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孝儒++陳祥
摘 要 隨著我國廣播工程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調頻廣播正以更加先進和智能的方向發展,廣播覆蓋工程是實現信號傳輸范圍擴大的先決條件,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調頻廣播覆蓋工程卻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影響了信號傳輸的效果。因此,本文從概述我國調頻廣播覆蓋工程技術的發展情況入手,分析了影響調頻廣播覆蓋效果的主要因素,并聯系技術條件和實際情況,系統性的分析了調頻廣播覆蓋工程的技術內容,旨在為促進我國調頻廣播覆蓋工程技術的發展提出合理且有效的想法與建議。
關鍵詞 調頻廣播;覆蓋工程;天線;技術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7-0045-02
我國的廣播信號傳播主要是以調頻的方式,但是調頻采用的直線波距離較長,頻段距離通常在幾十公里以上,為了滿足與信號傳輸的需求,我國通過建立多個無線電發射臺來保證聲音信號的持續傳輸。但是調頻廣播對于外界環境的要求較高,自身容易受到信號的干擾,同時我國在推進鄉村地區廣播電視發展中,調頻信號在高山上的接收能力被大大減弱,另外,其傳播的信號也嚴重不穩定。對此,我國還需要大力發展調頻廣播覆蓋工程技術,以選擇合適的發射機功率、天線以及同步廣播技術等來實現對調頻頻率資源的有效利用,實現我國廣播電視技術的良好發展。
1 調頻廣播覆蓋工程技術的發展概述
早在20世紀20年代,人類就已經發明出了將聲音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的元件,這使得人們能夠操縱電信號的調制,從而實現聲音信號的向外傳輸。調頻廣播是在調幅廣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調頻廣播與調幅廣播相比,不僅對頻率的利用程度加大,同時還能夠實現立體聲廣播,對于發射臺的要求也較小。但是調頻廣播主要是在視距內沿地面進行傳播,散射的傳播效果不夠穩定,在離發射臺較遠的區域內,調頻廣播覆蓋的衰落情況極為明顯。
我國當前的調頻廣播頻率為87MHz~108MHz,頻道之間的間隔為100kHz,其最大可容納210個頻道。然而在當前我國社會群眾對于廣播傳媒的依賴和需求不斷增加,在技術領域,我國還需要重視完善調頻廣播覆蓋技術,以最小的成本投入,來避免廣播信號的中斷,從而更好地發揮出調頻廣播的文化傳播作用[1]。
2 影響調頻廣播覆蓋效果的因素
影響調頻廣播覆蓋效果的因素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為客觀因素。主要包括了地形地貌因素、電磁環境和建筑、森林等。調頻廣播信號在傳輸的過程中,遇到阻礙物體,其傳輸的信號將會大幅度的減弱,而調頻廣播的覆蓋工程無法避免要遇到低洼、高山等地貌,且也會穿過大片森林和建筑樓群,因而廣播信號會受到傳輸的影響[2]。
此外,電磁環境也會對調頻廣播產生干擾,尤其在城市中,工業活動、電氣設備等形成了復雜的電磁環境,進而對調頻廣播覆蓋的效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是主觀因素。當前調頻廣播信號在傳輸的過程中,其必須要依靠天線路程和接收站,而隨著我國當前的社會發展對調頻廣播的巨大需求,使得發射天線數量不斷增多,在同一水平的天線層數越來越密集,采用的水平極化的工程技術,盡管實現調頻廣播覆蓋面積的增加,但是這對于移動接收站和城市建設方面卻造成了不小的負擔。
3 調頻廣播覆蓋工程技術研究
3.1 選擇合適的發射機功率
發射機是調頻廣播覆蓋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能夠充分地發揮出調頻廣播的優勢,必須要注重選擇合適的發射機功率,從而滿足調頻廣播的覆蓋需求,另外也能夠達到資源的優化。在發射機功率的選擇方面,需要保障發射機運行的信號接收場強要符合國家制定的相關標準,要充分考慮到調頻廣播信號受到地形等外部環境影響所產生的信號遞減情況,注重分析天饋線增益與衰耗指標,以平衡經濟投入與效益支出為重點,從而達到充分利用發射機功率的目的[3]。
3.2 選擇合適的廣播發射天線
我國目前的調頻廣播頻率在87MHz~108MHz,在這一頻率范圍內,需要天線為偶極子類型,如單偶極子或雙偶極子,并在實際的工作中,配合反射面來對天線的覆蓋范圍和方向進行有效的調整,因此,在廣播發射天線的選擇方面,應當注重考慮天線的極化方向,為了能夠實現調頻廣播的全覆蓋,覆蓋工程技術上通常以覆蓋效果最佳的垂直極化天線為主,但是在具體的施工中,也需要充分考慮城市電磁環境,以保障調頻廣播信號質量為主。另外,還需要根據調頻廣播發射天線覆蓋情況結合共塔天線的地理位置和增益情況,根據天線的數量選擇水平或垂直的調整,從而達到精準覆蓋的效果。
3.3 調頻同步廣播技術
調頻廣播信號之間的互相干擾是影響調頻廣播覆蓋工程的重要因素。而為了避免調頻廣播信號之間的干擾情況,可以采用調頻同步廣播技術,以在重復覆蓋區域內,進行調制信號的有效整合,使得發射點能夠最大程度以穩定和相同頻率、頻調的信號,來增強發射場強。另外,還需要注重在大范圍覆蓋的基礎上實現小功率補點的完善,針對于信號較差的區域,如建筑狹窄區、高山后側面等區域以定向補點的方式,利用差轉、直放的方式,進行小功率的同步廣播,從而實現調頻廣播覆蓋工程質量的提升[4]。
3.4 優化調頻廣播發射系統
優化調頻廣播發射系統,能夠有效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并從大局角度對調頻廣播的覆蓋工程進行調整和布局。在調頻廣播發射系統的優化過程中,應當秉承以發展技術和平衡經濟效益與成本的原則,可以通過將天線掛高的方式,來充分利用空中的優勢,達到調頻廣播全覆蓋的范圍。在施工技術上應當注重以低損耗饋線將天饋線和發射機內部的元件有機進行融合,從而來穩定調頻廣播信號的傳輸效果。另外,在站點的建設上也應當在符合我國調頻廣播信號整體布局的基礎上,盡量以高海拔的站點建設為主,這不僅能夠有效地節約接收站建設所耗用的資源,同時也能夠從根本上來提高調頻廣播信號的覆蓋范圍和效果。
4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在廣播無線領域的不斷發展,在滿足于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也極大程度地促進了我國廣播技術的發展。但是當前在調頻廣播的全覆蓋工程上還存在一定的現實難度和技術挑戰,調頻廣播信號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較大,且電磁干擾較為明顯,本文聯系實際情況,提出在調頻廣播覆蓋工程方面,需要注重選擇合適的發射機功率和廣播發射天線,注重優化調頻廣播發射系統,在充分考慮當前的施工技術和現實環境的基礎之上,以抬高天線的方式,來擴大覆蓋面積。并以調頻同步廣播技術,來最大程度避免電磁信號的干擾,以補點的方式強化調頻廣播傳輸信號,從而實現和推動我國調頻廣播工程覆蓋工程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殷希,陸建華.無錫調頻廣播延伸覆蓋工程的規劃與實施[J].視聽界(廣播電視技術),2014,5(5):60-70.
[2]張云貴.調頻廣播覆蓋工程改造項目設計實踐[J].科技傳播,2015,1(11):116.
[3]陳侃.調頻廣播覆蓋的影響因素及優化技術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5,4(23):18-19.
[4]劉興梅,白學南,張增賦.淺析調頻廣播覆蓋中的幾個技術問題[J].內蒙古廣播與電視技術,2011,5(2):78-79.
作者簡介:程孝儒,懷寧縣廣播電視中心。
陳祥,蕪湖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