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霞
摘 要:思維是學生對外部事物一般規律和一般特性的間接反映。數學題是鍛煉思維的體操,數學跟思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何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一直是數學教育者熱議的話題。有效引發思維是提升解題速度的潤滑劑,數學教師應當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針對如何引發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解題速度,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策略
《義務教育學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理解數學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行發展。這要求數學教師應當結合時代特性,引入先進教學理念,將新時代的教學思想融入教學課堂中,利用科學優質的教學思想,引發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解題速度,幫助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提升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有利于學生在審題、分析題過程中全面提升速度,這也是提升學生解題速率的重要手段。思維敏捷性具體表現在:審題避繁就簡,發現問題當機立斷,思維過程間接敏捷等方面,這對學生的數學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性,以幫助學生正確迅速進行數學計算和思考。具體有以下兩點方法:
1.重視基礎,適當提速
小學生年齡小,思維敏捷,小學是鍛煉學生解題敏捷性的關鍵時期。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在保證計算正確率的前提下,適當提高計算速度。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中,抽出一段時間進行速算練習。比如,在課堂中可以進行乘法口訣比賽。教師說出乘法口訣上半句,隨機叫起一名學生,回答下半句口訣。短短的時間,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時刻處于積極的狀態。又如,還可以在黑板上隨機設置大量的數學計算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保證全班學生都能快速積極地進行思考。
2.接受正確的計算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將正確的計算方法告訴學生,比單純宣布正確答案更有教學意義。只有學生真正掌握計算方法,才算是真正的教學,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環節。例如,在教學完“湊十法”相關知識點后,數學教師可以借鑒珠算的長處,教授學生“互補法”。引導學生掌握2和8,1和9,3和7等互為補數。如,當學生計算3+9時,因為3和7互為補數,學生看到3馬上反應10,進而得到12。帶領學生反復訓練,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為學生探尋出一條提升思維敏捷性的有效途徑。
二、逆向利用公式,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逆向思維是對一種司空見慣的規律或者認知進行反向思考,也就是所謂的反其道而行之。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旨在幫助學生打破常規思想束縛,另辟蹊徑,探尋出一條全新的思考方式。在教學中,數學教師應當經常對學生進行逆向利用公式的訓練,引導學生逆向思考,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例如,課堂上數學教師在黑板上寫出這樣一道習題:
在一次森林大胃王決賽中。大猩猩面前有10筐香蕉,已知大猩猩在規定時間內吃完一筐香蕉得5分,沒在規定時間內吃完倒扣4分。最后大猩猩得了14分,請問大猩猩在規定時間內吃完了幾筐香蕉?
教師:看到這道題,有什么解題思路呢?
學生:我們可以設大猩猩在規定時間內吃完了x筐香蕉,那么沒在規定時間內吃完香蕉(10-x)筐,解得:大猩猩在規定時間內吃完了6筐香蕉,大多數學生都是利用這種常規方法解答。教師可以先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大猩猩把10筐都在規定時間內吃完了,然后從大猩猩沒在規定時間內吃完的香蕉筐數入手,打開突破口。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交流,學生得出另外一種解題方法:
假設大猩猩在規定時間內吃完全部香蕉,大猩猩應當得到:5×10=50分;
從習題中又可以知道,大猩猩實際得到14分,那么大猩猩一共失去50-14=36分,又知規定時間內吃完香蕉大猩猩得5分,沒吃完扣4分,所以大猩猩失掉5+4=9分,所以大猩猩沒吃完36÷9=4筐香蕉,所以大猩猩吃完了10-4=6筐香蕉。
培養學生逆向思維,反其道而行。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是提高解題速度的方式之一。
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數學思維中,如逆向思維、敏捷性思維、抽象思維這些都是為邏輯思維服務的,邏輯思維是學生數學活動中重要的思維方式,對他們解題速度的提升以及數學發展有積極的意義。例如,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些例題,引導學生思考,然后適當變化題意,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如,一個班級中有50人,已知女生人數占,女生有多少人?
這本是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是適當變化問題,問題也就逐步加深。如(1)男生有多少人?(2)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相比哪個多,多多少?(3)男生人數是女生的多少倍?解析這些問題的前提是根據已知條件求出女生人數,把人數看做一個整體,女生、男生共同組成,兩者有數量關系,這也就是產生邏輯思維的因素。讓學生反復練習這種習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判斷能力,提升學生的審題、解題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多種多樣。數學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科學優質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思考,助力學生解題速度提升。
參考文獻:
宋乃慶,宋運明,李欣蓮.我國小學數學新教材編寫特色探析:以西師版為例[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