[6]萬國英.程雪梅.心理護理干預對緩解晚期前列腺癌去勢患者焦慮抑郁狀態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4,15(3):96-97.
編輯/高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