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雨佳
摘要:目的:通過調研以女大學生為主的年輕女性群體,對其出行情況,安全意識及需求進行探討,并設計出保護其安全相關硬件和軟件。方法:對大學生為主的群體通過網絡分發問卷和實地采訪,對所收集到的問卷進行研究,并使用競品分析法,對國內外現存相關軟硬件進行研究分析。最后利用實物關系圖、行為框架圖等構建出APP架構并設計出交互原型。結果:發現部分女生不能避免夜晚獨自外出或回歸,部分女生安全意識薄弱,同時多數女生認為需要相關知識教育和防護手段來保護自身的安全,目前國內相關軟件普及率太低,功能值得改進。局限:調查樣本數不全面,調查對象不全面,缺乏相關技術指導,產出的實物不可操作。結論:有利于從教育和實際手段方面保護年輕女性的人身安全,進而減少悲劇的發生,促進社會的和諧。
關鍵詞:工業設計;交互設計研究;競品分析;年輕女性;出行安全;LBS
褚論:
年輕女性出行遇害是近年頻發的悲劇,通過某些方法來降低問題的發生,意義十分重大。目前已有部分設計從事者展開對其安全保護手段展開研究。在現有的設計類保護措施主要包括報警器、定位手表、防狼噴霧,防性侵首飾、安全出行APP等,但這些硬件或軟件本身的宣傳推廣和使用方式上存在某些問題,導致它無法發揮大效用,對此,在對目標人群及相關競品進行分析后,提出了一種更有效的保護手段——基于LBS技術的軟硬件結合的安全出行的產品。除了軟硬件結合提高了產品適用性,另一個特點即是注重防范,從問題根本的來減低悲劇發生。
一、課題背景分析
隨著交通便捷程度提高,出行已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部分。而年輕女性由于自衛能力弱、無法正確應急處事等原因,獨自在外時可能遇到被騷擾甚至遇害的情況。由此,女性出行安全問題確實值得重視。近年來女大學生失蹤遇害,究其原因,一是其自我保護意識太差,二則是缺乏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自我防護的有效手段。目前市場上存在相關安全保護的軟硬件,但由于本身的一些局限,沒能發揮預期效用。基于此,深入研究設計一款軟硬件結合的交互類產品,利用LBS等技術解決女性在出行安全問題,意義重大。
在研究的開端,對年輕女性和男性進行了人物訪談及問卷調查,通過網上發布及回收的125份“關于年輕女性出行安全情況的問卷調查”,其中男生63人,女生61人。得出的結論是:大多數人并沒使用過類似產品,但是絕大部分人認為其有很大存在價值,也希望能為自己的出行提供有效的自保手段。
此外,據二手資料調研,了解到防身武器不合適攜帶,但是防狼噴霧、強光手電、報警器甚至包括筆、鑰匙等比較安全有效。以上初期調研為之后的設計提供了數據基礎。
二、相關技術以及產品的比較分析
接著,展開了對LBS定位技術以及GPS定位技術基本分析。
LBS英文全稱為Location Based Services, 有兩層含義:一是確定移動設備或用戶所在的地理位置;二是提供與位置相關的各類信息服務。這種基站定位的方法的局限是,在沒有基站的位置上,誤差范圍會比較大,并且有些地方沒有基站是不能實現定位功能的,因此如果手機是使用LBS定位的,就一定要問清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不是有服務基站。
在了解基本背景后,與現存國內外出行安保產品進行了比較,主要分為三類:APP類、實體產品、app與實體產品結合類。具體包括怕怕、bsafe、mBand、Flare Jewelry智能首飾以及安全錘ResQMe。
1.怕怕
怕怕是一款女性夜間打車必備的安全定位看護軟件。通過設置緊急聯系人的方式,可以在發生緊急情況下,一鍵發送求助信息,會通過短信,電話多種求救通報方式立即通知親朋好友和警方。
2.Bsafe
bSafe是國外市場最受歡迎的安全APP之一。用戶設置“監護人”,在用戶允許的情況下,監護人可以知道用戶實時位置。遇到危險,便按住圓形警報按鈕,軟件便立即對“監護人”發出警報。同時,手機開始實時錄像、錄音、定位所在地址,并把這些資料傳送給相關好友,方便用戶保存,作為證據遞交警察。bSafe在挪威等地上線了高階版本,配備了專業的救援隊伍在城市的各個方位待命,用戶能一鍵呼叫來專業救援隊員。
3.Flare Jewelry
Flare Jewelry由采用模塊化設計,用于防止性侵犯的發生。共有手鐲和項鏈兩種形式。它配備了一個報警器,擁有自動發送信息至緊急聯系人、GPS定位和錄音功能。不過,Flare Jewelry并未內置GPS模塊,需與手機連接才可實現定位。
4.mBand
mBand是一款智能指環,觸摸上面藍牙互聯按鍵,mBand App便將用戶準確位置發送到他們的緊急響應中心,那里有專業人士7*24小時全天候待命負責聯系、派遣警察。此外,用戶還可預選設置自己想要發送的其他緊急聯系人。作為一款女性安保產品,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只需手指在mBand上輕輕一劃即可完成操作,就能發送報警信息。
5.ResQMe
設計來源于汽車安全救生錘,是一種創新的手執式汽車緊急自救工具。體積小,卻能量驚人,可隨身攜帶,如遇事故,水淹,火災等,可以敲碎玻璃,緊急撤離。
通過分析比較,國外相關產品比國內更成熟,但是國外許多并不對國內開放,因此國內急需改進和完善。
三、解決方案
經過優劣分析,團隊決定做軟硬件結合產品,據討論,硬件為可隨身佩戴的毛衣鏈,上面兩個按鈕,分別是一鍵求助與撥打警局電話。此外,它里面盛有部分風油精,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起到一定的自我保護的作用,效果圖如下:
接著著手設計APP,據前期調研與討論,團隊提出求助應對象為附近警局和附近人,但再驗證時發現,一些情況下撥打電話很危險,此外,向附近人求救,找不到一個好的信息搭載平臺,也沒有判斷機制來判斷附近人的好壞,因此最終舍棄了該功能。
據相關設計方法:需求分析、實體關系分析等,得出“守護”APP的系統架構,三大功能分別為:安全乘車,一鍵求助,以及定時保護。
在“安全乘車”中,通過記錄并且判斷該車牌是否為正規出租車,為出行者提供第一重保護,接著,輸入目的地以后的兩條最常用的線路推薦,使用戶清楚自身方位。另外,路線持續偏離時,出現緊急處理提示,并顯示出警局詳細所在地及電話號碼。
“一鍵求助”是在緊急情況下的緊急措施,觸發后,開始五秒倒計時,接著APP自動調用手機的錄音,20S的錄音上傳至守護的系統平臺上,帶有地理位置的求助短信會自動發送給緊急聯系人,并且有客服會立即給緊急聯系人撥打電話。
“定時保護”則倒計時求助,當過了倒計時,用戶沒有輸入安全密碼以取消保護時,app會立即發起“一鍵求助”。
此外,在”個人中心”里,有離線地圖這一小功能這樣就可以保證用戶在沒有數據的情況下進行定位。另外,“推送”板塊中,用戶可以查看到相關案例以及出行安全小貼士,幫助用戶防范于未然。
四、課題總結
到此,團隊項目基本全部完成,相較于其他,存在的功能優勢是:軟硬件結合,全方面考慮;注重前期提醒與警示,盡量遠離危險;提供自保手段,不再只依靠他人援助。在視覺上,不論是毛衣鏈外觀、配色還是界面的地圖簡化及配色,都符合年輕女性的審美及定位。
項目的不足體現在UP端的交互、UP與實物的連接以及實物模型功能實現上,由于相關技術和技能的缺乏,團隊暫時無法完成。接下來,團隊希望能夠將這個項目做成完全的實物,能夠真正守護出行女生。
參考文獻:
[1]楊佳佳 楊靜 《風險社會背景下女大學生自我保護研究》2016-09
[2]薛在興《女性青少年失聯的社會學思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社會工作學院 2015-1
[3]王昊魁《安全出行,警惕黑出租陷阱》光明日報 2014-9-4
[4]陳尚營 王志 朱國亮 《女大學生為何屢遭劫殺?專家提醒年輕女性加強自我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