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權
【摘 要】2013年,筆者曾外聘到南充職業技術學院,擔任南校區人文藝術系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創編課程的教學工作。在這段教學工作中,筆者直接而深入地接觸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舞蹈學習的困惑和教師教學工作的不容易。由此,筆者以自己的教學經歷為切入點,通過對學生“舞感”的啟發做簡要分析,希望能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交流空間和討論價值。
【關鍵詞】學前教育;學生;舞感;啟發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213-01
一、“舞感”的認識
“舞感”就是指舞蹈感覺,這種感覺不單單指肢體協調、會笑、會表演,更重要的是對舞蹈產生共鳴。而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她們不擅長表達,這也就是她們跳舞沒有“舞感”的主要原因,也是筆者在舞蹈教學工作中想要進行“舞感”啟發的初衷。
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概況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與其他高等教育學科的學生不同,她們有著更為豐富的學習內容,如鋼琴、聲樂、舞蹈、手工等,因為她們需要掌握的技能很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舞蹈課程的個性化表現。
(一)對基本功訓練有排斥情緒。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同于舞蹈專業的學生,她們是進入大學之后才開始學習舞蹈,基本功訓練對她們而言,肯定是痛苦的,但舞蹈的學習離不開基本功訓練,時間一長,學生的排斥心理將更加嚴重,甚至會出現不愿意來上課的情況。
(二)舞蹈知識混淆。舞蹈的學習不僅是舞蹈肢體語言的學習,還需要學習相關的的理論知識。以韓國MV舞蹈為例,許多人都認為這是現代舞,其實,現代舞是一種反映現代生活、抒發真實情感的舞蹈形式,而韓國MV舞蹈,只能說是流行舞。
三、“舞感”的啟發
(一)加強學生身體素質訓練。身體素質訓練是舞蹈學習的重要環節,提升學生控制身體、運用身體的能力,以及培養身體動作的韻律感。由此,身體素質訓練包括仰臥起坐、持續小跳、舞姿定格等。只有堅持訓練,才能在表演時充滿活力和自信。
(二)加強學生呼吸訓練。當我們觀看舞蹈表演時,舞者的身體會隨著呼吸的起伏而起伏——時而快、時而慢、時而急、時而緩。所以說,只有在呼吸中的舞蹈才會讓人感覺無比舒服。在舞蹈中,呼吸是一種放松,是一種精神高度緊張時的緩解,是疼痛訓練時的釋放,是一個舞蹈學生從脆弱到堅強的見證。只有通過呼吸——或緩或急、或松或緊、或輕或重的展現,舞蹈才會更加豐滿,這對于“舞感”的啟發具有重要意義。
(三)增加學生上臺實踐機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很少有演出機會。沒有經歷舞臺鍛煉的學生,舞蹈學習將會是不成功的,所以增加她們上臺實踐的機會尤為重要,只有正視舞臺,才會在舞蹈表演上更勝一籌,找到舞蹈中屬于自己獨特的“舞感”。
(四)優秀舞蹈作品賞析。學習舞蹈不只是學習舞蹈的技術,還得要學習舞蹈的內涵。舞蹈的內涵就得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分析——作品賞析將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透過舞蹈作品賞析,一方面拓寬了學生的舞蹈視野,看得多勢必就會想得多,想得多勢必就會有所悟,這種悟也就是“舞感”的一種承載方式;另一方面,通過教師的講解,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在溝通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舞蹈的內涵,對培養“舞感”大有好處。
(五)通過音樂進行啟發。音樂是通過優美的旋律和動感的節奏來打動每一個人,有音樂就有舞蹈,有舞蹈就有音樂,兩者相輔相成、緊密相聯。所以,想要啟發學生的“舞感”,可以從音樂著手,把音樂分成段,通過每一段的不同旋律和不同節奏來進行舞蹈訓練。長期以這種方式進行訓練,學生不僅會對音樂有獨特的領悟,更會對舞蹈有更好地表達。對學生“舞感”的啟發將不會是一件難事,教師輕輕一“點”,學生定會表現出更好的舞蹈感覺來。
四、結語
舞蹈是學前教育專業必不可少的重要課程之一,在課程的學習中,加深“舞感”的認識,強調“舞感”的教學思考,重視“舞感”的啟發,才能更好地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前教育人才。筆者相信,這些優秀的人才肯定會將這份獨特的“舞感”認識帶入到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帶動更多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從點滴的“舞感”開始重新認識舞蹈,將舞蹈的獨特魅力挖掘出來。
參考文獻:
[1]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朱智賢.學生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程天心.學生舞蹈教育、創作經驗談[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陳 權(1993-),男,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