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探討了陶瓷藝術的起源,然后進一步對現代陶瓷裝飾的概念作了系統的闡釋。接下來在研究了平面構成在陶瓷裝飾中的運用,在前文的基礎上通過對現狀的分析對今后的陶瓷裝飾的發展方向與前景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陶瓷;藝術形式;前景
引言:
陶瓷裝飾就是以陶瓷為裝飾主體而展開的修飾、點綴和美化活動及其結果。陶瓷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裝飾特征,由于不同的時代、社會及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思想觀念及生活方式,反映在陶瓷裝飾的觀念中,也就產生了不同的裝飾風格。
一、陶瓷藝術起源和發展的探討
陶瓷發展史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瓷器的出現也有將近1800年的歷史.從商周時期的青瓷到白瓷再到彩瓷再到東漢時期,造型和裝飾風格上還是采用原始時期的模版,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青瓷盛行,釉的使用也逐漸普及開來。北朝燒制的白瓷更是成為了制瓷史上的里程碑。在國力強盛的唐代,在規模和技術上都超前發展。北方白瓷與南方青瓷相呼應,形成了“南青北白”局面,并以此引領后世中國瓷器的基本風貌。宋代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發展史上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時期,是我國制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是著名的五大名窯,宋人在制瓷工藝上達到了一個新的美學境界。第六階段是元明清時期,這個時期是我國瓷器發展史上的極盛時期。
二、現代陶藝裝飾概述
現代陶藝裝飾也是依附在陶藝作品的主體上面,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它是一種藝術形式的體現。裝飾的藝術效果主要是通過陶藝的材質、釉色、肌理及其他材料之間的關系表現出來。現代陶藝裝飾語言是將一種新材料、新觀念、新技術與藝術家的情感、觀念結合進行傳達。更重要的是作品里融入了陶藝作家的情感和藝術修養,讓觀者能夠通過陶瓷作品表現出來的效果與作者有一種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動,留給觀者想象的空間。
陶瓷藝術裝飾有其自身的構成要素,主要分為兩大類,固有的材質構成因素和人為因素。首先,就陶瓷材質本身而言,陶瓷材料是獨特的泥土性質,若將同一種釉分別施加在陶和瓷兩種材料上,二者都會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效果。所以說這種材料固有的屬性是不可改變的。就認為因素而言,每個陶藝家的個人愛好和審美觀念,這就使得陶藝家們在創作時使用的裝飾手法不盡相同。有的人對光滑、平整、色彩絢麗的裝飾風格情有獨鐘,而有的人卻偏愛于質地粗糙、樸素大方的裝飾風格。不同的裝飾風格有各自的特色,大大豐富了裝飾形式,帶給人不一樣的視覺享受。
三、平面構成在現代陶藝裝飾中的運用
影響現代陶藝裝飾的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式有四種:重復性構成、漸變性構成、反射性構成和空間構成。
(一)重復性構成
重復,就是相同或近似的東西連續地、有規律地反復出現。在畫面中呈現出和諧統一的效果。有助于加強人的記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現出一種節奏感和韻律感。
(二)漸變性構成
漸變性構成是陶藝裝飾中用的比較多的一種。漸變,就是逐漸的、有規律的變化的過程。將漸變性構成實際運用到陶瓷上面,用帶有顏色的線條來表達,漸變的色層出華貴和雍容的氣度,帶給人一種神秘的視覺感受。
(三)發射性構成
發射是一種特殊的重復,是基本形圍繞一個或多個中心點向外發射或向內集中。發射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漸變,骨骼和基本形作有序的變化。但發射有兩個最主要的特征,一是發射有很強的聚焦,焦點在畫面的正中央。二是發射有很深邃的空間感,讓所有的圖形向中心靠攏或由中心向四周發射。
(四)空間構成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是物質存在的廣延性和伸張性的表現。空間的特點是具有幻想性、矛盾性等,可以在有限的形態上展現出無窮無盡的裝飾效果。
四、現代陶瓷裝飾藝術的探索與創新之路
(一)現代陶瓷裝飾的探索之路
隨著現代陶藝家們的藝術修養和技術的不斷提高,并且對新材質和新形式的不斷探索和研究,陶瓷裝飾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例如,在裝飾造型方面,陶藝家們在傳統形式的基礎上進行抽象變形,使陶瓷藝術品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和很好的視覺藝術效果。為了迎合市場需要,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陶藝家們通過不斷探索和親身創作,在繼承傳統裝飾的前提下,大膽融入現代元素進行點綴,大大提升了陶瓷的審美效果,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探索的過程雖然艱辛,但確實非常值得的。在探索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為以后的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要保持和發揚探索精神,把這種精神延續到每個陶瓷作品中。
(二)現代陶瓷裝飾的創新之路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推動事物發展的不竭動力。沒有創新,藝術的生命力就失去了活力。所以,在繼承傳統陶藝裝飾形式的基礎上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走自己獨特而創新的路線。
參考文獻:
[1] 齊彪.陶藝的起源與流變研究[M].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
[2] 周光真.今日美國陶藝家[J]裝飾,1995年.
[3] 朱永明:《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圖形、符號與語言》2003.
[4] 柳冠中.設計文化論.黑龍江:黑龍口美術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張越(1976-)男,遼寧義縣人,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現任大連外國語大學國際藝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是美術學綜合材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