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
摘要:文章通過闡述互聯網金融,分析吉林省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對互聯網金融對吉林省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展開探討,旨在為如何促進中小企業融資有序開展研究適用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吉林省;中小企業;融資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受自身條件不足、金融機構貸款門檻高等因素影響,面臨融資不易、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伴隨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中小企業可依托互聯網金融獲取參與度更高、透明度更高、中間成本更低的融資方式。由此可見,對基于互聯網金融背景的吉林省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互聯網金融概述
1.1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即為“互聯網+金融”,其屬于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相結合的一個全新領域。本質上而言,互聯網金融是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在線支付等互聯網技術達成資金融通的一種全新金融服務模式及理念。互聯網金融的誕生,對傳統融資模式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在傳統融資模式下,中小企業受規模小、償債能力不足等因素影響,使得它們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取融資,然而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小企業將獲得更多融資途徑及融資方式的選取。
1.2互聯網金融模式
(1)電子商務平臺模式。截至目前,我國最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是阿里巴巴。阿里金融前身即為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運營商利用互聯網可以獲取海量的消費者消費習慣、消費偏好,企業銷售經營狀態等。與此同時,該部分信息為又為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發放信用貸款提供了切實可靠的保障。某種意義上而言,電子商務平臺的企業信息會對征信體系造成一定影響,此類信息可很好地消除傳統金融模式下信息缺乏對稱性的問題。
(2)P2P模式。本質上而言,P2P網站相較于傳統私人個人貸款并不存在顯著差異。然而,伴隨互聯網平臺的不斷發展,使資金流通可行性得到明顯提升。一方面,借貸款雙方不在面臨地域的束縛,不再像以往那樣“借錢要找關系”,互聯網時代下,地域、人際關系都不再是問題。一方面,信息傳播變得越來越迅速。倘若借貸雙方存在相關信息變更,對方可第一時間知曉。最后,存在價格透明性,借貸雙方均可了解相互間的數據信息,價格透明性有效提高價格的合理化、統一性。值得注意的是,P2P融資方式存在極大的風險,對于中小企業融資存在不小的壓力。
(3)眾籌模式。眾籌模式指的是依托大眾的力量對金融開展籌措、融入,有著小額、大量的特征,憑借其融資門檻較低的優勢,而頗受小微企業推崇。近年來,我國很大一部分初創企業選取眾籌融資模式,平臺的增多及一系列資本的注入,可為企業初期發展提供可靠資本支持,某種意義上而言,眾籌模式是現階段我國眾多中小企業融資的首選。
2.吉林省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中小型企業在吉林經濟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小企業發展要得到社會資金的有力支持,因而國家出臺一系列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法規政策,然而中小企業依舊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在吉林省中小企業發展中,國家推行的股權融資、發行證券融資等措施,僅為大型企業所采用,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難以像大型企業那樣開展融資,現階段吉林省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仍以銀行貸款為主,或是以抵押為主的間接融資。
3.互聯網金融對吉林省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3.1互聯網金融對吉林省中小企業融資帶來的機遇
(1)互聯網金融可憑借其有力大數據優勢,有效解決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相互間信息缺乏對稱性問題。傳統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相互間總是伴有信息缺乏對稱性問題,中小企業要想從金融機構獲取貸款存在不小的難度。互聯網金融的誕生,為中小企業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創造了機遇。相較于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具備有力的大數據優勢,諸如信息數據采集分析、風險分散機制等,大數據優勢有助于中小企業在借貸關系中獲取各式各樣有價值信息數據,包括財務信息、經營信息、信用信息等。與此同時,該部分數據可由互聯網金融企業自主獲取,促使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中小企業資質得到有效評估。由此便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資金供求兩者間信息缺乏對稱性的問題,拓寬了信貸范圍,提升了金融普惠水平。伴隨我國信用體系的逐步發展和成熟,大量互聯網網貸平臺實現了與央行征信系統的有效對接,該點優勢必然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可以預見,相較于傳統金融機構的信用評價機制,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勢必能夠為金融機構評定、判別中小企業信用登記帶來一個科學可靠的思路。
(2)互聯網金融模式使交易成本明顯下降。倘若說大數據為互聯網金融創造了差異化競爭方面的優勢,則低交易成本因素便為互聯網金融創造了成本競爭方面的優勢。大數據有助于增強產品、服務定制化的有效性,互聯網金融依托大數據可更精準地挖掘現實的關聯性,進一步提供滿足中小企業需求的服務,使相關成本得以縮減。此外,互聯網金融可依托大數據風險控制處理技術,提高客戶違約成本,并為判斷信用風險提供可靠數據保障。由此使得每筆貸款的操作成本、違約率明顯下降。
(3)互聯網金融使中小企業平均貸款周期明顯縮短。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有著金額小、突發性等特征,由此要求貸款提供應當滿足便捷到款、靈活性等特征,傳統金融行業受運營成本高、業務覆蓋面相對窄影響,使得一般貸款往往要很長,難以滿足中小企業貸款需求。近年來互聯網的廣泛推廣及網上消費習慣的養成,互聯網打下了良好的消費群體基礎。同時,伴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進一步縮減了涵蓋時間成本在內的一系列隱性成本,明顯強化信息、服務的可獲取性。鑒于此,互聯網金融依托其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統、科學準確的風險控制系統,可為中小企業實現有序下發貸款,進一步縮短中小企業平均貸款周期。
3.2互聯網金融對吉林省中小企業融資帶來的挑戰
(1)互聯網金融的大數據風險。大數據資源在互聯網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中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在大數據資源發揮重要作用的另一方面,大數據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開展解決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必須要予以特別關注。信息時代下,信息電子化為人們創造了諸多便利,與此同時也對信息的保護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由于電子化信息具備極強的傳播性、復制性,倘若信息遭受泄漏,必然會帶來比傳統信息泄露更為嚴重的后果,因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小企業數據安全防范是互聯網金融面臨的一大挑戰。
(2)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風險。現階段,互聯網金融依舊處在發展階段,監管體系尚不十分完全,依舊存在一系列風險隱患。互聯網金融具備數據信息以及平臺的優勢,然而相較于傳統金融機構,最大的挑戰在于對市場風險、技術風險、業務操作風險等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預測及控制能力的缺失。人民銀行副行長對互聯網金融發展劃出兩條高壓線,一條為切忌由線上發展為線下,不然便會轉變成非法的民間集資;一條為應當對利率進行控制,切忌發展成高利貸。還有相關研究人員指出,互聯網精神與金融精神是相互對立的兩種精神,前者崇尚開放、共享、自由選擇、去中心化等,后者則主要表現為復雜、封閉、精英化。將互聯網與金融進行結合形成的互聯網金融可能會與傳統金融模式存在顯著差異,由此對監管當局提供了極大的挑戰。鑒于此,開展好互聯網金融機構監管,對促進中小企業融資有序進行有著十分重要現實意義。
結束語
總之,互聯網金融為吉林省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的同時,也使中小企業融資面臨各式各樣的機遇與挑戰。在今后的發展中,唯有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更多更好的模式,切實促進吉林省中小企業融資的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王天捷,張貽 .基于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13(45):134-136.
[2]高春華.基于互聯網金融背景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解決策略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6(24):71-72.
[3]劉瓊,方錦.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創業融資問題研究[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