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正義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永遠在進行時,現代信息技術已應用于各行各業中?,F代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是現代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激發興趣、拓寬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思維、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并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確立,使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教師應該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軟環境,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最大效益。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興趣;整合;理念實效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要求,到2020年需形成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基本實現所有地區和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的全覆蓋?!缎抡n標》要求“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對現代信息技術進入教學課程領域采取了“大力開發”的策略。目前教育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的水平顯著提高,充分發揮了現代信息技術獨特優勢,信息化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明顯增強,教學方式與教育模式創新不斷深入,信息化對教育變革的促進作用充分顯現。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特點,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思維、表象和想象領會的教學內容,得到了直觀和形象化的處理。一些相關的繁難運算、數學的形式情景和虛擬情景,通過信息技術的處理得到了融會貫通。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應用將得到更廣泛的發展。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曾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备鶕睦韺W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旨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數學知識是枯燥無味的,甚至是抽象虛擬的,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把這些知識放在一個主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可展示優美的圖象、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就可以變苦學為樂學,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突出重點難點,化解難點疑點
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的特點,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轉變得更加具體生動。同時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描述,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解疑點。數學課本上的例題、插圖、推理、等等都是靜態的材料,單靠抽象的語言描述,學生很難理解,難以激發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運用多媒體把枯燥的知識生動化,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有利于創設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求異思維,創造性的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讓學生學會用運動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后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并最后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么?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么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比較容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效率的主要衡量標志是在同樣的有效時間內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教育心理學實驗表明:人們在學習時通過視覺獲得的知識占83%,聽覺占11%,嗅覺占1.5%,味覺占1%,其他占3.5%。這證明視聽在學習過程中起的作用較大,同時也表明,視覺與聽覺結合,獲得知識的總和能達94%,尤其可見視聽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實踐表明:人們在學習時適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注意力集中程度密切相關。關于注意比率的研究證實:使用視覺媒體,其注意集中比率為81.7%;使用聽覺媒體,其注意集中比率則為54.6%。可見視覺媒體引起人的注意力比聽覺媒體高得多,若視聽結合則注意力集中的比率會大大提高。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在學習中視覺和聽覺最為有效,二者并用效果更佳,在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能充分發揮人的五個感官的全部作用,效果最佳,必然獲得更多的教學信息,保持更長久的記憶,進而加快了教學節奏,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避免求用求新,注重理念實效
現代信息技術不僅包涵了豐富的信息資源,而且是我們有力的學習和生活的工具。我們要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并且要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課型都適合使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要做到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有機統一。不能為用而用,為新而用,而是該用則用,力求實效。能用實物演示的,何必一定要制成三維動畫?如實物投影儀的靜態展示功能,幻燈的實景放大功能,教具學具的實物感受、空間結構功能等,信息技術手段不可能完全替代。有些教師甚至連板書也讓計算機代勞,屏幕代替了黑板,教師只是操作員與畫面講解員的角色,教學失去了應有的鮮活與生動。所以,教師不能一味追求時髦,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讓現代信息技術和其它常規媒體、實物展示、實踐操作有機配合。另外,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現代化,遠勝于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教師要認真鉆研教育理論,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規律,使信息技術在教師的駕馭下發揮最佳作用。教學過程是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過程,不能讓現代信息技術成為課堂交流的障礙。再好再先進的信息技術,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信息技術的應用必須著眼于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