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雷
【摘 要】隨著“互聯網+”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迅猛發展,對于傳統電視媒介的傳播方式產生了極為深刻的變革性影響,傳統電視媒體綜藝節目的播出方式,也在不斷迎合時代發展的大浪潮從而尋求改變。文章將從內地綜藝節目的季播和常態播出節目入手,分析當前我國內地綜藝節目的競爭格局。
【關鍵詞】季播綜藝;收視率;媒介融合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131-01
關注當前中國綜藝節目的發展現狀,因季播類綜藝和常態化綜藝節目的播出特點不同,在當前以內容為王,強調收視率、點擊率的媒介競爭環境中,國內綜藝節目的良性發展又將面臨全新的考驗。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媒介之間的融合愈發形成常態化,媒介競爭愈發激烈。對于當前的綜藝節目競爭,基于節目的播出形態不同,正在產生著深刻的變革和廣泛的影響。
一、突出短期個性表達的季播綜藝節目
回首當前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播出大環境,季播綜藝節目作為近幾年引入的全新節目形態,因其本身不像常態綜藝那樣,占據著全年黃金收視時段,因此完全可以按照其自身制作特點和個性化表達,進而保證在播出時其收視人群輻射面更具針對性。季播綜藝節目的自身特點要求其節目播出的質量成色更高,因季播綜藝節目往往在一個季度時間完成播出,這就要求該節目在考慮其收視人群和節目的個性化表達方面下功夫,進而才能保障節目能完整地季播完畢,使節目得到更長遠的發展。
關注當前中國電視的季播節目,也有因其水土不服的節目模式引進導致播出一季就沒有續季播出的現象,失敗的季播綜藝節目除去收視率低迷之外,個性表達的節目定位與國內的收視人群定位不明有著一定的原因。當然在節目品質以及節目制作高水準的保證下,一些占據較高收視表現的電視季播綜藝節目也在主動求新求變,在延續了首季節目的優質資源作為其突出特色后,季播綜藝節目的成功案例也不勝枚舉。以湖南衛視的《花兒與少年》為例,作為湖南衛視的王牌季播綜藝節目,已更新兩季,第三季的《花兒與少年》在改變節目嘉賓陣容之后,在節目未播出之時,就已經積累了一定基數的節目忠實擁躉。季播綜藝欄目之所以能獲得成功,與其播出的以季度為周期的時間保證密不可分,而且節目制作團隊立意求新求變的策略,更加深刻地強調內容變革,這也是季播綜藝能夠引發全民收視轟動效應的原因所在。常態綜藝節目與季播綜藝節目的多方面競爭對壘,正面臨著更為紛繁復雜的情況。
細數國內的優質季播綜藝節目,除去常規化的以網絡節目的形態進行呈現傳播之外,一些在電視上由于播出受限的季播綜藝節目,開始紛紛轉戰視頻互聯網平臺。這其中就有之前原本打算在湖南衛視播出的季播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還有前幾季在電視熒屏獲得褒獎無數的《爸爸去哪兒》第四季等,這種將節目模式和播出形態轉戰互聯網平臺,除去獲得高收視的表現外,更多的是得到了一個較高的網絡點擊率和在業界的良好口碑,也為節目在未來多媒介的傳播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注重長期品質塑造的常態綜藝節目
中國電視節目的播出形態,除去依據個性表達尋求在短期吸引受眾人群之外,越發關注到極具人氣的常態化節目。其中最具人氣的常態綜藝節目以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江蘇衛視的《緣來非誠勿擾》和東方衛視的《金星秀》為主要代表。分析當前的中國常態綜藝節目,其節目形態之所以能獲得較高收視和網絡點擊率,因其本身主動求新求變,無論是常規化進行模式改變,推出多板塊架構的《快樂大本營》,還是進行“主持群”大更替的《天天向上》,都可以說是常態綜藝節目求新求變的佼佼者。老牌常規節目《緣來非誠勿擾》,節目組在謀求長足發展的角度下,也在試圖尋求新的改變,以便節目內容在播出時段能夠迎合當下年輕人的收視需求。
面對當前季播綜藝的多方“侵襲”,常態節目若想形成一個長遠收視強勢表現,除在節目表現形態上多元求新求變之外,愈發需要對電視節目模式進行創新,保證在內容和節目質量上得到收視觀眾的廣泛認可,進而形成沉淀效應下的原始受眾人群的積累,進而打造出極具現象級品質的常態節目。回看當前穩定播出的幾檔綜藝王牌常態節目,除去需要具備過硬的節目品質之外,對于節目的形態常態化更新也尤為關鍵。細數當前存活的幾大常態節目,若想要實現節目持續性的高收視表現,就要保證節目提供全方位的內容表達,以做到節目在常態化播出時間段內獲得受眾人群對于節目的廣泛認可。
三、小結
當前的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強調形式創新和內容創新,越來越多的電視綜藝節目,因其本身不具備常態化高收視率傳播的表現,致使在原本常態化播出的情況下,不得不面臨停播和淘汰的命運。在面對節目播出時段不同的播出限定下,不論季播綜藝節目還是常態綜藝欄目,只有潛心研發節目模式的優質形態,方能在一定程度上,在激烈的綜藝節目競爭環境下處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