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歡
摘 要: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相比較其他學科學習難度大。首先,不僅僅需要學習書上的內容,還需要根據書上的概念、運算理論、生活常識等建立數學思維。其次,數學對學生來說可能會枯燥乏味,導致求知欲望不強烈。最后,課上老師會不斷教授學生新的知識,學生往往以前的知識還沒牢固,就要學習新的知識,隨著老師教學內容的不斷積累,學生會暴露出更多問題。面對這些問題,老師必須掌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知道學生是否跟上進度,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最好的方法就是設立針對性很強的數學測試。
關鍵詞:教學問題;測試檢驗;針對性;教學方法
一、針對性數學測試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學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但是小學生一開始并沒有數學基礎,數學思維也沒有,老師往往只負責教授知識,忽略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沒有針對性地跟進每一個學生,使得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不高,到了四年級之后學習更加吃力,導致數學學習成績大幅度下滑,學生逐漸厭惡數學學習。測試檢驗是最好的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方法,所以根據目前的教學問題,我們可以讓考試具有針對性,測試更加模塊化,在平時的數學測驗中有兩個針對:一是針對題型,二是針對學生。平時測試的一些卷子所有的題型都有,但是在同學們的成績中很難看出具體的優勢和劣勢。針對題型進行強化訓練,針對題型進行模塊測試,只有在進行模塊測試時,才能找出學生在這一題型上的優勢和劣勢,找出問題,使每個人能更加清楚自己的數學優勢和劣勢在哪,并且提出相應對策。強化學生的優勢,來建立學生的信心。學生在模塊測試中凸顯的優勢,就會成為數學學習的動力,就會使學生樹立信心,甚至開始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數學知識內容都是有關聯性的,數學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從掌握基礎運算開始一步步地學習數學,一旦學生確立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優勢,數學教學將會更加容易。針對學生的數學劣勢,老師可以實時跟進,在平時教學上,在作業的布置上,甚至平時測試時都可以不斷鍛煉其弱項,而且學生能明確知道自己的不足,針對性地學習和鍛煉,老師的教學步伐也可以得到調整。
二、針對不同學生設立測試難度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思維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對不同的題型和涉及的數學知識的理解狀況是不同的,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能看不出每個學生是否真正地理解,只有通過具體的測試和檢驗,老師才能夠去指導每一個學生,使得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去進行強化訓練。測試的難度要求從基礎難度開始,逐漸增加難度,以此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平時根據學生的個人能力出題,這樣可以使其學習更加有信心,同時可以做到因材施教。這樣不僅可以針對不同學生設立測試難度,還可以使其基礎知識的學習更加細化和全面,使得每個學生都有扎實的數學基礎。
三、具體測試檢驗方法
測試檢驗劃分要針對具體題型,如計算題、圖形題、應用題,同時針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掌握情況設立,特點是針對性強,讓學生在這一階段進行專項測試和鍛煉,要在課上和課下實時跟蹤,跟蹤可通過課上學生表現和課后作業的完成程度,課下老師與家長根據學生作業的具體情況,即是否能獨立完成作業和作業完成時間等。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和優勢,掌握學生接受和理解教學內容的進度和階段。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清楚每一名學生的掌握狀況,針對學生的理解程度,進行測驗或作業的布置。
以計算題模塊檢驗為例。在小學數學中,計算題以加減乘除的運算為主,而且數學本身就是以運算為主的學科,許多學生之所以成績差,大多原因是計算馬虎,計算方法技巧掌握得不熟練,通過計算題的模塊檢驗,可以迅速知道學生成績不高的原因,并進行相應的特訓。學生如果能夠很好地跟上老師的教學步伐,不僅僅體現其學習的強項,還能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使學生更加熱愛數學。對于學生的不足,可以在家長的監督、老師的針對性教學、學生的自身努力三方的作用下,很好地加以完善。
小學數學教育現如今有很多問題,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教學內容不再僅僅以書本基礎為主,又衍生了很多數學難題,小學測試卷上的題目都很難,往往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范圍和數學教學范圍,學生總是跟不上老師的步伐,但通過針對性的測試,能了解學生在某一題型上的理解程度和學習狀況,并且暴露出老師教學上的不足,也可以反映學生的優勢和劣勢。
參考文獻:
[1]張偉.關于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上),2016(9):35-37.
[2]謝淑美.基于問題導向的小學數學復習課模式探究:“以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復習課教學為例[J].教學研究,2014(10):47-49.
[3]黃一萍.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性[J].教學實踐,2015(8):14-16.
[4]韓梅.對上好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思考[J].基礎教育,2015(4):25-27.
[5]李夢瓊.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生數學單元復習能力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