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巖田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建筑已然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和社會民生的普遍需求。本文將對綠色建筑的概念、意義、現狀、設計、推廣作簡要介紹。
關鍵詞:綠色建藐;節能;意義;推廣
前言
我國在工業化進程快速發展情況下,人們對現代化建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僅僅要住高樓大廈,而且對建筑的質量,以及建筑物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重視,畢竟這關系到子孫后代的幸福。
1綠色建筑的概念
綠色建筑也可稱為生態建筑、可持續建筑。關于綠色建筑的概念,其含義是指在為人類提供健康、舒適的生活空間的同時,盡量減少對地球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強調從整體出發將建筑作為地球生態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2綠色建筑的意義
2.1節約能源和資源,減少C02污染
建筑本身是能源消耗大戶,對環境也有重大影響。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時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也是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的。建筑引起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占據了環境總污染的1/3還多,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40%為建筑垃圾。我國正大力發展城鎮化,對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設施的需求越來越高,所耗費的能源也越來越多,這與日益匱乏的石油資源、煤資源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我國處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人們對高水平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對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推進建筑節能,將大大緩解地球溫室效應所產生的壓力,也極大地保護了其他資源。
2.2綠色建筑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對室外環境而言,綠色建筑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集成綠色配置、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具有選址規劃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筑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建筑功能靈活適宜六大特點。室內環境本質上決定著人們的舒適度,通過綠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因地制宜從規劃、設計、環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過各種綠色技術手段合理提高建筑室內的舒適性,同時保障人們的生活健康,給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3綠色建筑的現狀
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可表述為“前途光明,路途坎坷”。隨著綠色建筑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綠色建材大量出現,綠色施工越來越受到重視。各施工單位意識到并采取了相關行動,控制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排放、揚塵、噪聲、建筑垃圾,并合理利用油漆、涂料等。一些企業還通過了IS014001環境管理標準認證,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促使施工逐步實現節能、降耗、低污染的目標。但是,綠色建筑初期成本投入較大,短期內經濟效益不明顯,使得綠色建筑并未真正走人尋常百姓家。
4綠色建筑的設計
4.1建筑布局
合理的建筑布局是降低建筑使用過程中的能耗的重要前提條件。一般來說,建筑體形系數小,單位建筑面積對應的外表面積就小,這樣有利于降低采暖空調系統的負荷。住宅建筑的內部負荷相對較小,且基本穩定,外部負荷則起主要作用,因此其外型設計應追求小的體形系數。然而,對于內部發熱量較大的公共建筑,夏季夜間的散熱就非常重要,在特定條件下,適當增大體形系數更有利于節能。
4.2圍護結構保溫節能材料
建筑圍護結構保溫性能直接影響著建筑使用能耗的大小。嚴寒地區在墻體的外面增加一層保溫材料必要且非常有效。在夏熱冬冷地區,對于建筑圍護結構既要考慮冬季保溫性能,又要考慮夏季隔熱性能,兩者之間有時又會產生矛盾。例如近年來在建筑圍護結構中,玻璃的使用面積越來越大。透明的圍護結構可以增加室內采光,但是透明圍護結構的熱阻還是遠遠小于非透明圍護結構熱阻的,透明部分的外側必須設置有效的遮陽(最好是卷簾、百葉窗之類的活動遮陽),以降低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量。由于透明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比非透明圍護結構差,因此從節能角度出發,應控制透明圍護結構的大面積使用。
4.3綠色建筑材料
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主要是木材),盡量使用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無放射、低揮發、低活性材料。另外,對油漆、膠水、黏合劑、地板磚、地毯、木板和絕緣物的選擇除了要考慮性能優良外,還應強調沒有毒性物質的釋放。
4.4綠色能源的利用
綠色建筑主張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利用空調冷凝熱作為生活熱水的輔助熱源,利用太陽能和地熱能產生的熱水作為日常生活用熱水,利用太陽能光電系統來支持日常生活用電。建筑物表面材料通過多功能組織進行呼吸,可凈化建筑物內部的空氣,并降低溫度。形狀記憶合金材料可用于百葉窗的調整或空調系統風口的開闊,自動調節太陽光亮。建筑物表面的太陽能電池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
4.5合理利用水資源
對于小區的水系統要考慮水質和水量問題,室外系統要設立將雜排水、雨水等處理后重復利用的水系統,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雜排水循環利用系統等,用于水景工程的景觀用水要進行專門設計并將其納入中水系統一并加以考慮。小區供水設施宜采用節能節水型,要強調淘汰耗水型室內水器具,推行節水型器具。在必要的地方,同步規劃設計管道直飲水系統,以便提供優質的直飲水。
4.6建筑智能化系統
以建筑為平臺,兼備建筑設備、辦公自動化以及通信網絡系統,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等于一體的最優化組合,向人們提供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境。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BAS)將建筑物、建筑群內的電力、照明、空調、給排水、防災、保安、車庫管理等設備或系統構成綜合系統,以便進行集中監視、控制和管理。
4.7廢棄物管理與處置系統
滿足小區自然環境保持一種平衡狀態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處置方式對固體廢物進行管理、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在國內采用物理化學法、固化法及高溫焚燒法等。在管理方面,政府部門需要在制訂法規計劃、改革管理機制、建立監督執法、抓好宣傳教育等方面通盤考慮綜合治理,鼓勵推行清潔生產、清潔生活方式、生活垃圾的收費制度等。
5綠色建筑的推廣
綠色建筑是在經濟方面需要更多的前期費用、而利益回報速度又相對緩慢的項目。坦白來講,綠色建筑體系方面投資所帶來的回報最終并不一定能讓開發商受益,而多由使用者和社會所分享。即使這樣,一般也是在若干年之后,才會見到節約資源的價值大于用于生態方面投資的價值。介于這類經濟因素,很可能就使決策者和開發商望而卻步或者力不從心。要使人們接受綠色建筑,就要實行限制性和鼓勵性政策并舉的方針,對達不到節能設計標準的建筑采取禁止投入等強制性措施加以限制,對按標準進行節能設計或采用可再生資源的建筑給予減免稅收、貼息貸款、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從而增強綠色建筑項目開發的經濟可行性。特別是在開始階段,如果沒有好的經濟、社會和道德方面的激勵機制用于補償開發商額外投資的損失,綠色建筑的推廣就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因此,應結合我國當前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總體水平,盡快確定目標并建立一套可行的制度體系,將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公正合理地分享社會資源。
6結語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已經成為未來建筑的主題,是建筑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設計是綠色建筑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需要相關人員的不懈努力,在盡可能減少破壞自然環境的同時,營造出良好健康的居住環境,最終形成有效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