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摘要] 目的 觀察血糖管理對糖尿病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干預效果。方法 將18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90例和觀察組92例,對照組患者施行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施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血糖管理。觀察兩組糖尿病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血糖控制、住院天數及患者滿意度調查情況,并詳細記錄。 結果 觀察組空腹血糖為(6.7±2.1)mmol/L,對照組為(7.2±2.5)mmol/L(P<0.05);觀察組住院天數為(13.5±4.2)d,對照組為(15.6±6.3)d(P<0.05);觀察組92例中12例(13.0%)發生肺部真菌感染,對照組90例中30例(33.3%)發生肺部真菌感染(P<0.05);觀察組92例中91例(98.9%)、對照組90例中73例(81.1%)對護理工作滿意(P<0.05)。結論 對糖尿病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強血糖管理,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真菌感染發病率,有效控制肺部真菌感染。
[關鍵詞] 血糖管理;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真菌感染
[中圖分類號] R3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2(a)-014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on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18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90) and observation group (n=92).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To observe th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hospital sta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fasting blood glucose was (6.7±2.1) mmol/L, the control group (7.2±2.5) mmol/L(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ospitalization was (13.5±4.2) days, the control group (15.6±6.3) days(P<0.05); observation group of 92 cases (13%) occurred in 12 cases of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the control group, 90 cases in 30 cases (33.3%)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P<0.05); observation group of 92 cases in 91 cases (98.9%), 9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73 cases (81.1%) of the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P<0.05).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Key words]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Diabete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慢性阻塞性肺肺疾病(CODP)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呼吸內科疾病,經常發病于中老年人,通常是因為吸煙、空氣污染、肺部感染引起,由于反復發作致使出現不同程度的阻塞,呼吸功能減弱,該疾病如果不能及時治療,或者治療不當,就會出現繼發性感染。近年來,深部真菌感染逐年增多,在感染病原菌中已占據重要地位[1]。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內分泌疾病,兩種疾病并存情況下,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更易合并真菌感染[2],真菌感染最為常見的部位為肺部,約占全部深部真菌感染的 55%[3]。該文選取該院 2013 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阻肺合并糖尿病患者 182例進行分組對比研究,觀察血糖管理對糖尿病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 2013 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阻肺合并糖尿病患者共 182例,COPD的臨床診斷均符合慢阻肺診治指南(2002版)[4];糖尿病診斷參照1999年WHO 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5]:任意時間的血糖超過11.1 mmol/L;空腹血糖值超過7.0 mmol/L。按照隨機自愿分配原則,將18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90例和觀察組92例,對照組90例中男51例,女39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3.3±10.5)歲;體重62~85 kg,平均(71.1±6.1)kg;糖尿病病程5~18年,平均為(9.3±3.4)年,空腹血糖為(8.9±2.5)mmol/L。兩組年齡、性別、體重、血糖、肺功能等資料均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施行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基礎護理、 健康教育、給藥護理等,觀察組在施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血糖管理。具體給予糖尿病專業知識健康宣教、心理護理、降糖藥物指導、糖尿病飲食護理及適度運動等血糖管理措施。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糖尿病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血糖控制、住院天數及患者滿意度調查情況,并詳細記錄。真菌感染診斷標準參照中華 醫 學 會 制 定《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的診斷標準[6]。檢測方法:讓患者晨起清水漱口,取用力咳出的氣管深部或用吸痰管吸出的痰液(第一口痰棄去),收集于無菌痰盒中送檢,至少2次培養出真菌者即為肺部真菌感染。
1.3 統計方法
采用 SPSS 13.5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率的比較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分別用[n(%)],(x±s)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出院時觀察組空腹血糖為(6.7±2.1)mmol/L,對照組為(7.2±2.5)mmol/L,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61,P<0.05),觀察組血糖控制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2.2 兩組肺部真菌感染情況比較
觀察組92例中12例(13.0%)發生肺部真菌感染,對照組90例中30例(33.3%)發生肺部真菌感染,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1,P<0.05),觀察組肺部真菌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2.3 兩組住院天數比較
觀察組住院天數為(13.5±4.2)d,對照組為(15.6±6.3)d,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24,P<0.05),觀察組住院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
2.4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92例中91例(98.9%)對護理工作滿意,對照組90例中73例(81.1%)對護理工作滿意,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7,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3.1 健康宣教
面對糖尿病防治領域里日益嚴峻的發病率、病殘率及致死率高,知曉率、治療率及達標率低(三高三低)現象,醫護人員要著重對患者進行糖尿病基礎知識的普及教育,發放糖尿病健康知識宣傳資料,盡可能使患者對疾病達到全面、透徹地理解,①要讓患者知曉引起該病的常見因素,如體重、吸煙、飲酒等,讓患者對照自身生活習慣,盡量避免或減少引起疾病發生的因素。②讓患者堅信該病是可控的,患者應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③要使患者學會自我監測血糖。
3.2 心理護理
護患共同分析糖尿病的原因、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對糖尿病的影響,讓患者充分了解血糖控制水平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轉歸的重要影響,通過飲食與藥物治療,兩種疾病均可得到有效控制,從而解除患者的焦慮和悲觀情緒,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針對不同心理特點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措施,減少其因為患病而產生的心理壓力,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礙,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3 藥物指導
按醫囑給予患者藥物治療,為患者講解藥物使用方法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告知患者堅持用藥的重要性,督促患者按時服藥。胰島素使用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如低血糖、水腫、皮膚局部反應。掌握正確使用血糖儀,定時監測空腹及餐后血糖,出現血糖過高或過低立即與護士聯系。針對低血糖,應告知患者胰島素正確使用的方法, 并適當給予患者加餐;針對水腫,應倡導低鹽飲食,嚴格控制鹽分和水分的攝入, 必要時可給予患者利尿劑; 針對皮膚局部反應,可換用高純度的胰島素制劑,注射部位應注意時時更換,盡量減少深部注射次數。
3.4 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是治療糖尿病一項基本、必要的措施,使用科學的方法,在保證患者飲食的可口性、營養性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因飲食帶來的血糖升高[7]。兩病并存時,應以糖尿病的飲食控制為基礎,鼓勵患者進食低糖、清淡、易消化食物,嚴格定時進食,各餐應保證一定的數量和質量,防止因進餐次數少而引起餐后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有利于胰島素功能的改善。指導患者根據自己的體重以及每天的運動量來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飲食,飲食要均衡,肉類和蔬菜合理搭配,肉類方面選魚、雞為主,多食用一些五谷雜糧和蔬菜瓜果,盡可能戒酒。
3.5 適度運動
根據患者的年齡和體型及體能確定運動量,方式一般有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方式,運動時間,最好安排在飯后30 min之后,每天堅持 1 h左右。良好的運動習慣對糖尿病病人的健康非常有益,運動時帶一些水果,防治運動后低血糖。
4 小結
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非常多,如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免疫功能下降,長期使用抗生素致體內菌群失調,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導致患者抵抗力降低等因素,均使真菌快速發生繁殖,侵襲機體引起肺部真菌感染[8]。糖尿病使COPD 患者感染真菌的風險增大的原因如下:①高血糖是病原體好的培養基,促使致病菌大量繁殖;②高血糖狀態會對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③長時間高血糖會導致全身微血管發生病變,全身組織處于缺氧狀態,肺組織對氧的彌散功能下降,使得肺部真菌感染的發病風險升高[9],嚴重影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預后。該文護理人員通過加強血糖管理,降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真菌感染發病率,有效控制肺部真菌感染的發病,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 壽璐,周建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病原學及易感因素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0,22(7):637-639.
[2] 郭紅霞,趙美.紅糖尿病患者慢支肺氣腫合并真菌感染臨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7):89.
[3] Glob-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Glob Initiative for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2013[C].Berlin: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Inc,2013: 1.
[4] 沈蕓,唐神結,孫華,等.肺結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變化及意義[J].同濟大學學報,2012,33(1): 53 -54.
[5] Corbridge S,Wilken L,Kapella MC, etal.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COPD: Part 1 - A review of current guidelines on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first of a twopart article[J].AmericanJournal of Nursing:Official Magazine of the AmericanNurses' Associstion,2012,112(3):46-57.
[6] 董濤.糖尿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30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3):146.
[7] 單媛,王勃,寇偉鑫,等.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護理概述[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0,27(3):283-286.
[8] 岳莉莉.COPD 急性加重期繼發肺部真菌感染 45 例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6):4688-4689.
[9] Van den Borst B,Gosker HR,Zeegers MP,et al. Pulmonary function in diabetes: a metaanalysis[J].Chest,2010,138(3):393-406.
(收稿日期: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