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楊哲恒+楊紫荊+楊瑞琪+魯紅雷
摘 要:公共汽車是一種專門為解決城市和城郊運輸而設計及裝備的商用車,作為一種公共設施,公交對社會影響巨大,對我國城市發展起著十分基本的推動作用。而最近興起的基于互聯網的城市智能公交系統則是更進一步合理化的公交調度系統,緩解乘客出行壓力,提高乘客交互滿意度,改善公交公司運營狀況,同時解決碳排放等環保問題。
關鍵詞:用戶;體驗;智能;公交系統
1 以上海為代表的國內公交系統現狀
1.1 上海公交的地位背景
上海作為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國際大都市,在中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在先進性方面是大部分城市無法比擬的。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完善,上海城市交通發展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地面公共交通設施規模在全國乃至世界均位于領先水平,并引進了先進的智能公交系統。但上海同時是一個包容性強的城市,隨著外來人口和游客的增加,出現了“乘車難”等社會問題。
1.2 上海公交的優勢
本文通過資料查詢以及實地調研的方式,對上海的公交系統進行了研究分析,發現了其優點以及不足。
“車輛轉彎,請注意拉好扶手”,每天這樣的語音提示都會通過3種語言方式在上海的公交車上響起。以前語音提示都是司機人工按按鈕操作的,這樣無形加重了司機的操作,而在轉彎時司機是必須集中注意力的。不過,如今上海大部分的公交上,類似的提示語言已經與高科技的GPS系統掛上了鉤。現在,每個轉彎地點的地理信息都被記錄下來,車輛臨近這個轉彎點時,借助GPS定位系統,車輛會自動判斷地理位置,自動發出相應的提示。司機不用再關心駕駛之外的事情,這也是對乘客的負責。
智能公交系統不僅僅方便了司機,也在站臺上作出了改變,方便了乘客出行。上海巴士集團下屬各線路的車站已經建立了新的電子站牌,在這種新的站牌上,乘客可以知道最近的某路公交車何時到站,方便乘客了解是否該繼續等待還是乘坐當班的公交車。同時巴士集團也采用了智能化的手段來收集與調度公交,例如每輛公交車的行駛速度,何時到站,歷史上各個時段的擁堵情況,下雨與否等等,通過調度系統,特別是在有些線路的高峰時段,增加發車輛。這樣不僅能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提高了車輛利用效率,還能減少乘客的等待時間,使乘客出行更加方便。
1.3 上海公交的劣勢
同時,人們也發現了上海公交的不足之處,以中運量公交71路為例,筆者通過親身體驗、調研的方式,分析了目前還存在的各種不足。
為什么要把中運量公交71路單獨拿出來分析,因為與傳統的公交乘坐方式不同,乘坐71路乘客須通過天橋、人行道行至馬路中間的半封閉候車站,再從車輛左側上下客。對于這種全新的乘車方式,讓外來者難以適應,甚至找不到公交站臺在哪兒。不少市民也反映不習慣,公交線路沿途也缺少相應的標識指引系統。
站臺內的標識系統也同樣需要完善。由于車站較長,每個站均有前后兩組公交車停靠點。乘客在候車時,往往并不刻意選擇其中一個停靠點。車輛進站時,大多數車輛會默認停靠前進方向前側的一個停靠點,這就導致站在后側停靠點的乘客不得不連忙奔向前去。這樣使一些腿腳不方便的市民即使在第一停靠點排隊也很難上車。站臺屏蔽門上標識了上下客區域,但標識不夠明顯,候車人一多,很難留意到那幾個小字,建議在地面醒目位置也劃分出上下客區域。
在車上也有許多不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中運量公交71路以刷公交卡和人工售票的方式售票,乘務員的座位和刷卡投幣機器的位置不合理。雖然中運量采取左開門的方式,但是投幣機和刷卡機器還是和乘務員的座位位置相反,刷卡機在右側,投幣機在左側,而且乘務員的位置并沒有特別標注,導致很多上車的乘客都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投幣和刷卡。小組成員親身體驗,上車后根本找不到投幣機,而是要把硬幣放在乘務員面前的小托盤上,然后乘務員提供一張票。這種違反常規的方式使本地人都難以適應,何況是外地游客,這樣是否會給游客帶來不友好的體驗值得人們思索。
1.4 調查問卷總結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在一線及二線城市中公交車的使用是最為頻繁的,群眾對公交車主要的不滿來自于上下班及節假日的人流高峰期公交車擁擠造成諸多不便。同時人多造成了公交車內部空氣及衛生質量下降,安全性也有所下降,人太多時會有從后門上車投幣的情況。在與一些特殊人群的訪談中我們了解到,目前國內的公交車構造未能很好地關注到行動不便者。車輛在一些站點停靠時間過短,也是一些群眾反映的問題之一。
2 國外公交車及公共交通政策的借鑒
中國的公交車整體在技術含量上并不比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差,但在細節處理上卻略讓人不滿意。暫以公交車本身、公交車專用通道和公交車司機3部分來分析比較。
(1)首先文章對于國外公交車對突發事件的應激反應進行介紹,相信大家都還記得,2016年寧夏銀川市301路公交車在行進中突發火災,車內乘客因求生本能向車門處擁擠使車門的氣閥難以打開,造成14人死亡,32人受傷。但是國外的公交車要求車門有至少一個是側開式,就能避免突發情況下因擁堵而造成車門打不開的情況。
(2)除公交車本身,公交車專用通道也很重要,這是一種花錢少、效率高的好辦法。在大城市中,往往商業越集中的地區一般道路狹窄,人又多,市民對公交更依賴。因此,在這種地區采取公交車專用通道,十分有必要。
合肥其實也有著類似的專用車道,但經常會發生私家車甚至摩托車占道的現象。這類現象并不僅僅發生在中國,就算在國民素質頗高的新加坡也屢屢發生,但他們卻采取了嚴格的措施來杜絕這一行為。新加坡公路管理局從1997年起,為每一輛公交車安裝一部特制的攝像機,只要哪位貪圖方便的私車司機闖入公交專用道,公交車上司機只需輕輕按下方向盤前的一個按鈕,就可以將那輛違規的車拍照留存,再由路政人員傳訊這些違規司機。違規司機除了在當地的交通電視臺“違規排行榜”節目中逐一亮相并接受130美金罰款和吊銷駕駛執照3個月外,還得上街“現身說法”,向人們宣傳公交優先的意義。
(3)美國城市的公交企業大多列入政府序列,按政府職能部門進行管理,享受公職人員待遇。按1993年的水平,美國平均小時工資為12.5美元,而舊金山公交公司司機的小時工資為18美元,高出平均工資水平的44%。此外,公交公司職工享受政府公職人員待遇。按正常情況,舊金山公交公司因退休、解雇等原因每年要補充招收20~30名司機,但申請者都超過1 000人。
反觀國內,2014年北京公交車司機工資每月到手約4000~5000元人民幣,“凌晨2點夜騎20公里,只為4點半能把住方向盤”“開車時不敢喝水,吃飯時間只有5分鐘”……這些公交車司機的訴苦不禁讓人反思,在政府投錢建設公共交通的時候,辛苦的司機卻被眾人所遺忘。公交車的改良也需要考慮到天天從早到晚坐在里面的司機師傅,為他們創造一個更舒適的工作環境。
3 基于用戶體驗的智能公交系統的優化設計方案
3.1 智能系統方案
針對問卷調研結果,本文提出的方案是建立整個城市公交網絡系統,通過結合現代物聯網、互聯網以及GPS定位系統等技術,利用大數據后臺,設計屬于公交系統的APP系統,一次可以解決公交車、等待站點以及公交公司后臺三者斷層的硬傷,有效優化消費者反映最多的等車反饋問題。與此同時公交站點設計的智能公交站臺也能及時地反饋等車信息,從而最大限度地運用智能技術優化乘車體驗。
3.2 智能駕駛體驗方案
首先司機是整個系統不可忽略的因素,其駕駛體驗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優劣。本文提出的方案是車內的智能定位裝置可以自動定位站臺位置,從而及時準確高效地報出車輛行駛的信息,而無需手動按按鈕提醒乘客。
此外鑒于司機行駛過程的勞累,也需要對司機的駕駛艙進行特殊的設計,包括智能座椅的應用、疲勞駕駛信息的錄入等等。
3.3 智能乘車體驗方案
特殊人群的乘車體驗,老弱病殘孕等特殊弱勢群體的保護,以往更多的是依靠公民道德水平的維系,現今智能系統則是通過物聯網的智能系統卡片直接確認身份,而后直接通過刷卡后確認信息由智能系統提醒讓座。特殊區域的特殊座椅,只有通過大數據確認后方可使用。
當然針對安全問題、定點下車問題等等,整個車廂內設置有一套智能系統,以設計的智能公交座椅為載體,達到乘車體驗的最優化。既維護了車廂的安全,又能從方便乘客的角度最大化滿足其乘車需求。一鍵報警、預約下站、智能收拉扶手、智能安全門系統等等的智能體驗服務,都將智能公交系統的優越性和創新性與生活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劉磊.淺析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存在的問題[J].人民公交,2008(4):24-26.
[2]史鶴幸.讓市民出行更便捷—上海浦東公交“智能化”路徑[J].上海企業,2012(7):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