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霞
(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第六小學)
摘 要: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新課程標準的根本理念。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不僅要傳授給學生語文知識,而且要發揮好學科的作用,在字、詞、句、章四個方面進行扎實的基礎訓練,讓學生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獲取并積累切實有用的語言材料。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規律;語文素養;提高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師生應該共同努力。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和講解,然后啟發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教師不斷選擇運用,不斷完善現有的教學方式,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及學生的素養。
一、結合語文教學實踐活動進行課堂教學
學生形象思維比較強,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最好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他們可以感受到在真實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樂趣。學生在現實社會中,只有閱讀和寫作能力是不夠的,如果將語文聽力和口語技能融入學習實踐中來,可以直接鍛煉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技能,使學生接受程度較高。而語文教學的許多內容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才更利于記憶,這比聽老師的口語教學更有效。因此,要求學生善于獨立收集信息,增強與外界的聯系,對其提高語文能力有很大幫助。為了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樂趣,更多的是為了使其更好地學習語文,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提高語言應用能力,應該創造更多的教學方法,以各種形式向學生展示課堂的內容,可以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讓學生釋放自己的熱情,讓學生在更加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使得學生學得開心、玩得盡興。
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豐富學生課外知識
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是課堂,課堂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場所。組織并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些都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追求。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認知活動與情緒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我積極調動學生以往的生活經驗,找尋類似的生活體驗,使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進行更好的教學實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是一個大課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義遠遠大于我們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在教學內容上自覺地連接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場景,那么教育的效果要比單純說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從“字”的學習上來說,要做到扎扎實實、循規蹈矩
在對字的理解中,要求學生把字帶入句子中進行理解,理解作者的獨創性。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排出九文大錢”中的“排”字,上課時筆者特意帶來了九元硬幣。筆者說:“老師這里有九文大錢,誰來做一回孔乙己。在講桌上‘排出九文大錢?”一些學生上來后,一下把“九文大錢”反扣在桌子上,顯然,他把“排”理解成了“拍”,一些學生把“排”做成了“摞”。練習幾次后,學生才知道“排”原來是把錢依次撒出,在桌面上排成一行。一個“排”字生動地顯示了孔乙己的窮而炫富的神情,也表現了其誠實迂腐的性格。
四、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創新的精神
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朋友,在課堂上做到善良、溫柔,多與學生交流溝通,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使學生尊重你,愛你,學生就會向你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批評就會有創新,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培養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
五、精心設計活動,注重過程和評價
全面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并提出一些學習活動的需求,強調要注重過程。語文課程標準目標系統引入了這一過程,不僅需要教師重視學習活動的結果,更應關注學習過程。過程目標是一個隱藏的目標。每一次全面研究,學生必須經歷一個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顯得尤為重要。一般情況下,每一個綜合性的學習過程都應該提前一周或兩周進行布置,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主、合作、探究相關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王瑞霞.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J].教育藝術,2010.
[2]許磊.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之我見[J].科學導報,2013.
[3]郭淑華.論如何把握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規[J].科學導報,2013.
[4]陳志鴻.重視教學評價激發學習熱情[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12).
[5]曹俊奇.如何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J].讀寫算,2012.
[6]吳洪滿.淺談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2.
[7]彭靜.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2.
編輯 張珍珍