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得到快速發展,網民數量躍居世界第一。網絡輿情作為網民的集體情緒,逐步開始走進公眾視野,受到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的高度關注。到了互聯網+時代,由于網絡傳播速度快、傳播內容廣、傳播主體匿名自由、傳播渠道開放多樣等特點,網絡輿情持續發展和活躍,輿情管理與處置日益復雜。尤其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作為網絡“原住民”,成為網絡上的優質客戶資源,成為移動新媒體的“寵兒”,他們的發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如何有效應對學生網絡輿情,根據多年的實踐探索,筆者認為必須牢固樹立“圍繞學生、關心學生、服務學生”的工作宗旨,按照“543”(五個重點、四種方法、三級支撐)的工作模式,逐漸形成富有針對性、時效性、典型性的工作指向,對于做好當前和今后高校學生網絡輿情應對工作大有裨益。
一、網絡輿情應對的五個重點
1.意識形態方面
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是社會政治安全的前沿陣地,具有極端重要性。高校要準確把握當前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始終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在輿情應對中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增強“四個自信”,堅決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2.涉恐涉暴方面
高校要充分認識當前社會三期疊加的嚴峻形勢,深刻認識分裂和反分裂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尖銳性,在輿情應對中密切關注涉恐涉暴信息,嚴厲打擊涉恐涉暴行為。
3.民族宗教方面。
高校要深刻認識做好網上涉民族宗教問題言論處置引導工作的重要性,加強正面宣傳引導,擴大正確民族宗教政策的聲音,加強網絡平臺管理,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和輿論氛圍。
4.社會熱點方面
高校是社會的晴雨表,大學生是社會的敏感神經元。雖然他們處在相對封閉狀態的校園,但普遍敏銳地關注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熱點和個人在社會中生活的未來空間。在輿情應對中,要教育引導學生系統、全面、客觀、理性地認識自我、認識社會,防止以偏概全、隨波逐流。
5.學生利益方面
隨著依法治校的扎實推進,學生主體意識的凸顯,學生和學校之間的利益關系較為敏感。在處理學生管理事務時,高校要注意依據的恰當、程序的正當、結果的適當,以免利用網絡引起紛爭或事端。
二、網絡輿情應對的四種方法
1.教育與管理相結合
高校要積極開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課程、開展獨具特色的網絡活動、提供豐富多樣的網絡資源,認真組織“綠色網絡、文明點贊”活動,定期組織網絡安全培訓工作,教育引導學生明辨是非,使學生從剛入校就樹立安全用網的意識,自覺養成文明上網的習慣。此外,高校要制定出臺大學生網絡文明安全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網絡身份管理制度,規范和加強網絡管理。
2.引導與監督相結合
當前,網絡傳播、網絡事件、網絡應對日益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新常態,網絡的虛擬化、符號化及模糊化最易導致網絡傳播內容的失實和事態的升級,最易受制網絡推手和不法分子別有用心的操持,所以在輿論形成發展過程中必須有引導監督機制的參與,這樣才能保證網絡活動健康有序的發展。
3.網上與網下相結合
網絡輿情處理,重點在網絡,難點在網下,關鍵要二者結合。工作中不僅要重視網上工作,更要關注學生日常課上課下的思想、學習、工作、生活,有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素質拓展、困難資助、心理輔導、就業指導等工作,增強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樣,學生就會多一些努力,多一些進取。
4.技術支持與人文關懷相結合
網絡輿情處理需要專業技術的支持,更需要情感的互動,人心的關懷。技術支持是物的保障,人文關懷才是心的融通。在現實工作中,我們也經常遇到一些棘手問題,因為彼此溝通不暢容易產生誤會、引起麻煩、造成惡果。高校一方面要積極迎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挑戰,另一方面要繼續保持和發揚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勢,通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細致工作主動消除疑惑、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理順學生情緒,培育健康心態。
三、網絡輿情應對的三級支撐
1.組建“收錄員”,做好網絡輿情收集工作
注重網絡輿情收集,是做好輿情應對工作的前提。高校要依托計算機專業老師、專職輔導員、學生骨干,研發簡單實用的相關軟件,運用信息技術加強網絡輿情收集,由計算機代替人工擔當“收錄員”,全天候24小時對涉及學校、學生的網上信息進行檢索,全面系統地構建起學校和學生互通信息的快速通道。
2.組建“分析員”,做好網絡輿情研判工作
注重網絡輿情分析,是做好輿情應對工作的基礎。面對收集到的網絡輿情信息,高校要高度重視,安排專門人員及時向相關方面反饋,對反映的問題在全校范圍內進行核查,科學分析研判輿情發展走向,根據核查結果和發展走向建立整改臺賬,實行責任到人、銷號管理。對于學生不明情況的,要立即通過網絡媒體進行情況通報,讓學生充分了解事實真相;對于工作存在不足馬上能夠解決的,要立說立行即知即改,讓學生切實看到工作的變化。
3.組建“引航員”,做好網絡輿情引導工作
注重網絡輿情引導,這是做好輿情應對工作的關鍵。高校要加快“手機客戶端+微博+微信+門戶網站+網絡視頻頻道+校園手機報”為內容的“六位一體”校園新媒體矩陣建設。通過校園新媒體組織構架、教育培訓、監督管理,弘揚正能量,時刻使學生在上網過程中能夠形成正確的自我判斷,讓網絡帶給學生溫馨和安全。新媒體平臺要注意結合學生學習、活動、生活實際厚值學生的理想信念,切準學生的思想脈搏,發掘學生的興趣愛好,讓網絡真正成為助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能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