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旋+劇永樂+唐詩彬

【摘要】 目的 觀察腹腔鏡治療結直腸癌的療效以及術后腸梗阻發生率的差異。方法 86例結直腸癌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3例。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治療,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根治術進行治療, 比較兩組的療效以及術后腸梗阻發生率的差異。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29.58±52.74) min,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88.42±47.22 )min,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費用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腸梗阻發生率為6.98%,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2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比于傳統開腹手術,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術后療效更好, 同時術后腸梗阻的發生情況也明顯減少, 但費用相對較高, 在患者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推廣使用。
【關鍵詞】 腹腔鏡;結直腸癌;腸梗阻;開腹手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4.021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in curative effect of lapar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6 colo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laparotomy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difference in curative effect an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operation time as (129.58±52.74) min than (188.42±47.22) mi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us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 stay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hospitalization cos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s 6.98% than 23.2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laparotomy,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has smaller invasion and better postoperative curative effect, as well as reduced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but the cost is relatively high. So it can be promoted and used under certain economic conditions.
【Key words】 Laparoscope; Colorectal carcinoma; Intestinal obstruction; Laparotomy
結直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居高不下, 據統計, 我國男性患結直腸癌在所有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3位, 而在女性所患所有腫瘤性疾病中排名第2位。該病最常見的發病部位為直腸以及乙狀結腸[1, 2]。目前關于結直腸癌的治療, 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手術治療,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 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直腸癌已經成為發展的趨勢, 目前已經廣泛使用, 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術后恢復快, 具有較多的優點, 但是關于該手術治療后患者腸梗阻發生情況的研究尚少[3]。本文選取86例結直腸癌患者采用腹腔鏡治療, 觀察其療效以及術后腸梗阻發生率的差異,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結直腸癌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3例。觀察組男25例, 女18例;年齡50~70歲, 平均年齡(59.1±8.8)歲;發病部位:降結腸13例, 橫結腸3例, 乙狀結腸16例, 直腸上段11例。對照組中男27例, 女16例;年齡49~72歲, 平均年齡(58.7±9.4)歲;發病部位:降結腸12例, 橫結腸4例, 乙狀結腸18例, 直腸上段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治療。術前胃腸道準備, 給予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成功后, 常規開腹, 切除腫瘤, 吻合腸管, 清掃淋巴, 最后進行腹腔沖洗逐層關腹, 留置引流。
1. 2. 2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根治術進行治療。術前胃腸道準備,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成功之后, 采用四孔法進行腹腔鏡手術, 在鏡下進行常規腹腔探查, 確定有無腹腔內以及淋巴結轉移等情況, 使用超聲刀將腹主動脈前側的腹膜切開, 然后沿著腹主動脈的方向分離到十二指腸下緣位置, 將周圍的淋巴組織以及脂肪清除, 將各區域血管在根部結扎并離斷, 先沿腸管內側游離結直腸, 再沿腸管外側游離結直腸, 然后將腫瘤切除, 對周圍淋巴結進行清掃, 將小切口關閉, 然后再次建立氣腹, 沖洗腹腔, 檢查無出血之后放置引流關閉腹腔。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兩組術后腸梗阻的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29.58±52.74) min,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88.42±47.22 )min,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費用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術后腸梗阻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腸梗阻發生率為6.98%,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2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上對于結直腸癌的治療首選治療方案是根治性切除術治療, 以往多數使用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3]。大量研究結果顯示, 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直腸癌已經取得與傳統開腹手術相當的治療療效, 在此基礎上, 腹腔鏡手術又具備了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的特點, 其治療效果已經被逐漸接受和肯定,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29.58±52.74) min,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88.42±47.22 )min,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費用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由于腹腔鏡手術的視野有限性, 操作上的特殊性, 導致術后可能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 其中腸梗阻是較為常見的結直腸癌術后并發癥, 因此本研究重點在此方面進行探討, 結果顯示, 觀察組術后腸梗阻發生率為6.98%,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2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腸梗阻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手術過程中腸管暴露時間過長, 手術過程中的嵌夾、電刀的使用等, 對腹腔內單核巨噬細胞系統造成一定的刺激作用, 從而釋放出較多的炎性物質以及相關的細胞因子等, 刺激腸管發生水腫以及梗阻[4, 5]。除此之外, 腫瘤的生長轉移等也會造成腸梗阻的發生[6]。與開腹手術相比, 腹腔鏡手術具有視野清晰的特點。手術操作者能夠更加準確地觀察腹腔內的具體情況, 對準確進行手術以及更加精細的手術操作均具有較大的益處, 進而能夠顯著減少手術操作對腹腔內的臟器的損傷, 但是由于費用相對較高, 因此在基層醫院的應用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綜上所述, 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術后療效更好, 同時術后腸梗阻的發生也明顯減少, 在患者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考慮作為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 李慧, 龔曉波, 李麗. 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23(3):325-327.
[2] 潘書鴻, 張從雨, 潘緒科, 等. 腹腔鏡與開腹結直腸癌手術對機體應激反應及細胞免疫功能影響的比較.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14, 17(5):408-411.
[3] 鐘育波, 邱磊, 謝沛標, 等. 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中聯合腹腔熱灌注化療的臨床研究.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5, 24(4): 467-472.
[4] 鄧小東, 吳淼, 張興瓊. 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后復發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13):99-101.
[5] 韓芳, 李曉迪, 宗軼, 等. 早期腸內營養對結直腸癌病人術后恢復的影響. 腸外與腸內營養, 2014, 21(2):80-82.
[6] 張捷, 劉驊, 沈志勇. 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后早期再手術分析.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5, 20(6):688-689.
[收稿日期: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