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苗
摘 要:隨著傳統媒體的日漸衰落,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就業形式不容樂觀。新媒體的日益發展,為廣大學生開辟了一片新的就業天地,但是我國大多數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明顯跟不上新媒體領域對人才的需求,導致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脫軌。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地方院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實踐教學的現狀,并提出了該專業的實踐教學創新方法。
關鍵詞:新就業形式;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隨著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蓬勃發展,我國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規模也日漸擴大,從重點院校到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再加之大專高職院校,可謂電視編導專業遍地開花。但是這些院校人才培養的規模遠遠超出了傳統媒體的容納限度。新興的互聯網媒體與移動媒體的普及對傳統電視媒體帶來沖擊的同時,也為電視編導專業開辟了一個新的就業渠道,但是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方面還遠沒有跟上互聯網的思維。而作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電視節目編導與制作》這門課程在很多院校依然在采用傳統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模式,因此為適應新的就業形式,影視制作類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一、影視制作類課程在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課程內部實踐教學環節不夠靈活
目前影視制作類課程尤其是電視節目編導與制作等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不夠系統化,各門課程之間在實踐教學設計上各自獨立不成系統,課程內部實踐項目的設計受到實踐課時的約束,項目設定不夠靈活,每個實踐項目時間有限,學生很難在課上完成實踐教學目標。另外為了節約時間,實踐項目的設計地點一般都會在學校或者就近,這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實踐效果。另外影視制作類的實踐課程有很大的特殊性,拍攝過程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天氣的變化,地點轉移等等,而很多學校對實踐課程的管理比較死板,致使有些實踐項目效果不好,另外開放性的實驗項目往往流于形式。
2.各門課程之間實踐項目缺乏系統性
影視制作類各門課程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比如劇本創作課程為學生提供劇本寫作方面的知識,攝像課程講授如何拍攝,電視節目編導與制作類課程是劇本寫作、攝像、非編等課程的一個融合。這些課程在開課時間上可能會有些不同,比如影視劇本創作課開設的實踐會比較早,而攝像、編輯類的課程會晚一兩個學期,所以很多時候,每個老師都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制定實踐方案,各門課程授課老師之間缺少溝通,導致實踐項目之間脫節或者重復,比如影視劇本課程里,老師已經讓學生寫過腳本了,但是在電視節目編導與制作課程里,老師可能還會安排腳本寫作這樣的實踐項目。
3.實踐項目的設置依然趨向傳統媒體
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傳統媒體的地位受到沖擊,在容納畢業學生方面已經顯得比較吃力,而新興的新媒體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雜志等)而言的,例如互聯網,手機、戶外視頻等等形式。2014年互聯網廣告收入:百度490億,淘寶375億,騰訊83億,報紙的廣告增量沒有,存量跑到互聯網去了。百度一家,就等于全中國報業廣告的總和。傳媒業人才進一步流失倒向新媒體。我們以前導向一直都是內容為主,有好的內容就不缺讀者和廣告。但去中心時代,渠道和網絡被顛覆后,這句話就不準確了。新媒體節目內容無論從內容到形式與傳統媒體都有很大差別,新媒體節目內容活潑新穎,制作靈活。現在的傳媒畢業生一般都是90后,90后的性格特征非常適合新媒體的審美需要。但是由于老師所受的教育依然是舊媒體時代的觀念,對新媒體的了解與關注遠趕不上新媒體的發展,所以在實踐項目設置和實踐內容要求上依然趨向于傳統媒體。
二、《電視節目編導與制作》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1.課程內部實踐教學環節設定
電視節目編導與制作是一門綜合了其它課程的影視制作課程,制作一部影視作品需要一定的實踐長度,而一般設課內部的實踐課時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制作的要求,所以課程內部實踐設置方面要靈活。項目數量不能太多,有些項目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需要用設備的項目集中安排時間保證拍攝進度。現在的大學生一般都有電腦,所以后期編輯與包裝合成也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實踐完成。但是這種課下的實踐,很容易造成放羊式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加強管理,及時監控實踐進度,與學生加強溝通。集中實踐的項目要提前了解學生項目準備情況,比如文案寫作是否合理,與拍攝對象的溝通是否做到位,一些突發的意外因素是否有考慮等等,集中實踐時間有限,必須要像做一期節目一樣有緊迫感。
2.加強各門課程之間實踐項目設置的系統性
一部作品的完成需要用到各門課程的理論知識,比如《影視劇本創作》課程、《攝影攝像》課程、《后期編輯包裝》課程等等。而各門課程的任課老師在設置實驗項目時,往往互相之間并不溝通,造成各自為政的局面,因此各門課程的任課老師要事先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拍攝意愿之后,針對每組學生的創作需求影視劇本創作課程設定劇本寫作的實踐項目,攝影攝像課程根據影視劇本創作的文案實踐項目制定相關的實踐環節與項目,后期編輯制作老師,應該把學生在攝影攝像可上拍的素材作為實踐教學設計的依據,有針對性的設置實踐環節,這樣各門課程實踐環節互相配合就會達到實踐教學的理想效果。這樣的設想看似簡單,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這些課程可能并不在同一學期開設,這樣各門課程之間的任課老師溝通就有一定困難,但是改革必定會遇到困難,不然就不叫改革,遇到問題再解決問題就是教學的進步。
3.實踐項目的設置應適應新媒體特征
在傳統媒體逐漸失去統治地位,新媒體日漸興盛之際,我們的教學方向也要有所轉變,未來幾年可能是傳統媒體沒落的幾年,在這樣的前提下,傳統媒體不但不能接納新的就業者,還會有大批人才過剩,所以我們的教育方向不能再以傳統媒體為主方向,而要兼顧新媒體。
很多人說新媒體與舊媒體相比只是傳播形式的變化,內容并沒有實質性的變革,但我不這樣認為,網絡自制劇與電視媒體上播出的電視劇從風格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另外網絡綜藝、網絡廣告以及網絡上播出的其他節目都與傳統媒體有所不同,形式新穎活潑幽默是新媒體節目的特征。因此我們在《電視節目編導與制作》這樣的課程里,項目的設置不妨可以朝著新媒體節目的風格樣式去設置,讓學生盡早了解新媒體節目,嘗試去做新媒體節目,以便畢業后盡快適應新媒體的要求。
總之,實踐教學是我們數字媒體與編導專業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這個碎片化時代,讀圖、快餐是現在學生學習的特征,他們已經不習慣于仔細去研讀教材,他們已經習慣于形象化的接受,因此如何在實踐課堂中把理論知識形象的傳達給學生,是新媒體時代我們教師必備的一項技能,所以實踐環節的設置,實踐項目的安排直接會影響到整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實踐課程的改革也就迫在眉睫,如何改革是很多影視制作類課程的擔任老師必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改革要與學生的需求相適應,要與時代的要求相匹配,要以提高學生創作技能為目的。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目前的就業形式,我從三個方面:課內實踐項目的設置、課程之間實踐項目的系統性、實踐項目與時代結合等幾個方面談了一些粗淺的認識。但是作為一個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遠遠不止這些,新媒體時代是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每天都可能有新的事物誕生,因此我們的高校教育也要緊跟時代步伐,教學改革也要應時而變,我們要不斷思考更好更新的教學方法,教師之間加強學習溝通,高校之間加強交流,共同為培養適應新傳媒生態的人才而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