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友誼
摘要:本文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目標出發,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結合教學實際,嘗試布置開放性作業,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英語學習中,親身經歷合作學習和知識建構的過程,從而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開放性作業;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一、問題的提出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嘗試、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主動實踐等方式培養和發展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作為教學過程基本環節之一的作業布置,是實現課程目標、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也是促使學生認知、能力、情感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布置開放式作業的方法,即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為學生設計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的作業,使課外作業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目的。課外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和補充,對于學生理解、鞏固和深化課堂教學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提高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和布置課外作業時,應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應在課外作業的設計上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嘗試了布置開放式作業的做法。
二、開放性作業的教學案例和反思
1. 利用教材布置開放性作業
人教版教材中的project板塊屬于開放新的探究學習活動,這一板塊位于每個單元的最后,提供與該單元話題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基于所給定材料,運用英語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調查訪談等形式完成一項任務,最后呈現學習成果,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人教版教材選修課本7 Unit 1 的主題是Living well, 圍繞“殘疾”,“殘疾人的生活”展開的,介紹殘疾人積極進取的生活。Project 的題目如下: In some countries there are special schools where disabled and able-bodied students learn together. These schools are specially built so that all students have access to every part. They also have special equipment for students who need it and the school employs extra assistants and teachers who have been trained to work with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For this project you are going to design a school where disabled students can get the same education as their fellow able-bodied students. Describe what the school would be like and what special equipment and teachers it would have. You can draw a plan of your school if you wish.
學生們拿到任務,對于要自己設計一所特殊學校這一重要角色感到萬分榮幸,他們興致勃勃地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具體如下:
A 成立小組,確定任務及所需信息
B 制定計劃及安排時間
C 查找資料,收集信息,調查,討論,定稿
D 選信息,完成作品
E 展示成果
F 評價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
在這一過程中,“學習不是被動的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鐘志賢、徐洪建,2000)。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利用課內課外的時間,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自主探究,查閱文獻,收集資料,撰寫文章,交流匯報,介紹成果,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培養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2. 布置開放性作業進行詞匯學習
開放式作業要打破作業內容和形式的封閉性,要突破單純注重知識和智力的局限,就不能拘泥于教材,而應根據教材拓展延伸,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靈活多樣,特別要重視小組的集體學習。在詞匯學習方面我也開始嘗試布置開放性作業。
當前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過于注重講解單詞詞義和用法的現象,這樣做往往費時低效,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并在交際中運用所學詞匯。“在產出詞語時,他們所用的都是一些核心詞匯,語言顯得單調;詞匯產出能力不足和主動性詞匯缺乏使他們無法惟妙惟肖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態度”(陳淑芳,2002)。我通常的做法是:讓學生通讀全文,分析文章的重點詞匯,課后小組經過一系列活動,形成自己發現和學習語塊的能力,最終能夠自動識別,分析和歸納詞匯。
學生的系列活動如下:
A 查閱詞典,辨別詞義
B 參照例句,編造屬于自己的”例句”
C 小組分享,選最佳句子
D 成果展示,全班共同學習
就人教版選修7第二單元出現的新單詞absent為例,學生造的句子有:
1)Darkness is the absence of light. 光線缺席了,當然也就黑暗了??矗@種表達是多么的形象呀,學生們馬上把這個句子記在腦海了。
2)Snow is absent in some countries. 雪在一些國家缺席了。是呀,有些地方確實是四季如春的。這邊剛分享了這個例句,那邊馬上就有學生發出感慨“Spring and autumn are absent in Xinfeng.” 這就針對了當時的天氣,驟熱驟冷的,直接從冬天過渡到夏天,或者從夏天直接跳到冬天,無形中激發了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欲望。
當全班學生一起批改,評價他們自己造的英語句子時,特別是受到老師的贊揚時,他們會流露出非常自豪的神情,這就增強了學生學習詞匯的信心。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3. 布置寫周記來實現開放式作文寫作
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對高中學生“寫”的要求在原高中英語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又有所提高,這一新的要求可歸納如下:能用英文書寫摘要、報告、通知、公務信函等;能比較詳細和生動地用英語描述情景、態度和感情;能闡述自己的觀點、評述他人的觀點,文體得當、用詞準確;能填寫各種表格、寫個人簡歷和申請書;能作非專業的筆頭翻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了解到許多學生對英文寫作表現出消極的態度,敷衍了事,有的學生甚至以不會寫為借口,拒絕英文寫作。要改變這一現象,就必須努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布置學生寫周記證實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三、結束語
實施開放式作業,教師首先要端正教育思想,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把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時候做,應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的作用在于正確引導教師首先要轉變學生觀,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其次,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情境,為學生留有探索和思考的余地,為學生提供進行課堂交流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選修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陳琳.通過英語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全面發展奠基[J].基礎英語教育,2011(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