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景晶
摘要: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也不斷地得到創新。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其應用于教學過程中。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多媒體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的便利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提倡各位小學數學教師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更輕松地學習。
關鍵詞:多媒體 小學數學 形象生動
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我國的傳統教學方式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多媒體,一般包括聲像、圖像、文本等多種媒體形式,是多種媒體的綜合。憶往昔崢嶸歲月,一面黑板、一支粉筆、三尺講臺,就已構成了人民教師的所有教具。而如今,越來越多的新型的科技產品被諸多教學工作者用以進行教學工作,多媒體這一新的教學工具,也逐漸進入教師的教學方式中。
多媒體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就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網絡以及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和方法進行課堂的教學活動。教師利用多媒體對數學這門學科中的相關概念,如數字、圖形等,按照教學的需要進行綜合的處理,使學生進行數學的學習,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于數學進行深入學習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使數學的教學內容更加的生動形象。當然,多媒體的運用,還能夠幫助小學數學教師為小學生創設探索的情景。
一、激發興趣
新課標強調,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心理學的多項研究也表明,“兒童是有個性的,他們的活動受需要和興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如此,興趣,將會是學生最好的導師。興趣將會引領學生進行學習。多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它的新穎性、多樣性等將會給學生帶來豐富的體驗,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數學是一門集抽象性、概括性、嚴謹性于一身的學科,倘若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根據黑板上用粉筆寫出的幾個數字來進行教學,這肯定會給思維能力未曾充分發展的小學生帶來不小的困難,進而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枯燥、乏味,甚至恐懼的心理,這如何能使學生學好數學?又如何能使學生在小學階段打好基礎,為今后數學的學習做準備呢?所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而多媒體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技術,理應被小學數學老師用來輔助教學。
二、形象生動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根據個體從出生到成熟認知結構與環境相互作用的不同時期,將人的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對于剛剛接受教育沒有幾年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大多處于具體運算階段,而高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從具體運算階段到形式運算階段的過渡期。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具有一定的彈性,已經獲得了長度、面積、重量的守恒概念,但在實際生活中仍然只能刻板的遵守規則,無法改變。倘若讓他們進行思維的訓練,如果沒有多媒體這一工具,或許會徒增許多困難。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雖然我們不會要求學生進行多方位、深層次的探究,但對于一些簡單的、常見的立方體,我們要求學生能夠進行表面積、體積的計算,如正方體、圓柱體、圓錐等。多媒體技術在數學課堂上的運用,可以幫助教師對這些知識進行講解,如圓柱體的表面積,就是側面積加上上下兩個圓的面積;還可以幫助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理解,不用花費大量的時間給學生進行思維上的想象,多媒體就可以進行展示,大大便利了教師的教學過程。
三、創設情境
相信新課改的實施,為每一位教師的教學都帶來了新的挑戰,對于建立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筆者有簡單的一個想法——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相信這也是眾多教師的愿望。學生如果能夠自覺自愿的主動學習,不僅輕松了眾多教師,對學生自己本身的學習效果也大有益處。從小學數學方面來說,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是整個數學學習生涯的基礎部分,如果能夠讓學生有一個夯實的基礎,或許讓他們自己探索出問題的答案,會更加使他們印象深刻。而小學數學教師要做的,就是為他們創設探索的情景。例如,在進行梯形面積的計算的教學時,我們可以抽出一些時間來先讓學生進行幾道練習,讓他們連接梯形的對角,將梯形分為兩個三角形,用兩個三角形面積相加得出梯形的面積。再讓他們根據自己計算的過程自己去總結出規律,得出梯形的面積公式。那么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運用多媒體,將圖形分解,會更加生動形象地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的運用,會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便利,也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進而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數學學習不斷取得優異的成果。因此,筆者建議,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使用多媒體這一新技術進行課堂講學,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一份便利。
參考文獻:
[1]劉娜.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實例探究[J].現代閱讀,2012.
[2]王暉,楊國華.讓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J].中國電化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