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迎梅
隨著生本教育的開展,前置性作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順勢而生。前置性作業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提出有關新授課內容的問題,讓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最終嘗試解決問題。有效的前置性作業對一堂課的順利開展能起到很好的鋪墊,對形成高效課堂能發揮重要作用。如果教師設計的前置性作業合理,并且在課堂上能有效實施,那么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就快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學習中的重點知識,突破學習中的難點,提高學習的效率。
一、前置性作業的教學模式
前置性作業來源于生本教育的提出。生本教育的基本方法論是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由于方法的確定,前置性作業的教學模式就有了大致的規劃。前置性作業的具體進行模式應該是教師布置前置性作業—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課堂展示交流—教師講評小結。將前置性作業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大致也就遵循這一基本模式。教師按照教學內容靈活設計相應的前置性作業,讓學生在前置性作業的引導下提前探究新的學習內容。
二、小學數學前置性作業的有效設計
1.抓住學生心理特點,設計趣味性的前置性作業
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活動中,對教學內容有大致的安排規劃,對教學方式也有策略性的計劃。教師在前置性作業展開時,不要過多地限制學生思維,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富有趣味性的前置性作業。因為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與生活有著直接的聯系,所以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完成相關數學問題。這樣做不僅能提升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并且逐漸認識到數學的本質,從而對其今后的數學學習起到良好地促進導向作用。例如,在學習“一位數乘法”時,教師可以提前設立一定的教學問題,將問題的答案寫在卡片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隨機分發給學生,然后在活動中進行提問,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作答。與答案相符的卡片數字持有者,進行舉手示意,如果超出規定時間,則讓違規者準備相關的數學小故事,讓其在下堂課程中進行講解。這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不僅達到了“一位數乘法”的學習要求,也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同時通過乘法措施讓小學生搜集有關數學性的資料,也完善了小學生的數學課外知識。
2.根據實際教學內容,設計具有探索性的前置性作業
前置性作業具有的特點是通過教師的教學計劃設定,能讓學生在進行課堂學習前,通過自己的學習探究對教授內容有大致的了解,為之后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促進教學有效開展。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利用七巧板或者動手制作相關形狀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卡片,自己通過預習教材,進行拼接平行四邊形,提前預知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或者長方形之間的關系等,通過完成前置性作業,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這一課時知識有了一定的認知。那么在課堂教學進行時,教師可以進行課堂提問,讓學生根據提問自主回答。教師則在學生回答時進行點評和相關知識性內容的講解。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鍛煉自身的動手能力,而且能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做到預先完成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推動了教師前置性作業的教學計劃的實施。
3.挖掘教材知識,設計簡潔有效的前置性作業
前置性作業的設計對教師的要求是嚴格的,教師在設計每一份前置性作業前,一定要熟練地掌握教材所要教授的知識內容,根據小學數學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設計。前置性作業要注意把握設計的難易度,力爭簡潔明了,設計學生易懂易做的作業。教師要通過簡單問題的設定,啟發學生的學習思路,突出學習內容的實質,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了解學生學習的困惑之處。當然,前置性作業不一定要設定得多么全面,關鍵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教師可以通過簡單預習新知的形式進行,也可以通過讓學生搜集相關學習資料的形式進行。總之,要讓學生能順利地按照計劃要求進行課前作業的完成。
三、結語
綜上所述,前置性作業的提出能夠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在設計前置性作業時,要科學合理地進行作業的設計,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知識的初次嘗試,將這一教學模式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陳美祥.試論如何設計小學數學前置性作業[J].小學生(教學實踐版),2016(4):9.
[2]李印清.多元化教學視角下的小學數學前置性作業研究[J].學周刊,2016(8).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白銀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