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本文通過調查、總結生產經驗及科學分析,闡述了臨夏市花卉產業發展的特點、市場前景及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 花卉 發展現狀 思路
臨夏市歷史悠久,全市各族人民自古有養花、賞花、愛花的優良傳統,花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明代嘉靖年間已有牡丹栽培的記載,清代嘉靖年間不僅有牡丹、芍藥廣泛栽培,而且花卉品種繁多,養花成俗。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需求逐年增加,出現了一批花卉種植專業戶和花販,上市花卉從以綠化苗木、傳統盆花、草本花卉、當地品種為主,形成了觀賞苗木、切花、盆花、盆景、觀葉植物和引進外來品種等多個品種共存的局面。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花卉的需求日益增長,但臨夏市的花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盡管近幾年城郊鎮的花卉種植面積不斷增加,是全州的花卉大鄉,花卉業是該鎮的支柱產業,但生產和銷售著實令人擔憂,值得我們深思。本文就臨夏市的花卉產業現狀發展形勢分析及發展思路。
1、臨夏市花卉產業發展的現狀
1.1花卉產業現狀
(1)傳統花卉產業。臨夏市的廣大花農的花卉種植都是從庭院養花開始的,隨著市場的需求規模不斷擴大,逐步走向大田生產,但每家每戶養植的花卉品種繁雜,生產仍然是自繁自養的多,沒有擺脫“小而全”和庭院經濟的束縛,生產的規模化程度不高。據統計我市現已栽培的花卉植物有300多種,其中常綠花卉29種,落葉木本花卉100種,多年生草本花卉85種,一年生草本花卉40種,多肉質類花卉植物37種,藤本花卉植物12種。其中月季、矮牽牛、菊花、七月秀、吊蘭、石榴等花卉種植面積最大,年產50萬盆以上,但大多是老品種,品種退化嚴重,質量層次不齊,市場競爭力不強。
(2)中高檔花卉生產營銷狀況。隨著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花卉市場的需求,出現了城郊鎮花卉智能溫室、折橋鎮溫室大棚等生產進口一品紅、仙客來、繡球花、新幾內亞鳳仙花卉種植大戶。生產的專業化程度較高,產品質量好,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3)鮮切花發展營銷狀況。隨著人們對鮮切花認識和需求,臨夏市鮮切花由原來的庭院牡丹、丁香逐步向玫瑰、唐菖蒲、百合、馬蹄蓮、非洲菊、康乃馨等高檔化發展。
1.2發展花卉產業的潛力
(1)氣候優勢。臨夏市屬溫涼、偏干、半濕潤氣候區,具有熱量集中、晝夜溫差大,日照較豐富,干濕分明,耐熱同季的明顯大陸性季風特征。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67.8小時,最多2940.1小時,最少2300.6小時。年平均氣溫6.8℃,最熱為7月,月平均溫度18.1℃,最冷為1月,月平均溫度為-7.4℃,年平均最高氣溫13.9℃。這非常有利于生產球根花卉和喜涼性花卉。
(2)花卉資源優勢。我市現已栽培的花卉種植物有45種,107屬,304種(包括變種、變形),其中常綠木本花卉29種,落葉木本花卉100種,多年生草本花卉85種,一年生草本花卉40種,多肉類花卉植物37種,藤本花卉12種。尤已被譽為“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牡丹品種多達183種,冠絕全省。
(3)市場潛力優勢。隨著我市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綠化美化建設的需要,人們對花卉苗木的需求將越來越大。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國內花卉的消費市場潛力很大。
2、臨夏市花卉產業存在的問題
2.1品種單一,生產過剩。我市花卉產品雖然品種繁多,琳瑯滿目,但由于生產者管理粗放,產品良秀不齊,真正達到國家等級標準的花卉產品很少。雖然市場上花卉產品很多,價格又很便宜,但外地客戶很難找到一車同一標準、同一規格的花卉產品,銷路受阻,導致產品過剩,價格一跌再跌,嚴重影響了我市花卉產業的發展。
2.2種植結構不合理,特色不突出。我市花農生產的花卉主要是已盆花為主,城市綠化美化用的園林觀賞苗木很少,鮮切花生產更少,特色不突出,花卉產品設備沒有比較優勢,市場競爭力不強。
2.3科技成果應用率和轉化率較低,面向花卉生產建設一線的教育培訓工作相對滯后;科技人才隊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尚待提高,尤其是缺乏高層次、復合型的人才,綜合管理水平低。
2.4管理體制不順,營銷機制不健全,產業鏈短沒有形成產業集群。
2.5花卉生產中缺乏信息和服務。廣大花農重視花卉生產不重視市場信息,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加上技術不過關,管理粗放,從而生產出更多的劣質產品,導致許多產品買不出去或低價出售。
3、引導臨夏市花卉業發展的主要思路
3.1科技培訓與推廣。要已最快的速度從整體上迅速提高臨夏花卉產業的科技水平,保證臨夏花卉產業得以持續發展盡快建立起專門性的研究開發推廣服務機構,負責花卉新品種的篩選,引進種苗,病蟲害防治等研究工作,加快種球、種苗國產化,搞好技術開發,技術推廣方面的工作,把先進技術,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組織制定花卉質量標準,作為花卉產品質量評價的依據,建立起完善的技術培訓,使臨夏花卉生產種植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3.2調整結構,促使花卉生產特色化。在穩步擴大花卉種植密集的同時,調整花卉產業和產品品種結構,適銷對路,適地適花,更新品種,提高檔次,增加附加值,創高效益。
3.3花卉生產的專業化。充分認識到花卉的專業化生產不僅是產品的規模化生產,而且給產業帶來的是技術的不斷提升。一是已科技為依據,已推廣經濟實用型栽培技術為突破口,以拓寬產品銷售渠道為切入點,加強內外聯絡,積極開展技術培訓、現場示范、指導。全面提高花卉經營管理者的綜合素質,積極挖掘潛力,提高花卉產品的技術含量;二是增加對花卉科技的投入,引進優良的花卉品種,先進的栽培技術以及經濟實用的栽培設備和先進的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花卉生產的專業化程度。
3.4提高行業協會的服務功能。在臨夏市花卉協會和臨夏市紫斑牡丹協會的指導下,花農進行生產的同時,要進一步同政府農技部門一塊為廣大花農提供有價值的花卉信息和技術服務,幫助花農解決生產銷售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真正成為廣大花農的參謀。聘請省上專家和農民技術專家,在全市四鎮和溫室示范區開展多層次技術培訓和現場示范活動,組織種植戶、專業技術人員、重點鎮村干部進行學習觀摩、考察,整體提高我市農民群眾的科學種植水平。
作者簡介:王鵬,(1981 - ),男,本科,林業工程師,主要從事基層林木種苗工作。
通訊地址:甘肅省臨夏市東區市委統辦樓2樓臨夏市林業局
聯系電話:09306329099郵編:731100手機:13993030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