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摘 要:現在很多在優越的生活環境里成長的孩子們養成了任性嬌氣,以自我為中心,集體主義榮譽感淡漠,生活自理能力、抗壓能力差的性格和品行。文章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意義及感恩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探討。作者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感恩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內容,是我們深入研究、探討的新課題。
關鍵詞:加強;學生;感恩;教育
現在的學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這種優越的生活環境里成長的孩子們,個性品質存在諸多問題。著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其健康成長,關系著社會的和諧穩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對學生很有必要從小進行感恩教育。
一、加強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意義
進行感恩教育,是培養合格公民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關系著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他們理解人、幫助人、團結人、善待人的良好品質,提高他們和諧相處能力、友好交往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排解困難能力,有助于中小學生正確地認知社會,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進行感恩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物質文明建設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我國現階段要全面構建和諧的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最根本的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的社會風氣。當前社會上產生的惡性事件無不與公民素質密切相關,誠信缺失,導致假冒偽劣產品大行其道。此外,法制觀念的淡薄和對自然的冷漠,導致人們肆意損壞自然生態,濫捕珍貴野生動物;極端利己主義助推著某些利欲熏心的礦老板,不顧礦工死活,因違章違規開采而造成礦難事件;用黑心棉加工被褥,在食品中添加蘇丹紅等。這些行為嚴重傷害著老百姓的身心健康,造成市場經濟秩序混亂。此情此景,何談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經濟健康發展需要純正的社會風氣,經濟有序發展呼喚社會良知和誠信。在學生中進行感恩教育,就是倡導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形成健康向上、文明活力的社會風尚,營造公平競爭、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
進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近幾年頻頻曝光與學生相關的令人發指的案件,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折射出了道德教育的乏力導致學生人格缺陷的產生。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分子,社會的和諧穩定,有利于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反過來,公民的文明素質又促進了社會健康和諧發展。各行各業中有很多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這個社會和國家才會更興旺。社會中還有很多好心人在默默無私地幫助著別人,如為陜西省嵐皋縣民主小學捐資建校的已故臺胞王永慶先生和“朝陽行動”的好心人,我們要懂得對他們感恩。引導學生認識自私與貪婪是相伴的,偏極蘊藏危險,利己必定損人,玩物必定喪志的種種危害。學會感恩,就能摒棄這些不良行為,懂得感恩,就能寬容與善待,就會珍惜與尊重,學生健康的心理與健全的人格也就形成了。
二、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感恩教育是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總體要求相適應,既要吸取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道德文明的有益成分,又要與社會主義新時期道德觀、價值觀、榮辱觀的根本要求相適應。在學生中進行感恩教育,應當與他們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生活在我們這樣嶄新的校園里,吃著營養早餐的時候,貧困兒童享受到與其他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感恩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留守兒童要感恩國家、社會和老師的無私關懷;在學校對老師員工感恩,尊敬他們,尊重他們的勞動;對同學感恩,感謝他們的幫助、團結協作和樂于助人;在家里對父母長輩感恩,懂得他們生養教育的辛勞,理解他們的期盼和感情,尊重他們的勞動;對社會上的朋友及好心人感恩,感謝他們的理解、友誼和無私幫助;對自然感恩,它是我們衣食住行的源泉。
感恩教育的形式豐富多彩,教師可利用周末,給學生布置為父母盛一碗飯、倒一杯茶、洗一次腳、交一次心的家庭作業。開展以“一碗米飯包含著農民伯伯和餐廳師傅的多少勞動?”為主題的討論會;還可以讓學生自編自演“我會做的農活”等短小活潑的小劇目;組織學生觀看“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捐贈現場晚會,感受社會的大愛無邊;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提示性標語牌,在小草旁寫“我也是生命,我雖小,但我能美化您的生活”;在花壇的小樹旁寫“我們共同沐浴陽光,讓我們一同健康成長”;在垃圾桶旁寫“文明只差一步”,營造充滿人性化的“感恩文化”。
感恩是學生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和最樸實的情感。感恩教育是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能夠喚醒人的良知,培養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靈魂。
(作者單位:陜西省嵐皋縣民主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