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摘 要:新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果,但是我國目前中學階段的教育水平還無法滿足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因此在社會各界的廣泛呼吁之下,中學階段的教學改革開始全面展開。但是,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教學改革已經進行多年,現在高中階段的教學卻無法實用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生學習的需要。初中生升入高中之后,物理難學、聽不懂的現象普遍困擾著所有學生。初中物理與高中物理相比,學習內容突然變多、思維方式變動很大、學習方式也與初中有著很大的不同,可以說,初高中物理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落差。本文通過新課程理念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學進行研究,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新課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為所有初高中物理老師的教學活動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 初中物理 高中物理 教學銜接 策略
初中階段的教學改革已經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展開,同時各地初中階段的教學改革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當初中生升入高中之后,物理難學、物理聽不懂,做題做不出來問題卻普遍存在,這個問題不僅使多數家長很揪心,同時也引起了所有教師以及學校管理人員的廣泛關注。我們首先應該了解為什么學生在初中階段能夠將物理學的很好但是到了高中階段物理學習卻出現了很多問題,同時才能根據出現問題的種種原因提出改進的策略,最終提升新課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的效果,減少學生和家長的顧慮與擔心。
一、初中物理教學與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1.教材原因,即學習內容變化導致的銜接問題
初中教材。初中教材文字敘述簡單,內容淺顯,課本敘述也做到了在敘述簡單易懂的同時能夠突出教學內容的原則。初中物理內容與大多數學生的生活經驗具有很高的吻合度,規律不太復雜,涉及到的數學運算一般情況下就是四則運算,涉及到的公式以及各種參量、變量不多,實驗已操作,并且實驗過程簡單明了,實驗結果直觀明顯。初中物理教材突出探究能力,而不是很重視知識的學習,因而可以編排靈活。
高中教材。高中物理需要系統學習力學、電磁學、運動學、光學等等物理學基礎內容,比起初中物理復雜了很多。高中物理教材敘述嚴謹簡練,但是相對于學生來講就會產生抽象、艱澀難懂的感覺。高中物理理論性比初中物理大得多,表述方法也變成了文字法、公式法、圖像法等等方法結合的方式,這些方法相互補充,互相佐證,對于同一個物理現象或者物理規律可以做到從多方面多角度論證,這都是初中物理所不具備的。但是這對于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方式以及學習習慣的要求升高了很多。相比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編排更加死板,更加無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2.學生因素,即學生學習方式與學習能力對于銜接教學產生的影響
初中階段,學生可以很輕松看懂課本,然后經過老師上課講解以及部分實驗探究,就可以學懂物理。初中階段的知識探究,一般是建立在各種實驗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實驗引出各種問題讓同學們思考,然后引導同學們進行各種實驗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達到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層面。同時初中物理所學到的各種知識與現象也是相對簡單的,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夠看到或者感覺得到,因此學生并不會有疏離感。學生只需要擁有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就能夠解決初中物理問題。
但是到了高中階段,課本知識變深,同時知識數量也增加了很多,知識的理論性與系統性也變強了很多,同時課本敘述也變得更加深奧難懂,很多學生讀過課本很多遍之后仍然不能弄懂書上到底講了些什么,需要老師進一步的細心指導教學。高中物理不僅從實驗出發,同時也需要學生一定的建立模型與模型理解的能力。學習過程不是簡單地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變化,需要學生高深的理解抽象概念與抽象知識的能力。高中階段所學到的物理知識與物理現象涵蓋了所有現代物理學的入門知識,抽象度很高,與日常生活現象的聯系也沒有那么緊密,學生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探索才能夠掌握這些知識與現象,因此這也就增加了高中物理學習的門檻。高中物理學習對于學生抽象化的思維要求很高,不僅要掌握抽象思維的能力,還應當具有理解抽象化知識并能夠將其靈活運用的能力。如果學生僅僅做到記憶而不是理解,那么就無法做到靈活掌握知識,同時也就無法掌握物理概念與物理規律。高中物理學習不僅需要思維,還需要大量的練習,同時高中物理結題也不再僅僅是簡單地公式使用,而是應當加入思考過程,思考公式能不能用,哪些可以用,什么時候可以用等等。這些原因都無形中增加了高中物理學習的難度。
二、新課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的策略分析
上文我們已經分析出了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出現問題的原因,這些原因主要是處在學習內容以及初高中物理學習方式與思路之間出現的巨大差別。當了解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之后,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提出各種解決之策,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可以高效度過初中高中物理學習的銜接過程,最終可以學好高中物理,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讓家長以及老師、學校放心。
1.針對初高中學習跨度,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良好的學習過程,應當包括預習、課堂學習、復習過程,要從這些過程開始著手,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上課之前的預習,上課之后的復習,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老師上課教授的知識點,掌握學習重點遇到難點,提升課堂上的聽課學習效率,同時快速領會掌握上課學到的物理知識,同時這一個過程的有效運行,可以逐漸讓學生掌握自我學習的能力。學生們都知道這是非常有用的學習方法,教師們也知道這種方法的重要作用,但是根據筆者實際教學經驗來看,真正能夠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然后在做作業的學生屈指可數,大多數學生只是草草復習、預習一下就算完成任務,這樣就會讓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的效果大打折扣。為此,老師可以合理安排布置課前導學過程,向學生傳達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布置下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以及一些思考題、簡單練習題,通過這種方法進行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們可以清楚得認識到,只要課前花費一點時間進行卓有成效的預習,就可以獲得更好的上課效果,也可以節省時間,獲得更大收貨,這樣就可以鼓勵學生自覺進行課前預習。復習時,教師可以注意課下作業難度梯度的設置,首先布置一些與上一節課基本知識有關的簡單練習題,讓學生快速完成,并且將學生完成情況記入學生考核,并且當做學生最后評價的依據,以此來激勵學生及時復習回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的預習、復習工作,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引導,不斷鞏固方法與知識,將這種行為變成一種習慣。最終,學生應該認識到,預習與復習不是老師布置的任務,而是應當具有的習慣是對自己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好處的習慣,如果產生這種效果,就會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終極目的。
2.根據物理學科特點,注重引導學生學習方法
第一,充分利用學生對于物理實驗的興趣,開展實驗性研究性學習。實驗,是物理學知識發展的基礎,也是驗證物理知識是否正確的不二法門。物理實驗可以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認知,掌握高中物理學規律,同時建立系統的知識框架,最終形成行之有效的物理學習方法與解題技巧。實驗具有具象、真實、生動、可操作性高的特質,對于中學生有很高的吸引力,極易引起學生們的好奇心,引起學生們的求知欲,鼓勵學生們親手操作物理實驗。所以教師應當在自己進行課堂演示過程的同時,要創造各種條件幫助學生自主進行物理實驗的實地操作,破除學生對于物理實驗的懼怕心理,事實證明,這些措施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重視培養學生用自己語言表達物理概念、物理規律以及方法過程的能力。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物理概念、物理規律以及用物理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將自己的思考表達出來的過程,如果學生在這個方面做的不好,就會使物理學習變得死板、機械,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首先引導學生分析物理知識或者物理規律的內涵,明確定義、公式、定理的適用范圍,然后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然后嘗試變化思考的角度描述知識點以及物理定律的延伸應用,從而讓學生可以真正的了解物理知識的本質,消除不重要因素對于學生思維的不利影響。另外,還可以通過實驗后課堂中的例題訓練,再復習鞏固過程中,有意識的讓學生自己敘述物理現象、物理過程以及具體的解題思路。
第三,鼓勵學生多角度展示物理情境。物理學習的過程,就是要尋找各個物理量之間數量關系的過程,而這種數量關系就表現在各種物理公式。很多學生學不好物理的一大表現就是死記硬背公式同時在使用時生搬硬套。這就要求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理解物理情境與物理過程的,讓學生可以從多角度把復雜的物理情境用一些相互獨立卻又有著內在聯系的單一物理情境表現出來,這樣就是讓學生把一個很大的綜合性物理問題,分解為一個個簡單地小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一個物理問題是如何分解的,這個過程比單純的物理知識點更加重要。學生掌握了這一過程后,可以迅速準確地習得相關知識,并且快速反映出這些知識點如此勾連往復的原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學生學不好物理的根本原因就是學生們沒有對物理知識點以及物理規律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把我,連基本概念都掌握不好,更不要說解決過程繁瑣、思考困難的復雜物理問題了。這種多角度的思考過程就是學生形成的具體解題過程,因此這就是學好物理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到全程幫助。
第四,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讓學生去設身處地地結題,就是加深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鞏固學習過程最有效的方法。審題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審題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做題結果的成敗與否。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必須要首先重視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學會審題,就是要學會分析題目中的隱含條件,找出其中的物理量以及相關物理量的隱含關系。很多學生在解題時,往往不愿意再審題時多下功夫,導致物理解題的方向出現了問題,最終導致解題受阻或者結果出錯。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就必須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讓學生首先認真準確審題,然后再做題,養成良好的習慣。
3.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應該關愛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維系良好的師生情感。教師與學生是教學的兩個最主要角色,教學成功必須要師生雙方的有效交流溝通。教師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發育程度以及學生年齡、性別、成長經歷的不同,以及學生個體之間的差別,主動采取相關的交流以及溝通方式,維系良好的師生感情。同時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以及學習能力的不同,適當改變教授方法與節奏,讓學生可以不斷獲得成功,不斷進步。
總結
新時期新形勢下,在我國教學與課程改革正在不斷進行以及新課程理念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應當注重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的問題,提升教學質量,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安秀居. 新課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2]魯世明. 新課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的策略[J]. 電子世界,2012,18:136.
[3]林霞.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4]林加寧. 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
[5]蔣守霞. 基于初中物理教學角度下的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的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3.
[6]孫曉雪. 新課標下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D].延邊大學,2014.
[7]張永紅. 談新課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J].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0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