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蘭麗
摘 要: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讓越來越多農村兒童的教育教學出現問題。不是成為留守兒童,產生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問題,就是在城鄉結合部接受教學。作為城鎮邊緣地區某小學的班主任,根據資深教育教學經驗,對城鄉結合部小學常出現的問題進行簡述,淺析了小學生教育的重要性,并對城鎮邊緣地帶小學的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管理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城鄉結合部;教學管理;學習興趣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村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速,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使得城鄉結合部的居民變得復雜起來。農村勞動力在進入城市或城鄉結合部工作后,一些勞動力的子女留在農村成為“留守兒童”,一些勞動力的子女則被帶到城鎮邊緣區的學校接受教育。根據研究結果,城鄉結合部小學生總體呈現“兩差”“一欠缺”的現狀。“兩差”指的是行為習慣差,打架斗毆、口吐臟話、不講究衛生,以及學習習慣差,學習不自覺、上課不認真聽講。“一欠缺”指的是思想意識欠淳樸,城鄉孩子互相歧視。學習風氣不正,在城鄉結合部的小學生中屢見不鮮。
小學生是祖國含苞待放的花朵,是科技進步發展最新鮮的血液,作為未來的國之棟梁,小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極其重要。小學生正處于整個人生的初級階段,其生理、心理都尚在成長發育過程中。他們的各種能力正在不斷發展,需要引起學校和家庭的共同關注。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不同于任課老師,只對學生進行某一科的教學,也不同于學校管理者,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管理,而是二者兼顧,皆有涉及。那么,背負雙重責任的班主任,應如何在城鎮邊緣區域的小學中對小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管理呢?筆者結合多年教育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建議。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倘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主動學習,這將會使學生的學習行為保持得更加長久。作為班主任,尤其是城鎮邊緣區域小學的班主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那么,我們應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有以下兩點方法。
1.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新異的刺激能夠引起小學生的更多注意,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相比于傳統教學方式更加先進,學生在學習時不僅能夠將注意力放在學習過程中,還能夠使教師的教學內容更容易被學生所理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學生的學習輕松有趣。數學這一門學科的立體圖形,如果能夠借助多媒體對立體圖形進行展示,相信學生能夠更好地對其表面積、體積的知識進行掌握。
2.對學生學習有效成果進行充分肯定
強化是行為主義教育學家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優異學習成果進行肯定,并適時對他們進行獎勵,可以使他們產生“好好學習可以得到獎勵”的思考,從而通過獎勵激勵他們的學習行為,使他們更積極地主動學習。學生期中考試后,對成績前三名的同學發放一些小獎品,筆、本、橡皮等在學習生活中常用的學習工具最佳。
二、家校共同管理
成功的教學管理成果是基于家庭、學校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這一基礎之上的,家庭教育應與學校管理相配合,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作出努力。曾有學者提出“5+2<0”的觀點,意思就是五天在學校的學習,在經過了兩天周末之后,學生就會忘光甚至產生與教學內容相左的知識內容,導致學生的學習不進反退,無法取得有效成果。筆者認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樣重要,甚至高于學校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更甚于教師的影響。因此,作為班主任,我們還應與學生父母常常溝通,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共同努力。筆者常借助以下兩種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聯系。
1.家長會
家長會是教師用來與家長溝通學生現狀的一種方式,通過家長會上教師對整班學生學習情況的匯報,家長能夠更清晰明了子女在班級中的表現,從而能夠更好確定自己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成長。
2.家訪
對于城鎮邊緣地帶的小學班主任來說,家訪會是一種困難但是有效了解學生家庭表現的方式。通過與父母的溝通,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從而能夠更好地在今后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
六歲到十一二歲是人生的學齡初期,這是兒童獲得勤奮感避免自卑感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兒童往往傾向于做更多的事情,例如幫助父母做家務、幫助老師發作業等等,顯得非常勤奮,這時倘若兒童在這種幫忙中出現錯誤,家長和老師不要急于對他否定,否則會使兒童形成自卑感。兒童進入學齡初期,需要學習各種必要的謀生技能以及能使他們成為社會生產者所具備的專業技巧,這種勤奮有助于他們接觸各式各樣的事物,從而不斷發展。
人本主義學者認為,對于每個個體來說,每個人都有主導自己行為的需求,人本主義學派代表人物馬斯洛對人的需求進行了階梯式由低到高的劃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只有低級的需求得到滿足后,高級的需求才能夠出現并對個體的行為起主導作用。筆者認為小學生最需要的就是歸屬與愛的需求,因為他們的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已經得到了相應滿足,所以此時歸屬與愛的需求將會主導小學生的行為傾向。倘若小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于學校和家庭的愛,就會減少他們在社會中尋求歸屬感的行為,進而少接觸社會中的不良行為,從而更好地在學校中進行學習活動。
筆者拙見,希望能夠通過此文對城鎮邊緣地區小學的班主任有所幫助。讓我們共同為我們的學生,構建適合于他們健康成長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李仕艷.城鄉結合部小學管理“三字經”[J].輔導員下旬刊(教學研究),2014.
[2]舒定.淺談城鄉結合部小學的管理[J].當代教育論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