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嵐++王賢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隨著各種制度改革,股份支付會計準則應運而生。以股份為基礎支付的股份支付會計準則是現在企業對公司員工所普遍采用的用來激勵員工、提高工作效率的長期激勵機制。股份會計支付準則制度的實行對于企業的結構管理、成本管理和競爭力管理方面的貢獻突出,盡管股份支付會計制度在如今在企業管理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但其在企業中的成熟運用還存在著些許問題。本文總結概括了我國股份會計支付準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為完善會計制度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 股份支付會計準則 企業管理 制度完善
引 言
通過長期實踐證明,股份支付能夠有效降低公司成本、優化內部管理結構、提高公司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盡管如此,我國股份支付在股權激勵和計量方面的業界爭議熱點一直是會計領域的難點問題,等待有識之士的攻破。由于我國的股票期權起步較晚,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才逐漸發展,盡管近年來發展迅速,不斷完善,但是仍然落后西方國家幾十年的時間。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盡管我國的股份會計支付準則在核心要素方面與西方國家保持一致,但是就操作層面而言,其總體的完善性不足,其中的一些規范條文需要進行更加詳細的規定,規范股權激勵成本計量方法,使得能夠為完善企業內部結構激勵機制提供幫助,與國際準則相比仍舊存在較大的差距。
一、我國股份支付會計準則存在的問題
(一)股權激勵成本計量方法不統一
我國股份支付相關規定表明: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按照授予日的公允價值計量,不同的支付方式應當采用不同基準日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為基礎對股份支付的激勵成本進行計量,若是用現金結算,其股份支付要按照行權日的公允價值計量。股權激勵成本計量方法不統一,不同的計算方法運用不同的計量方式,使得信息的可比性原則失去原本的意義,影響相關研究人員的價值判斷和行為決策,一些企業更是可以通過采用不同結算方式這種非法手段獲取更多的利益。比如,一些企業股權授予日故意低估估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然后以較低的價值計算授予日的成本,從而從中獲利。
(二)股權激勵成本攤銷方法不明確
我國股份支付相關規定表明:在等待期內,企業應當在各個資產負債表日,確認員工服務的股權激勵成本當期成本費用。簡而言之,則是企業要將股權激勵成本進行攤銷,將成本費用平均到等待期內的每一年上。但是,我國股份支付準則股權激勵成本攤銷方法不明確,在200年出臺的法律法規中,只是展示了相關例題,向企業說明了平均年限攤銷法,并沒有對攤銷年限以及攤銷方法做出硬性規定,也沒有明確禁止其他股權激勵成本攤銷方法。這使得一些企業可以鉆法律的漏洞,任意規定平均攤銷年限,一些管理者操縱企業業績,為自己謀利。
(三)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確定方法的信息披露不充分
股份支付是一種獲取員工或其他相關服務為目的的交易,從定義中表明,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對價的特殊性,一般由企業盈利公允價值來確定金額高低。但是,由于我國我國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確定方法的信息披露只明確規定了披露方法,另外,公允價值估值模型也沒有硬性規定和說明,其他管理方面還存在較大的空間。一些企業和管理者往往會利用法律的不健全性,根據自己所需任意規定估值定價模型,對信息的披露也是簡單而粗暴,利用公允價值工具謀取巨額利益,嚴重影響相關人員對于信息的價值決策和價值判斷。
二、完善我國股份支付會計準則的建議
(一)統一股份支付準則的計量方法
嚴格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對于權益結算,執行不同的支付方式應當采用不同基準日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為基礎對股份支付的激勵成本進行計量,反映在財務報表上的數據應該使一致的。以等待期內員工提供的服務來進行認購,是一種特殊的期權。股票價格與服務質量掛鉤,股票價格的變化最終影響股票價值。另外,在等待期內,無論采用何種結算方式,每一資產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都要進行重估,根據重估結果和權益工具最佳估計數為基礎,結算當期員工服務的成本費用。
(二)明確規范股份期權激勵成本的攤銷方法
由于我國法律法規并沒有對攤銷年限以及攤銷方法做出硬性規定,也沒有明確禁止其他股權激勵成本攤銷方法股權激勵,導致不少企業任意改變等待期,并將股權激勵成本不按規定計入薪酬成本費用,以此來降低企業所交稅款,額外獲取利潤。這不僅損害社會公眾的利益,更會影響國家的整體發展。為此,要進行等待期費用化,要明確規范股份期權激勵成本的攤銷方法,等待期各年成本股權激勵成本按照等待期年限平均攤入,使得成本和利潤的信息有比較的價值,使得股份支付的長期激勵作用能夠有效發揮。
(三)詳細披露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
由于我國仍舊處于發展中國家,近年來過分注重經濟的發展,一些法律的約束力不足,使得對于公允價值和公允價格的規定仍不完善。當前的資本市場比較落后,市場經濟發展產生權益工具,關于股份期權公允價值的最好證據則由市場價格充當。由于我國的證券市場發展緩慢,基礎薄弱,實證研究的結果也表明了我國目前的資本市場尚為弱式市場甚至無效市場,相比較西方國家資本市場而言十分薄弱,所以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的確定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個重難點問題。對于未來會計準則的發展,我國一方面應該借鑒西方國家會計準則,盡量跟上國際步伐;另一方面則要根據中國國情發展特色會計準則,在不影響企業穩定發展的前提下規范企業制度,要求企業詳細披露權益工具公允價值估值模型、參數和計算方法等,防止企業利用權益公允價值工具達到非法獲利的目的,規范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保障我國經濟健康發展。
結論
我國股份支付會計準則正在向國際化會計標準趨同,以股份為基礎,將交付費用化,在核心價值體系上體現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勢。我國股份支付會計準則逐步完善對于我國企業的規范穩定發展大有裨益,促使中國經濟朝著健康、健全的方向發展。不斷完善股份支付概念理論,為我國的股份制企業的發展道路點亮一盞明燈,進而拉動國家經濟水平,調整資本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國民經濟總體水平。這不僅能給股份制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也能使國民經濟水平整體上升一個層次,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綜合國力的提升可以使我國從世界平臺上獲取更多有利的資源并且發展其他先進生產技術,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夠上升一個層次!
【參考文獻】
[1] 張俠. 我國股份支付會計準則存在的問題及完善[J]. 企業導報,2011,10:141-142.
[2] 鄭曠怡. 我國股份支付會計問題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4.
[3] 韓俊杰. 股份支付會計準則問題研究[D].重慶工學院,2015.
作者簡介:王嵐,女,1995年10月生,籍貫河北省安國市,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陜西省西安市,710021。
王賢,女,1996年9月生,籍貫河北省新樂市,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陜西省西安市,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