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許瑋
摘要:2016年12月7日至8日,黨中央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習近平指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大學生預備黨員的培養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黨建工作的重點。以電子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為例,針對目前高校預備黨員培養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并探索預備黨員管理的改進措施和新方法。
關鍵詞:高校黨建 大學生預備黨員 思想政治教育 問題 改進措施
一、高校預備黨員培養教育的重要性
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對黨員隊伍建設做出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提高發展黨員質量,以增強黨性、提高素質為重點,加強和改進黨員隊伍教育管理”,對嚴格發展黨員程序、提高發展黨員質量等提出明確要求。2014年5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將“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寫入總則。2016年12月7日至8日,黨中央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從2013年以來,高校黨員發展的數量已經縮減了一半,需要提高黨員的過程培養教育和先進性,充分發揮他們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預備黨員培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現今大學生的價值日益多元化,而大學生黨員則是高校學生的代表,因此,高校管理者應當思考如何才能讓黨員的培養教育更加科學、創新、精細,現今,大學生預備黨員培養管理正在進行不斷的加強和改進,但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入黨動機不純。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價值觀多元、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和平年代,一方面,高校大學生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誘惑及引導,導致部分大學生的入黨動機變得功利化;另一方面,現今的和平生活讓部分大學生感受不到黨員先進性的重要性而陷入盲目化。入黨會限制今后發展或能夠幫助自己找到更理想的工作等這些極端的想法都是入黨動機不純的表現。
2.過程培養的“頭重腳輕”。如今,高校開設各類黨校培訓班、志愿服務、調研、義工等形式進行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和培養考察,但在預備黨員一年考察期中的繼續教育和管理不夠:每季度提交一篇思想匯報,但存在著思想匯報不及時或存在不真實情況、過程監督效果差、黨員先進性效果體現弱的問題,這種限于依托支部組織生活的開展及書面思想匯報的形式無法對大學生預備黨員進行個性化、適應時代發展的培養。因此,部分大學生發展為預備黨員后,沒有快速“轉型”,前后現實表現相差太多。
3.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輔助作用弱。高校黨員都是各年級最優秀的同學,但在組織生活或支部活動中主要在支部內進行交流,范圍較窄,沒有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沒有真正做到行動上和思想上同時入黨。在黨員的管理中,很少強調黨員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起到的巨大意義:1:200的輔導員和學生比,使高校管理者對大學生管理無法面面俱到,不能做到針對個體學生的精細化引導,大學生黨員作為學生中優秀的群體,無疑是彌補這一環節的最佳人選。
4.教育及管理缺乏系統性和創新性。從2013年黨中央要求控制黨員數量,提高黨員質量以來,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一步,即控制黨員數量,但對黨員的教育及管理卻依舊沿用以前的方式,缺乏系統性和創新性,難以發揮這部分同志的領導力及創造力。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大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最高,思想受到影響的可能也最大,因此高校黨務工作者應采用新的活動形式、教學平臺、學習活動內容系統創新的進行預備黨員的培養。
三、預備黨員培養方法的探索
針對大學生預備黨員在預備期內的各項問題,高校黨務工作者應當重視預備期的過程管理,電子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對于預備黨員的培養進行了探索,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1.預備黨員培訓班初探索受積極分子培訓班培養將理論課程和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的啟發,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于2012年起首次實行為期一學期、每年兩期的預備黨員培訓班,通過課程進行理論培養提升,同時附加自學研讀、小組討論、實踐環節、光影詩誦會等環節對預備黨員進行培養。
自學研讀。學員研讀《辯證看·務實辦》一書,通過讀書筆記記錄每一章節自學過程中的思考、啟發點等內容,并挑選資料中其中一個章節內容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形成讀后思考。
小組討論。學員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如何發揮黨員先進性、分享實踐學習期間的感悟及總結,讓學員間有更多的溝通和正能量的傳遞。
實踐環節。主要包括紅色影片賞析、志愿活動、新黨員入黨宣誓環節,學習先進黨員事跡,爭做合格共產黨員,通過先“學”后“做”讓預備黨員的培養更加立體化,加深對黨的理論和政策的了解,又能發揮預備黨員的表率作用。
光影詩誦會。學員以小組為單位以“演繹青春獻黨心”為主題,選取紅歌或大學生題材電影或者電視劇中的片段進行現場配音及詩歌朗誦,通過更“親”學生的方式讓預備黨員潛移默化受到教育及精神感召,同時通過舞臺表演及配合提高大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
2.預備黨員培養考核細化方案的深度探索
與積極分子培訓班分子培訓班相比,一方面,預備黨員培訓班由于受眾不同,對受眾群體的要求也更高,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和調整;另一方面,由于預備黨員培訓班的覆蓋時間只有一學期,也就是一年考察期的一半,再加上該內容對于黨員先進性的體現較弱,因此,學院于2014年起實行預備黨員培養考察細化方案,對預備黨員一年的預備期內做了具體層面上的考核:包含成績考核、民意測評、黨務輔導員考評、擔任社會職務、參與志愿服務等多個方面,每一個考核項都有對應的分值說明,預備期滿前達到規定的總分即可。該評分機制更加細致化地考察了預備黨員在考察期間的綜合表現,同時也鼓勵優秀的預備黨員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發展自己綜合素質。
3.預備黨員培養“四個一”計劃
預備黨員培養考核細化方案經過一年半的試行,整體達到了預期效果,但發現部分大學生個體自主的行為缺乏效應性,存在“臨時抱佛腳”“找關系”等情況,因此,學院黨委于2015年底提出了改進的預備黨員培養的“四個一”計劃,即以小組任務機制進行管理,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紅色專著閱讀潛移默化提高黨性修養,于第1~2個月完成。分小組研讀紅色專著,包括《鄧小平時代》《毛澤東》《平凡的世界》等人物傳記、《中國震撼》《中國崛起》等系列書籍,形成讀書筆記,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讀書分享會,將小組意見整合形成文字報告通過學院微信平臺共享給其他人。一方面,讓小組成員加強溝通;另一方面,通過對優秀黨員、國家現狀的學習提高個人黨性修養。
第二,跨組交流學習拓寬視野促進共同成長,于第3~5個月完成。每小組完成和其余小組的各一次“座談會”,分享在大學期間的經驗、教訓或目前的思考、想法等,讓學院各年級的同學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每個小組安排好座談會的時間,形成計劃表及座談會分享主題,設置記錄員及評論員,進行總結點評,最終形成圖文報告。
第三,紅色主題活動以小見大開墾文化土壤,于第6~9個月完成。根據時事熱點、民生問題、大學生特點等制定相關主題活動,小組成員在主題范圍內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根據主題錄制視頻、改編歌曲、話題采訪,收集他人觀點、表達自身看法的基礎上形成小組作品,讓大家能聽到黨員的聲音,同時改變傳統的宣傳展示的線下方式,通過主流的各類網絡實行傳播正能量,看到黨員的示范效應,激發大學生黨員活動的自發性和認同感。
第四,“重走長征路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從中國革命歷史、優良傳統和精神中汲取養分。“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全年目標25000里路程,每位小組成員堅持鍛煉身體,完成每日簽到目標,最終參與小組接力跑比賽。長征精神的“紅色基因不會過時”,將通過激發個人正能量,讓預備黨員體會拼搏、進取、競爭和超越決勝的新時代長征精神。
預備黨員“四個一”計劃。一方面,讓預備黨員以“新”的形式進行理論學習,同時通過優秀間的相互作用讓預備黨員相互交流,小組機制的管理也能讓他們通過團隊合作將個人觀點及思想傳播到更多同學中,讓黨員的先進性得以體現;另一方面,該計劃覆蓋了預備黨員一年預備期的整個過程,內容使大學生能夠從積極分子到預備黨員到正式黨員的“無縫”過度;再者,“四個一”計劃采用更具有時代性且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形式,更能調動大學生黨員的積極性,不同的內容和思維的碰撞可以促進學生對于內容的理解和接受,從而提高“學習”質量;最后,該計劃對預備黨員的考核更加理性客觀,每一項都有明確的時間及要求,對于達不到或者態度不端正的同學可以在過程上予以引導和教育,排除了“渾水摸魚”的情況。
四、結語
預備黨員的培養探索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本文就學院預備黨員培養方式的逐步探索和改革進行分析,對以上的計劃進行管理驗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收獲了四川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1名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1名校優秀共產黨員、2個黨支部被推薦參與到教育部“兩學一做”支部風采展。大學生黨員是精英中的精英,預備期的培養則是通往精英道路中最關鍵的一環,讓他們掌握黨的基本知識、提高黨性修養、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了解國內外的政治形勢、關心祖國發展,帶動更多人成才報國。因此,黨員的教育和培養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黨員的管理引導工作,創新管理方式、運用多類型工具、總結新經驗,培養出思想覺悟高、學習能力強、有愛國情懷的新時代大學生黨員,為黨的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昀,劉雨萌,吳霞.高校國防生黨建工作的探索與改進——以電子科技大學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6,(z1).
\[2\]王亞奇.論大學生預備黨員管理體系建設\[J\].長江叢刊,2016,(21):219.
\[3\]陳軍.創新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思路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0,(05):162-164.
\[4\]武永樂.大學生預備黨員培養模式創新\[J\].人民論壇,2014,(35):152-154.
\[5\]陳勁松.構建大學生黨員全程教育與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新視野,2013,(0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