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杰
摘 要: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生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可以用以下幾種途徑來培養,那就是:創設情境,喚起熱情;引導探究,獲取答案;小組合作,齊心協力;勤于反思,總結歸納;拓展空間,延續深入。
關鍵詞:小學科學;探究;能力;研究
科學教學的基本過程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參與認識自然事物及應用所學獲得知識,大膽自主探求和應用知識。要做到有意識地與學生同玩同樂,學中玩、玩中學,既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又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探究科學的方法,就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創設情境,喚起熱情
兒童來到世界之初,便有一種探究潛能,他們對身邊的事物或現象既熟悉,卻又不甚了解,他們對這些事物或現象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此時我們需要誘發他們的探究動機,開發這種潛能,激發兒童的探究欲望。因此,在小學科學實驗中我們應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通過設“疑”引趣,以“志”激趣,讓學生產生一種追求新知、探索創新的積極情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能力。
二、引導探究,獲取答案
教師要選取恰當的生活實例和現實情景,經過一定的處理和控制,突出要學習的問題。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中,能很快發現核心問題,并產生探究的興趣。如在上《食物中的營養》了解淀粉的特性一課時,我事先準備了一張用米湯寫好字的紙,告訴學生老師有一封“無字天書”誰來讀讀。當學生展開時發現是一張“空白”紙,在學生疑惑之時,我告訴學生我有辦法讓字顯現出來,當學生看到我用棉簽沾過的地方現出了字跡時,非常好奇,通過這個情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促進了學生情感的發展。
三、小組合作,齊心協力
合作學習是小組成員之間積極地、互動的、互助的一起學習。使學生在合作中懂得協作的重要并在其中獲得成功、得到快樂。滲透“合作”的思想,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注重團結協作和探究實踐,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又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同時培養合作意識和能力。如在《點亮我的小燈泡》一課時,用小組合作的辦法,把小燈泡點亮,并要求把小燈泡連接的方法畫在科學記錄本上。
四、勤于反思,總結歸納
在教學中我也發現,每次學生探究后都有許多話要說,而學生對各種現象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這樣就激起了許多“矛盾”。如,學生認識空氣后,可以思考:是什么污染了空氣?我們所在的小區里,有哪些東西污染了我們的空氣?你是如何知道的?你能舉出一些例子來嗎?我們小孩子是否應該關注空氣的污染情況?還可以與其他學科整合,讓學生寫一個關于乘坐熱氣球去看望朋友的故事。
五、拓展空間,延續深入
引導學生注意未解決的問題和發現的新問題,鼓勵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改進探究方案并重新思考問題,這樣不僅活躍學生的思維,開闊思路,也促進學生養成屬于“求異”的思維習慣,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梢允顾麄償U大知識面,發展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獨立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及自主探究習慣。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可以通過拓展實驗空間,進行科學小制作比賽,指導學生進行有創意的小發明創造,撰寫科技小論文等。通過這些活動,能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發展興趣特長,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對同一問題,學會全方位、廣角度、多途徑去分析思考。這不僅撞擊了學生的創造靈感,也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
總之,小學科學課程是為了全面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而探究性實驗教學,重在探究,學生是探究主體;貴在引導,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該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有效的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培養探究的欲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引領學生真正做到格物致知。
參考文獻:
[1]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
[2]蘭本達.小學科學教育“探究——研討”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