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柳青

【摘要】 目的 探討基于評估和循證的護理方案在產科高危產婦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00例住院分娩的高危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信封分組法分為干預組和常規組, 各50例。常規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 干預組產婦采用基于評估和循證的護理方案。比較兩組產婦護理干預前后不良情緒及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情況。結果 護理干預前, 兩組產婦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2737、0.5550, P>0.05);護理干預后, 干預組產婦HAMA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10.1441、10.4730, P<0.05)。干預組產婦早產、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羊水糞染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均低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7.1618、7.1111、10.6985、9.4902, P<0.05)。結論 基于評估和循證的護理方案在產科高危產婦中應用, 能有效減輕產婦不良情緒, 降低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
【關鍵詞】 病情評估;循證護理;產科;高危產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4.094
護理在協助高危產婦減輕不良情緒, 提高妊娠安全性上發揮重要作用, 但常規護理圍繞產婦疾病實施, 忽視對產婦生理、心理變化情況, 難以提高護理質量[1]。基于評估和循證的護理方案, 對產婦整體情況進行評估后針對性采取循證護理干預。本文研究基于評估和循證的護理方案在產科高危產婦中的應用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本院住院分娩的100例高危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信封分組法將產婦分為干預組和常規組, 每組50例。干預組年齡21~45歲, 平均年齡(28.6±5.5)歲。常規組年齡22~46歲, 平均年齡(28.9±5.8)歲。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常規組 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產婦病情變化, 監測胎心、胎動, 觀察產程進展情況, 根據產婦情況選擇分娩方式, 協助醫師完成分娩。
1. 2. 2 干預組 采用基于評估和循證的護理方案, 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 2. 2. 1 病情評估 對產婦一般情況進行評估, 包括產婦一般資料、妊娠高危因素、心理狀況、生理情況等, 根據產婦一般情況擬定針對性護理干預計劃。
1. 2. 2. 2 循證護理 根據產婦評估結果查找文獻, 將文獻匯總, 根據本院和產婦實際情況進行篩選, 由護士長、主管護師、責任護士共同討論決定護理方案。主要護理措施包括:①加強基礎護理:根據產婦不同高危因素選擇性加強基礎護理, 如胎位不正產婦應加強觀察進展情況, 瘢痕子宮產婦應注意監測宮內壓力和產婦生命體征等。保持病房環境干凈、安靜、溫馨, 保持空氣流通, 為產婦提供良好休息環境。②健康知識宣講:告知產婦及家屬妊娠及相關危險因素發生、發展過程, 告知產婦可采取治療方法和可能獲得臨床療效, 提高產婦及家屬健康知識掌握度, 提高產婦及家屬治療、護理配合度。③心理護理:通過交流觀察、不良心理評估量表等方式了解產婦存在不良心理, 通過健康知識講解、音樂療法、家庭關愛、轉移注意力等多種方式緩解產婦不良心理, 保持產婦積極、樂觀心態。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產婦護理干預前及干預后不良情緒, 采用HAMA量表和SDS量表評估兩組產婦焦慮、抑郁不良情緒[2]。②統計并比較兩組產婦早產、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羊水糞染等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護理干預前后不良情緒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前, 兩組產婦HAMA評分、SDS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2737、0.5550, P>0.05);護理干預后, 干預組產婦HAMA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10.1441、10.4730, P<0.05)。見表1。
2. 2 兩組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情況比較 干預組產婦早產、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羊水糞染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均低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7.1618、7.1111、10.6985、9.4902, P<0.05)。見表2。
3 討論
循證護理為臨床中新型護理模式, 圍繞產婦疾病、心理等作為護理干預內容, 查找科學、有效護理理論依據指導臨床護理工作, 讓每項護理措施有依據可循[3]。
本次研究將本院產科收治高危妊娠產婦分組進行研究, 干預組產婦基于評估后針對性采取循證護理方案, 相對常規組產婦常規護理顯著減輕產婦不良情緒, 結果顯示, 護理干預前, 兩組產婦HAMA評分、SDS評分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2737、0.5550, P>0.05);護理干預后, 干預組產婦HAMA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10.1441、10.4730, P<0.05)。何汝冰等[4]在行剖宮產高危妊娠產婦圍手術期中采用循證護理干預, 顯著維持產婦生理平衡, 并減輕產婦不良情緒。本次研究, 首先對產婦整體情況進行評估, 評估完成針對產婦一般情況查閱相關文獻針對性實施循證護理干預, 將針對性護理措施和循證護理方案相結合, 在產婦中實施更具有針對性、個性化, 能顯著提高產婦護理質量, 協助改善產婦預后。本次研究同樣得出, 干預組產婦早產、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羊水糞染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均低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7.1618、7.1111、10.6985、9.4902, P<0.05)。
綜上所述, 基于評估和循證的護理方案在產科高危產婦中實施, 針對產婦一般情況、不同疾病實施有針對性循證護理方案, 能顯著減輕產婦不良情緒, 改善產婦預后, 提高妊娠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楊寧, 郭惠玲, 柳燕瑛, 等.提高高危妊娠初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循證護理.護理學雜志, 2015, 30(8):26-28.
[2] 王力, 王家榮, 劉雯, 等. 300例重度高危孕產婦的妊娠結局分析.西南國防醫藥, 2013, 23(9):982-983.
[3] 毛亞平, 趙芳.高危產婦產后抑郁癥的人際心理護理效果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19(14):136-138.
[4] 何汝冰, 姚鳳媚, 羅淑貞, 等.健康促進模式對產后抑郁癥高危產婦生活質量的影響.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13):1-4.
[收稿日期: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